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_1-2-1物质的量(教案1)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818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_1-2-1物质的量(教案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_1-2-1物质的量(教案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_1-2-1物质的量(教案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_1-2-1物质的量(教案1)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_1-2-1物质的量(教案1)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_1-2-1物质的量(教案1)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设计方案一、概述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45分钟)。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反应等方面的定量关系时是广泛运用的物理量。它在高中化学计算里还是最关键的概念,可使计算较为简捷明了,非常重要。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在本课时教学中安排了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几个高难度的抽象概念,这些概念不仅涉及宏观领域,还涉及微观领域,难点集中,理解困难,为教学带来了障碍。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上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能够初步

2、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2能够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并能从物质的量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所给资料,提高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在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养成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2通过物质的量的教学,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3在摩尔是堆量的教学中,提高迁移应用的能力及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物质宏观与微观间量的关系的探究,感受化学界的奇妙与和谐;能够对学习自然科学感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接受

3、能力较强,处于初三和高一的衔接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对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等物理量已非常熟悉,但对国际单位制中的“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非常陌生,而且易将“物质的量”这一抽象概念与“物质的质量”相混。学生的好奇心强,已具备了探究的意识;掌握了探究必备的相关知识,如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物质构成的微粒按一定的数量比进行,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师引导探究,启发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对于抽象概念的突破,采用直观的方式展示,如视频、动画等,变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自己建构新概念。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PP

4、T课件概念动画实验视频相关图片多媒体教室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提出问题(一)情境引入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视频引入(此处需常见的化学反应视频,如炭在氧气中燃烧)学生观看视频,从化学反应方程式出发,讨论分析其中包含的意义。微观粒子数1 1 1物质质量 12g 32g 44g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学生将这一反应中所包含的意义进行复习总结:(1)从质量守恒的角度,12克碳和32克氧气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2)从微观机理角度,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二)提出问题教师从学生的讨论结果出发,提出引导问题: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微粒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

5、的,那可称量物质与微粒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联系?我们有何办法能将微粒数量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想办法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为学生了解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必要性打好基础。环节二:方法探究(1)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汇报所想出的办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结果,将学生的认识过程与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联在一起,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一个某种原子为例,此处要标出1个原子的质量(用普通天平不可称量),为将微粒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将此种原子由一个开始不断堆积(此处需要媒体课件,展示微粒堆积的过程),同时质量随微粒数目的增加而相应的增长,直

6、到有一刻该微粒集体的质量可称量。就可说某克的物质中微粒数目是多少。)学生体会,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其核心是一种化小为大的思想。(2)摩尔堆量教师以学生常见的物质为例,演示其粒子堆积的过程,并伴有总质量、粒子总数的同步变化。(如以碳原子为例,展示碳在堆积的动画课件)当堆积的微粒数为时,我们就说这是1摩尔,如以碳原子为例,个碳原子,我们就说这是1摩尔的碳原子。学生进一步的体会摩尔是联系宏观与微观数量的桥梁。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表示量的名词与摩尔相似。学生思考,并回答常见量词的名称,如“双”、“打”,“公斤”等(3)迁移应用教师将示例微粒改变,而微粒数目不变,引导学生回答此时这些微粒量是否

7、为1摩尔?(此处需1摩尔不同物质的相关图片)学生回答肯定,并得出结论:将示例微粒改变,同样数目是时,我们说它是1摩尔。设计意图:围绕提出的问题,再现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和方法;通过一种物质迁移至其它物质,使学生体会摩尔是一量的单位。环节三: “物质的量”概念(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教师进而指出“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就像“千克”是“质量”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举例类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学生理解,并细细体会摩尔与物质的量间的关系。(2)“物质的量”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教师展示有关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单位的信息(此处需要

8、有关国际单位制方面的图片),物质的量是其中之一,记作n。学生看教材P12资料卡片,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建构新概念。(3)“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吗?为什么?并结合教材P11图1-11给出结论。学生思考,讨论。 (“物质的量”不同于“物质的质量”。如以炭为例,12克C-12含有个碳原子,物质的质量12克,而“物质的量”是1摩尔。)(4)阿伏加德罗常数教师介绍:国际上规定,1摩尔任何微粒所含有的微粒数与12克C-12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等。实验表明,这数目约为。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学生体会,记忆。设计意图:在摩尔堆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质的量

9、”概念,降低了学生在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时的难度;通过将常见物理量,及易混概念对比分析,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完成了新概念的建构过程。环节四: “物质的量”的应用在初步了解了物质的量等相关概念后,教师让学生继续完善在环节一中做的分析,将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数联系在一起。 学生思考、讨论做出总结:微观粒子数1 1 1 1 1 1物质的量 1摩 1摩 1摩设计意图:通过将物质的量(摩尔)概念再次应用于化学反应,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物质的量”作为联系宏观质量与微观数量间的桥梁给我们研究问题带来的便利,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为以后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学习参与情况: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活动,吸取其它同学在该问题中正确的地方,有根据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自主学习情况: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反馈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1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集体就是1摩尔3的精确值为,单位为41摩尔物质均约含有分子50.1mol中含有0.2个H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