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复习题选一次次的检测题,是一次次的进步,也是一次次成绩提高的关键,本文推荐的是复习题选一、?填空(20分,其中第16小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1)3.08千克=(? )千克(? )克? 43.6毫升=(? )升(2)一个小数的百分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合数,百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质数,其余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写作(? ),保留一位小数是(? )。(3)把0.45:?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4)甲数是乙数的 ,甲比乙少 ,乙比甲多 。(5)1 (? )=1 (? )=(? ): =1(6)把4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是这根铁丝的?
2、,每段长? 米,也就是1米的? ,其中的3段是这根铁丝的? 。(7)王师傅23 小时织了 米长的毯子,1小时织(? )米,织1米需(? )小时。(8)菜籽的出油率是30%,3000千克菜籽可榨油(? )千克,要榨油5100千克需要菜籽(? )千克 。(9)挖一个长50米,宽40米,深2米的长方体蓄水池,占地面积是(? )平方米,如果在它的四壁和底面抹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 )平方米,最多能容纳(? )立方米的水。(10)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已知它们体积之和是48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11)一根钢管长20米,截去 ,还剩(? )米;再截去余下的 米,还剩(?
3、)米。(12)一张长方形纸的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13) 3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3个正方体表面积的总和减少了36平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6分)(1)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 )(2)27 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4,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 (? )(3)244=6,24是倍数,6是约数。? (?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互相平行。? (? )(5)甲数比乙数少40%,则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5。? (? )(6)如果
4、一个圆柱体与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1)甲数的 和乙数的 相等,甲数和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4:3? 3:1? 1:4? 3:4(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以上都有可能(3)需要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跟总数之间的关系时,应选用(? )。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4)右图中,图形A和B的面积相比较,(? )。AB? A(5)长方形有(? )对称轴。一条? 两条? 四条? 无数条(6) 吨是(? )吨的? 。1? 5? 6?
5、11四、计算。(33分)1、直接写出得数。(4分)8.63+3.7=? 8=? 2.6+ =? 9.60.8=8+ =? 100-10.01=? 30.3-0.33=? 250.4250.4=2、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16分)1253.22.5? 0.125+ +12.5%( + )( - )? 62.5+37.57.52.436( - + )? + + +3、解方程。(4分):6= X:4? 7.2 - 0.9 X=0.94、列式并计算。(6分)(1)250的40%除以 的倒数与2.5的和,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计算)(2)18的 比乙数的 少24,乙数是多少?(用方程解)6、求
6、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3分)五、操作与统计。(6分)1、(1)把下图中的长方形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旋转后,B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2分)(2)按12的比画出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缩小后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原来的(? )。(3)如果1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请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面积是10平方厘米的梯形。2、观察统计图,按要求回答(2分)单位: 病人的体温记录统计图六、?解决问题。(29分)1、水果店有梨150千克,比苹果少30%,苹果有多少千克?(3分)2、五一期间,苏宁电器推出优惠活动,其中一种型号的电视机价格下降到原价的80%后卖价4000元,这种型号的
7、电视机原价是多少?(3分)3、?小明有一本故事书,看了50页后,剩下的页数比这本书的 少6页,这本书共多少页?(4分)4、修一段公路,原计划每天修1.25千米,30天修完。实际每天多修0.25千米,实际比计划提前几天修完?(3分)5、某工厂有一根圆柱形铁皮烟囱,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25分米,现要将烟囱加高到30分米,至少还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3分)6、一条水渠,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37.5%,还剩下7.5米没有修,这条水渠多少米? (3分)7、建设化肥厂二月份计划生产化肥6800袋,实际上半月生产了计划的59%,下半月生产了计划的56%,全月超过计划多少袋? (3分)课
8、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8、一个圆锥形的麦堆高是1.5米,底面周长是12.56
9、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800千克,求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 (4分)9、?甲乙两个车间原有人数的比是4:3,甲车间调48人到乙车间后,甲乙两个车间人数的比是2:3,问甲、乙两车间原来各有多少人?(4分)“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本文推荐的是复习题选,希望大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