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学反思(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1975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学反思(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学反思(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学反思(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教学反思进步与妥协以上两稿分别为县市两级优质课评比的教学蓝本,可以看出,在教学重点的设置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前后有了明显的变化,具体来说:一、重点设置设计一着重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教学的两个重点环节分别是步骤四(朗读、体验、赏析)和步骤五(拓展延伸)。训练的内容和过程整合于两个问题之中:问题一是“用心去体验诗歌中作者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然后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问题二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殉道者的敬意。”设计二的重点是对诗歌情感的深入体验以及体验方法(换位、朗读、联想、想象)的学习。教学的重点环节是步骤四(朗读、体验)。整个过程

2、在虚拟情境和教师的引导设问中展开。 二、教学过程 设计一的教学过程是立足于“殉道”主题之上的读写活动,呈现出一种阅读写作的线性结构。设计二的教学过程是以情感体验为基点的研读活动,呈现出以体验牵动朗读,推动赏析,带动方法学习辐射性结构。单从结构上看,设计一的过程简洁明快;设计二的过程复杂饱满。但,二者呈现的设计理念是有较大差别的。设计一的过程本质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训练过程,要求学生以已有知识能力为基础,开展阅读和写作的实践,借此实现对固有知识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同时实现人文素养的内化。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作用是主持和帮助。这是一种相对高级的学习活动。设计二的过程实质是语文学习

3、方法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师教导和指引下的学生实践,促使学生实现语文学习方法的内化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形成。教师的参与度较高,学生的自主性相对较弱。 根据教育的规律,教育的过程从教师方面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从学生方面来说是由“他主”到“自主”的过程;从心理机智上来说是从知识方法能力的习得到知识方法能力的运用过程。按照学生心理发展和教学进程来说,高中的语文教学应该要趋向于“放”“自主”和“运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地区优质课评比资格赛中采用的是第一个教学方案。但在地区评比时我却改用了第二种教学设计。其中原因是什么呢?设计一的有效操作必须建立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鉴赏技能形成了良好诗

4、歌学习习惯的基础之上的,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能自觉运用“知人论世”、联想想象、吟诵品味等基本方法体验诗歌情感领悟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题,并能积极表达自己体验和感悟的结果,乐于讨论交流。教学设计简洁实用并无花哨之处,教师的作用也只是问题的整合和适当的引导,教学过程的亮点应该是学生,是学生独特的体验、个性化的感悟以及表达交流过程中的思想交锋和相互促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出现预想的亮点,学生没有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没能形成深刻的思想感悟,也就谈不上有价值的表达和交流。课堂氛围沉闷、凝滞。经课后反思和调查,我们发现出现这种结果和这首外国诗歌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学生有较大距离有关,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教

5、学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的缺失。当我们把学习的任务和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时候,他们却感到了茫然,感到无从入手。在小学,初中阶段我们曾手把手教给他们的那些有关诗歌的基本学习方法,在我们撤出双手的时候也都化作了云烟,消散一空。或者说是这些方法被打包、捆束搁置在了记忆的深处,而此刻却想不起来了,连取之、用之的意识都没有了。没有了“知人论世”,没有了联想想象,没有了吟诵品味,学生就只能游离与诗歌之外,甚至与诗歌对立;诗歌不再是令人愉悦,给人精神滋养朋友,而是令人费解,使人烦恼的仇敌;不是亲之、爱之,而是解之、剖之。因此,在地区评比中我不得不采用了第二种教学设计。通过设置情境,领着学生进入

6、诗歌的意境,体验诗歌的情感,学习基本的方法。从设计一到设计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理念的驱动下的自觉选择,应该是一种进步吧。但无论是教学的形式还是教学的内容却都没有突破初中诗歌教学的层次,这又不得不说是一种妥协。而这样的“进步”与“妥协”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是普遍现象。总觉得经过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到了高中阶段是该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了,可一到具体操作时却发现这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个愿望依然任重道远。这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讽刺。因为,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造成的。长期忽视学生学习自主意识,自主能力的培养,长期推行应试功利主义驱动下的技术主义教学形式

7、,确实已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和整体语文素养的健康发展,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正努力在实践中进行改革。此外,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在极为严重的随意性和无序性,缺少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协调一致的长远规划,这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素养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的重要原因。吴丹青老师多次在高中语文教研活动中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差异性”问题,其实正是强调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出阶段性特征。但我们不能割裂整体而片面地看待这一问题,语文教学的阶段特征和阶段性差异应该是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为基础的,忽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层级而机械地强调语文教学的阶段性特征,是形式主义的表现。语文教学只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合理划分教学阶段,正确设置教学内容和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形式,有序推进,紧密衔接,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螺旋上升式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由“扶”到“放”,由“他主”到“自主”,由“学习”到“运用”的转变,才能避免上述“进步”与“妥协”的尴尬与无奈。当然,要改变当前语文教学应试功利主义倾向和无序低效的现状,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思索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