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25黄鹤楼送别_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7566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25黄鹤楼送别_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25黄鹤楼送别_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25黄鹤楼送别_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25黄鹤楼送别苏教版一、课是备出来的备课靠的是对“课标”的理解,靠的是科学理念支撑。在阅读了大量关于李白、孟浩然的诗篇、资料后,在详细对比了各种体裁文章的异同后,我的备课在以下几个方面找到了支撑点。1、扣紧文本的特点。解读这个文本,从7月12日长春会议上抽到这篇文章到9月14日大赛教学设计快要截稿时,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是“文包诗”体裁的文章。是以诗为主,还是以文为主?用教诗的方法教,还是用教文的方法教?在查阅单元主题(这一单元的主题就是“走进名著”)后,在访问了文章的作者江苏的高林生老师后,确定了教学的目标:以诗为主,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 文包诗,

2、文章是古诗的阐释和扩展,古诗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文章已经用优美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诗歌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围绕诗歌作讲解,作分析,那无疑是丢弃经典,画蛇添足,自讨苦吃,根据这种文本的特点,揣摩作者、编者的意图,我确定了“诗文对照”的教学策略。2、设计力求简单、有效。语文教学是长期的过程,是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节课,40分钟,承载不了太多的知识,太多的训练。在突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上,我采用了“诗文对照,组块教学”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组“词语块”,组“句子块”,组“段落块”。三次组块,干净利索。三次组块,互相支撑,层层递进,落脚点都在教学目标“理解古诗”上。词语块,

3、理解了词语,积累了词语,扫清了阅读的障碍,词语所描述的画面,表达的感情恰恰又是古诗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为理解古诗做好了铺垫。句子块,直接找出与诗句相对应的句子,理解诗句,训练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组段落块,则重在理解诗人的感情,领会表现感情的写法,那就是动作中有情,对话中有情,景色中有情。3、课堂呈现书声琅琅。书不读熟不开讲。这首诗,这节课前前后后,点面结合,读了九遍,这篇文章,这节课,整体读、分段读,角色读,小声读,自由读,默读,读了四遍,如此,学生能理解的已过八九,在此基础上的听、说、写等其他多种能力的训练才有了可能,才得以落实。4、提高就是硬道理。不管是整体环节的设计,还

4、是小环节的设计,都做到“阶梯状”,都努力体现“提高”二字。由不会到会,由少部分人会到大部分人会,由文字的感性认识到思维的理性认识。比如读词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就体现了这一思想读正确,读出味道,读出词串的画面。二、课是上出来的设计靠理念,但完成与否,就要靠老师的底蕴了。备课很辛苦,它需要琢磨,需要智慧,但更辛苦的是备自己,那需要心血,需要汗水,那是“台下十年功”的磨砺。有一位知名的教育专家在上成功一节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用一生备这节课的。”从这个角度上讲,获奖不重要,备课的过程,备自己的过程才是一个年轻教师成长的过程。从去年参加市里的比赛时起,我的同事,我的指导老师们都说我课堂上发出的指令不够简洁,不够清晰,说我评价的语言过于呆板,不够丰富,不够灵活,不够严谨,说我上课时有摸头发、倒背手、看手表等不雅的教态。我就用我平时的课堂来培训自己,用我一年200节的课堂来纠正自己。所以,拿到奖杯的那一刻很激动。我的同事说:“你现在的课堂语言干净多了,看你的课很舒服。”我听到这样的话时更激动,因为,我知道,我超越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