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教学重点:1、学生小组整理计量单位和进率。2、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计量单位的具体表象。复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今天是2019年4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7:30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
2、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便冲出家门,步行500千米到达学校!进校门的时候铃声刚刚响起!师:你们笑什么?生:他用的单位不恰当。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和它们的计量单位。(板书课题:量的计量)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二、分类整理。师:我们还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我们所学过的量和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过程要求:1、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
3、整理。2、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三、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并适当板书,老师作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1、长度。(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3)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用手比划比划)(4)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2、面积。(1)什么是面积。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
4、、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3)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4)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体积/容积。(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2)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4)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4、质量。(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t)(2)进率:1吨=1000千
5、克1千克=1000克5、时间单位。(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2)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年=365天(闰年366天)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平年的二月有28日。闰年的二月有29日“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
6、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补充时和小时的概念区分。时是时间点,小时是时间段。)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
7、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教师补充:季度、旬、星期。每月分三旬:上旬(至10日);中旬(11至20日);下旬(21日至月底)。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四、作业。请同学们课后修改一下“小马虎”同学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