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课后限时作业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303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课后限时作业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课后限时作业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课后限时作业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课后限时作业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课后限时作业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课后限时作业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第21课知识点题号基本目标发展目标赫鲁晓夫改革1、2、3、4勃列日涅夫改革510、11、12戈尔巴乔夫改革6、713综合8、9141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最能直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A大规模的垦荒运动B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C放弃部门管理体制D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D解析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满足了农民的愿望,直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2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提倡“玉米运动”,主观目的是缓解粮食困难的压力,却造成粮食大量减产的客观结果。其主要原因是()A违背自然规律B没有考虑农民利益C

2、改革重点不在农业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阻碍A解析赫鲁晓夫由于不顾自然条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违背了自然规律,最终导致粮食大量减产,A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注重考虑农民的利益,B、C项错误;D项与题干无关。3有学者认为,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下列属于赫鲁晓夫时期改革的措施的是()A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B允许外国资本家办厂C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D提出加速发展战略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之一,A项正确;允许外国资本家办厂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B项错误;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项错误;加

3、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D项错误。4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称,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担心“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这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B反对公开地否定斯大林模式C明显存在着犹豫和徘徊D阻碍了苏联社会制度的变迁C解析材料“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担心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说明赫鲁晓夫在改革的时候对斯大林模式明显存在着犹豫,故C项正确。5勃列日涅夫在苏联执政18年。下表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时间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工业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19661970

4、年7.8%8.5%19711975年5.7%7.4%19761980年4.3%4.4%勃列日涅夫改革出现上表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注重发展重工业忽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执政后期改革停滞不前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耗资巨大遭受长期严重的自然灾害ABCD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呈正数,说明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国民收入在增长,排除含的选项,B项符合题意。6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指出:苏联官僚主义的习惯势力,以党的领导干部为主体的特权阶层,对自由交流知识的限制和缺乏激励个人发挥主动性的制度,这一切使它在迎接未来的高技术革命方面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为此()A斯大林推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勃列

5、日涅夫实行新经济体制C赫鲁晓夫发起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D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多元化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弊端,而不是开始推行,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实行新经济体制是经济领域的改革,与材料中强调政治体制的弊端不符,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对斯大林进行批判,不是对政治体制弊端的改革,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多元化是针对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改革,故D项正确。7论苏联的改革中谈道: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该改革()A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B制定政策的随意性C市

6、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相结合D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B解析材料中并未体现改革的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可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具有随意性,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体现出政府制定政策的绝对性,并非是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相结合,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农、轻、重的比例问题,故D项错误。8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是有一定联系的。”这说明()A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B赫鲁晓夫和戈尔

7、巴乔夫的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经济模式C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深化D戈尔巴乔夫对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模仿A解析材料反映了戈尔巴乔夫对赫鲁晓夫改革“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的肯定,认为这是改革的前提,这表明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即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A项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突破斯大林模式,也致使苏联解体,二者改革没有直接关联,C、D项表述错误。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苏联)玉米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

8、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材料二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生涯的评价材料三伴随着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在“公开性”“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蔓延,社会日益动荡。 苏共的分裂趋势日益严重,领导层内部斗争不断加剧,人事变动频繁,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于半瘫痪状态。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

9、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成效。(3)材料三中提到的三个口号,是根据戈尔巴乔夫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这种理论的根本错误在哪里,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答案(1)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都未达到预期目标。原因: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等。(2)成效:改革使苏联的国民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勃列日涅夫

10、过分追求稳定,改革的步伐逐渐放缓,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3)根本错误:彻底否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即没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消极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造成党的分裂,削弱了党的领导地位和政府的控制能力,使社会陷入混乱状态,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发展目标101977年10月,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新宪法的决议,随后举行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通过了苏联新宪法。勃列日涅夫胜利地宣告:世界上第一个全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大法通过了,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事实已经由宪法固定下来。“新宪法”的通过表明苏联()A全面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B摆脱了思想僵化的斯大林模式C人

11、民的利益得到全面保障D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受到束缚D解析根据材料“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事实已经由宪法固定下来”可知,苏联对当时社会发展的阶段存在高估,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高估反映出苏联依旧深受斯大林模式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人民利益的问题,故C项错误;“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事实已经由宪法固定下来”表明,苏联“左”倾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也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严重影响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故D项正确。11从1965年到1979年,苏联政府先后七次大范围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价格指数提高60%以上,同时规定对产品“固定收购,超售奖励”。这表明()A赫鲁晓夫以农业为

12、改革重点B政府重视农业管理体制改革C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得到有效解决D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解析1964年到1982年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1964年赫鲁晓夫改革失败,黯然下台,A项错误;材料指出苏联提高对农产品收购价格及实行超售奖励等,这表明勃列日涅夫重视农业管理体制改革,B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方面,此时,苏联农业仍然落后,C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D项错误。12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的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

13、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项措施()A减少指令性计划,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B坚持计划管理前提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C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增加农民收入D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B解析依据“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的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注重经济价值规律的运用,故B项正确;A、D两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排除;C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排除。13到1989年,由于经济形势严重恶化,苏联工业产值仅比上年增长1.7%,增速已降到战后的最低点。市场供应越来越紧张,经济已十分困难。这说明前几年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未能发挥作用。

14、下列符合材料中“经济体制改革”内容的是()A决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大规模开垦荒地以及广泛种植玉米C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D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解析“决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大规模开垦荒地以及广泛种植玉米”“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是赫鲁晓夫时期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排除B、D两项;由“到1989年,由于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市场供应越来越紧张,经济已十分困难”可知是运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据此可判断应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经济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故C项正确。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材料一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材料二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1)根据材料一

16、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解析(1)据材料一两个分号前后的三句话逐层概括归纳即可。(2)材料二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反映了对经济体制的改革,第二句话反映了以立法的形式把企业推向市场,第三句话反映了改革方案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破坏,从这三个方面概括归纳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改革的方向、措施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特征: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自由贸易政策;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2)评价:打破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垄断”,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国营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都是必要的,但实行完全私有化,建立所谓的“真正的市场经济”,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3)原因:列宁改革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改革措施配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戈尔巴乔夫改革不顾苏联实际情况,改革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