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0过秦论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7167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0过秦论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0过秦论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0过秦论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0过秦论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0过秦论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0过秦论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0过秦论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10过秦论 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膏腴(y)藩篱(fn)黔首(qin)B逡巡(jn) 锋镝(d) 蹑足(ni)C谪戍(zh) 鞭笞(ch) 囊括(nn)D隳名城(hu) 户牖(yu) 棘矜(j)解析:“逡”读qn。答案:B2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于是秦人恭手而取西河之外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D毁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解析:A.恭手拱手,B.诸候诸侯,D.毁名城隳名城。答案:C3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B委命下吏 (命:性命)C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D且夫天

2、下非小弱也 (小弱:变小变弱)解析:“爱”意为“吝惜”。答案:A4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遗策 (沿袭、承袭)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凭借)C于今无会因 (原因)D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解析:因,机会。答案:C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B蒙故业,因遗策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解析:A项“景”通“影”,C项“从”通“纵”,D项“反”通“返”。答案:B6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天下云集响应外连衡而斗诸侯却匈奴七百余里履至尊而制六合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序八州而朝同列囊括四海数目项王A/ B/C/ D/解析:D项依次为:名词作状

3、语/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答案:D7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异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然秦以区区之地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解析: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答案:D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流血漂橹;,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3)(陈涉)蹑足行伍之间,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赢粮而景从。(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何也?。答案:(1)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因利乘便宰割天下(2)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3)而倔起阡陌之中

4、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含义。(1)奋六世之余烈(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3)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履至尊而制六合答案:奋:发展兵:兵器愚:使动用法,使愚昧履:名词活用为动词,踏10下列句子中的“将”和“将数百之众”中的“将”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出郭相扶将。C李白乘舟将欲行。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五六

6、万。解析:D项和例句中的“将”都是率领的意思。答案:D11对“瓮牖绳枢”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B窗户像破瓮,户枢像草绳。形容房屋破旧。C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比喻门窗的样子。D破瓮像窗户,草绳像户枢。比喻家里穷。解析:注意活用现象。答案:A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译文:_(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译文:_答案:(1)始皇心里自以为倚仗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防御工事,正是子孙称帝称王的万代基业。(2)天下的人像云彩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那样响

7、应,背着粮食像影子那样紧紧跟随。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课外迁移(一)文句翻译。13翻译下文中画线的句子。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答:_答案: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用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吴国灭亡的原因。14翻译下面文段。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答:_答案: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苗不长就把它们往上拔,(然后)疲倦地回

8、家,对他家的人说:“今天很累啦,我帮助苗长(快)。”他的儿子跑去看苗,苗都枯萎了。(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9题。贾谊论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州,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之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9、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

10、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君子之爱其身 爱:爱惜B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用:任用C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穷:贫穷D则不能全其用 全

11、:彻底发挥解析:应该为“困厄不得志”。答案:C16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使其一朝之间 其后以自伤哭泣B将之荆 谋之一不见用C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蟹六跪而二螯D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解析:A.分别为代词,他/代词,那;B.分别为动词,去/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分别为连词,那么,就/连词,表并列;D.连词,表顺承。答案:D17以下四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贾生“志大量小”的一组是()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A BC D

12、解析:可以用排除法。答案:D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苏轼史论散文之一,作者对贾谊为人遭际既同情惋惜,又批判否定。B苏轼认为贾生志大量小,才有余识不足,尤其对他忧伤而死持否定态度,认为他应该默默等待时局变化。C文中引用了两个圣人的典故,说明有才能的人被重用,根本在于志大量也得大。D本文的观点是批评贾生不能自用,一反历史上的贾谊怀才不遇的说法,观点新颖。解析:“根本在于志大量也得大”错。答案:C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译文:_(2)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译文:_答案:(1)

13、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2)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则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则一定要能够忍耐。【参考译文】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可惜啊,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则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则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于万一,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它?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起来

14、,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的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

15、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全部弃旧图新,也真太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感情深厚地结交他们,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我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

16、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心绪紊乱,十分忧郁愤懑,大有远走高飞、悄然退隐之意。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短命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略一旦不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识见不足。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这就是所以若非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的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