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散 步.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8181 上传时间:2025-11-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散 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散 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散 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散步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浓浓的亲情与责任感。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品味亲情学习任务:聆听音乐,观看图片,结合实际,谈谈体会。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学生欣赏感悟)教师指导:亲情是甘泉,让我们干枯的心灵得以滋润;家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人去“散步”,去感受他们浓浓的亲情。二、品读

2、课文,感悟亲情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勾画出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词语、句子。2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还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3全班交流,亲情共赏。问题1:母亲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明确:“我”关心母亲,为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母亲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答应了儿子。“我”如果依从母亲,只带着妻子、儿子出去散步,把老人孤零零地丢在家里,老人会感到孤独、寂寞。问题2: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明确:“我”是

3、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所以家人都信任“我”。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问题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赏析这两个句子。明确: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很疼爱孙子,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问题4:“到了一处,我蹲下来

4、,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赏析句中的“背”字。明确: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这是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问题5: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却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明确: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和妻子的照顾和关心。从表面上来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来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

5、章的结尾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存在于莫怀戚的家中,也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多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连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其实,亲情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学习任务:充分准备,挖掘身边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像作者一样讲出来,使他们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四、动情落笔,抒写亲情1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2写一首反映亲情或呼唤亲情的小诗。3写一篇反映亲情的文章,可以是自己家的,也可以是别人家的。500字左右。【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