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声慢教学设计一、播放二泉映月,营造氛围,进入意境。 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是盲人阿炳通过如怨如慕的二胡声演绎人世间的悲凉,这是音乐传达给我们的悲愁的经典。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血泪和着文字写成的声声慢。二、讲讲你所知道的李清照老师补充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名篇之一,是她在遭受一连串打击(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历来人们公认是她的代表作。三、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国文本是“读”的学科。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
2、语文学科,若能到这种境界,必将终身受用不尽。从中可以知道,诗歌是用来吟诵的。四、自由吟诵,整体感知Q1:读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样的感受?Q2:如果用词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板书:愁)五、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六、反复诵读,读词赏愁(本堂课的重点)Q:读一读,讲一讲,为什么说词中句句皆现愁?(找出最能产生你的共鸣的词句) 学生自由品读,主要抓意象去分析赏愁,出示相关意象的诗词和名家点评,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赏析时老师及时点拨学生朗读。(1)“寻寻觅
3、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明确:形式上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内容上从人的动作、神态到环境的悲凉到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再婚离婚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为了派遣这种哀愁,作者一大早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老师出示ppt:傅庚生
4、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2)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板书:酒)看到写酒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愁,本要说的是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用意含蓄,可此处不明说,却言“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此处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比较少女时的醉酒: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
5、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该绿肥红瘦。出示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2)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板书:雁)Q: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因为“雁”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但雁可以再回到北方,而自己却只能客居江南。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李清照一
6、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此时再见飞雁,因而有旧时相识之感。雨雁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3)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板书:黄花) 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词人自己因忧伤而憔悴,非指菊花枯萎凋谢。古人有九九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但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欣赏金石拓片。可现在呢
7、?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渗透着深刻的生命悲哀。(4)梧桐、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板书:梧桐、细雨)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落在梧桐上,又点点滴滴洒到地上。这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绪,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老师出示梧桐细雨意象的诗词,加深学生对这意象的理解: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8、” 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七、围绕一个“愁”,作者选取了那些包含深情的意象,心中的愁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句句皆现愁。让我们伴着音乐,化身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声声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拿起手中的笔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学生展示,老师也呈现一首小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南国的雨啊,你点醉了我的心滴浓了我的眸也催老了我的哀愁独自,守着窗儿,对一盏淡酒,欲饮泪先流:多少桨声惊起莲池的沙鸥?多少离愁沉了
9、双溪的舴艋舟?多少秋雨敲碎窗前的芭蕉?多少年头忘记相思的烦忧?雨打梧桐点点滴滴脸憔悴人常醉泪常垂夜难寐鸿雁来时正伤心,黄花满地憔悴损!再回首千年古蕴藏不住我心中的淡淡愁难回首江南阁楼载不下我眉头的缕缕忧八、作者就在这样的秋雨的黄昏,用心中点点滴滴的泪,化笔下字字句句的情,用凄凄惨惨的愁,成就了声声慢的美。 让我们包含愁情的去朗读声声慢。(配乐) 老师也尝试着去范读(配乐)九、总结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是何等的不幸;作为一位词人,李清照又是何等有幸。她的一曲声声慢,就如一朵美丽的奇葩,凄美又动人,永远在词河里流淌。让我们记住李清照,记住这位绝代才女!十、作业 选取词的某一意象,结合平时具体作品,做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