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貌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读云南某地区的景观图,回答13题。1形成该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B)A流水堆积作用B流水溶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解析:图示景观展示的是喀斯特地貌,它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2形成图示景观的岩石最可能是(C)A变质岩B岩浆岩C沉积岩D花岗岩解析: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一般为石灰岩,它属于沉积岩。3该景观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C)A气候干燥,降水稀少B地下水缺乏C容易形成溶洞、暗河等D交通运输方式多样解析: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该地区地表水容易渗到地下,形成暗河、溶洞等。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
2、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据此,回答45题。4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河流侵蚀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鼓浪石”是海浪拍打形成的,为海水的侵蚀作用。5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C)A岩洞B岩礁C沙滩D海岸解析:海水堆积作用会形成沙滩地貌。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横剖面图,回答67题。6河流a、b、c三处与三幅横剖面图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D)Aa丙Bb乙Cc甲Da乙7下列关于a、b、c三处所受的侵蚀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B)Aa、b、c三河段都是以向下侵蚀作用为主B
3、a处以溯源侵蚀作用为主Cb处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加强,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减弱Dc处以向下侵蚀和向河谷两岸侵蚀为主解析:图中a、b、c分别位于河流的上、中、下游,对应的地貌分别是下蚀和溯源侵蚀形成的“V”型谷、以侧蚀和下蚀为主使河谷展宽、以侧蚀为主形成的“U”型谷。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读图回答89题。8对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B)洪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三角洲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ABCD解析:洪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堆积地貌。它们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
4、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9与洪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C)地形平坦、岔流较少 波浪作用明显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多沙洲、沙岛发育ABCD解析:洪积扇分布在山前,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沙岛发育。读下图,回答1011题。10形成该山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A流水溶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解析:该山区地表崎岖,多溶洞和暗河,这主要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11该山区地貌(C)A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B与化学作用无关C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D主要形成于岩浆岩地区解析:由溶洞、暗河可知,该山区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它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与化学作用
5、有关。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13题。12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有(B)ABCD解析:四种地貌分别是河口三角洲、风积沙丘、河流侵蚀峡谷、风蚀雅丹地貌。13四种地貌中,因堆积作用形成的有(A)ABCD解析:河流入海时,因流速降低,所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延伸,逐渐形成河口三角洲。风力挟带的沙粒在遇到阻力或风速减弱时,堆积下来形成沙丘。下图所示曲折“摇摆”在贵州省晴隆县山地的公路被称作“二十四道拐”。读图完成1415题。14山区交通运输线首选公路,是因为(C)A公路运输速度快B公路运输量大C公路建造难度较小D公路运输价格低解析: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也比较大。为
6、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15图中公路建成“之”字形的原因是(C)A通过更多山村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C降低线路坡度D增加线路密度解析:在山地地区,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增强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公路往往呈“之”字形。水圳(如图1所示)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渠,也兼有泄洪的功能。图2是我国东南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617题。16下列四条水路中表示水圳的是(A)AaBbCcDd解析:由材料知,水圳的功能是灌溉农田,兼有泄洪的功能,故应分布在农田较多,且由高处流向低处。图2所示区域东北部等高线稀疏,农田广布,图中a水路由高处流向低处
7、,应为水圳。17暴雨发生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容易被侵蚀的是(C)A甲B乙C丙D丁解析:图示四地中乙位于山坡,不易被侵蚀;甲、丙、丁都位于河谷,但丙地位于河流凹岸,最容易被侵蚀。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820题。18关于图中规划公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A公路的最大高差可能为180米B公路的走向为东北西南C公路的长度约为6千米D公路穿越山脊地区解析:图中的规划公路经过的最低点海拔为0100米,最高点海拔为100200米,所以相对高差为0200米,选项A正确;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规划公路的走向为西北东南,选项B错;根据图中比例尺计算,规划公路长度约为3千米,选项C错;经过地区为鞍部,选
8、项D错。19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面的(A)解析:根据ab剖面线起点海拔300400米,终点海拔300400米,最高点海拔700800米,最低点海拔200300米,结合沿线地形类型判断地形剖面图为A。20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的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D)ABCD解析:瞭望塔应该选址在该区域最高点,周围视野阻挡物少,瞭望范围广。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4分)(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东北风。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4分)(3)D岩石在高温多
9、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喀斯特(岩溶)地貌。(2分)解析:第(1)题,A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第(2)题,流动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结合指向标可得出该地盛行东北风。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第(3)题,石灰岩受高温多雨的气候影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说出A河段河谷横剖面的形态。(2分)(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B地的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6分)(3)结合图示比较A、B两地聚落密度的大小。(2分)答案:(1)呈“V”形。(2)地貌类型:洪(冲)积扇。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挟带的大量碎石和
10、泥沙在山前堆积。(3)B地聚落密度大,A地聚落密度小。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河段位于山区,由于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明显,河谷呈“V”形。第(2)题,由B地地貌类型素描图可知,该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且呈扇形分布,可判断其为洪(冲)积扇。该地处于由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速度减缓,导致河流挟带的大量泥沙在山前堆积。第(3)题,与A地相比,B地的自然条件更为优越,发展农业的条件好,聚落更为密集。23图甲为我国东南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暑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活动。完成下列问题。(20分)(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特点。(6分)答案: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从中部向四周降低(或地势从中部分别向南、向北降低)。(2)说出ab段河流的流向,并估算其长度。(6分)答案:ab河段流向大致为自东向西;ab河段长度约为24千米。(3)图乙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大致反映图甲中PQ一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A(选择填空)。(4分)(4)同学们在M处附近考察时感到行走困难,说出原因。(4分)答案:M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