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一语文学案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4660 上传时间:2025-10-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一语文学案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一语文学案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一语文学案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定风波课标要求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理解诗歌中重要意象的含义。2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4反复朗诵鉴赏诗之美。【学习目标】1.诵读成诵把握诗歌的节奏,。2.分析词人形象及情感。3.通过赏析感受苏轼旷达的人生境界,学习其面对风雨的人生态度。【学习重、难点】分析词人形象及情感。【预习案】【任务一】背景资料(认真阅读,并勾画、识记重要知识)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在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这几年,他内心当然有痛苦的一面,但他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定风

2、波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来抒写作者的心境。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柏树上常有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任务二】基础梳理1.读准字音。同行( ) 吟( ) 啸( ) 一蓑( )2、加点字释义。回首向来萧瑟处( )3.朗读诗词,体会划分节奏,争取背过。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

3、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我的疑惑:【探究案】1.请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心愿的词?Z|X|X|K2.结合全词思考,词人因何而归?归向何处?3.从风雨中走来(上片)的东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请结合词句说说你的看法。4.前面明明说“道中遇雨”,“已而遂晴”,可词后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拓展提升】 1.读以下两首词。并结合文本探究,词人归向何处?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临江仙 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2.你是否赞成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态度,在人生风雨来临之际,到底是假装没看见,还是去躲避或抗争呢?(个性解读) 【训练案】结合自身实际,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话,题目:我想对东坡说【自主区】【使用说明】教师书写二次备课,学生书写收获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