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兔的长毛和短毛B. 果蝇的红眼和长翅C. 豌豆的圆粒和黄粒D. 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答案】A【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兔的长毛和短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B、果蝇的红眼和长翅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
2、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A。2.下列有关等位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控制相对性状B. 可用A和A表示C. 可由基因突变产生D.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答案】B【解析】【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如A和a【详解】A/D、在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A、D正确;B、A和A是相同的基因,B错误;C、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形成新的等位基因,C正确。故选B。3.孟德
3、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择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 )A. 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B.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 F2中既有高基又有矮茎【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
4、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这属于假说的内容,A正确;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这属于假说的内容,B正确;C、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这属于假说的内容,C正确;D、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这是实验现象,不属于假说,D错误。故选D。4.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A. WwDdwwddB. WwDdWWDDC. WwD
5、dWWDDD. WWddWWdd【答案】D【解析】【分析】控制南瓜果实颜色和形状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利用先分后合的思路可先对两对性状分别进行分析,然后按照乘法原理进行综合。【详解】A项WwDdwwdd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比例为(1/2)(1/2)=1/4; B项WwDdWWDD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比例为10=0;C项WwDdWWDD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比例为10=0;D项WWddWWdd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比例为11=1,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D项。故选D。5.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
6、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B. 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C.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维持了亲代与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结合在一起,使子代具有亲代双方的优良特性,有利于物种适应生存环境。【详解】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和
7、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作用,即C正确。故选C。6.如图所示,1个四分体具有( )A. 2条姐妹染色单体B. 2个DNA分子C. 1对同源染色体D. 4条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四分体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在一起的一对染色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故选C。7.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 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 .B. 同源染色体分禽时,等位
8、基因也随之分离C.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A正确;B、同
9、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C正确;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D。8.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之一是( )A. 含X染色体的精子:含Y染色体的精子=1:1B. 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Y染色体的卵细胞=1:1C. 雌配子:雄配子=1:ID. 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Y染色体的精子=1:1【答案】A【解析】【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
10、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详解】A、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A正确;B、卵细胞不可能含有Y染色体,B错误;C、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C错误;D、在XY型性别决定中,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不一样多的,一般雄配子要远远多于雌配子,所以含X的卵细胞要远少于含Y的精子,D错误。故选A。9.某同学制作一
11、DNA片段模型,现准备了10个碱基A塑料片,10个碱基T塑料片,20个碱基C塑料片,60个脱氧核糖和60个磷酸的塑料片,那么还需要准备G塑料片的数目是( )A. 8B. 12C. 16D. 20【答案】D【解析】【分析】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1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题干给出了脱氧核糖和磷酸的塑料片各60个,因此可以组建6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于DNA分子中A与T配对,
12、因此10个碱基A塑料片,10个碱基T塑料片,可以组建10个碱基对,因此剩余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数为60-20=40个,已知碱基C塑料片20个,而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G=C,因此还需准备碱基G塑料片数目是20个,D正确。故选D。10.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 )A. 病毒中只有DNA, 但没有蛋白质B. DNA是遗传物质C. 遗传物质包括 DNA和蛋白质D. 细菌中只有DNA,但没有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
13、质。【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故选B。11.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实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的操作是人工去雄B. 的操作是人工授粉C. 图中红花表示父本D. 的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答案】C【解析】【分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分析题图:图中表示去雄,表示人工异花授粉。【详解】A、的操作是人工去雄,A正确;B、的操作是人工授粉,B正确;C、图中红花进行了去雄处理,表示母本,C错误;D、的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D正确。故选C。
14、12.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B. 癌细胞只有原癌基因没有抑癌基因C 基因突变可能使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D. 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癌细胞易分散转移【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使细胞易扩散转移。【详解】A、癌细胞失去接触抑制,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A正确;B、癌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
15、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B错误;C、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C正确;D、癌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使细胞易扩散转移,D正确。故选B。13.以下不属于表观遗传学特点的是( )A. 可以遗传B. 可能导致基因组碱基的改变C. 可能引起疾病D. 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详解】AC、表观遗传可以遗传,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可能会引起疾病,AC正确;BD、表观遗传
16、没有DNA序列的改变,基因组碱基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D正确。故选B。【点睛】明确表观遗传的概念及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1表示mRNAB. 2表示肽链C. 3表示核糖体D. 如图所示过程,不需要酶的催化【答案】D【解析】【分析】1、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2、分析题图: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1是mRNA,2是肽链,3是核糖体。【详解】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1是
17、mRNA,2是肽链,3是核糖体,翻译过程中也需要酶的催化,ABC正确,D错误。故选D。15. 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B. 环境差异引起性状变异C. 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D.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表型是由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通风、水分和矿质元素供给充足,所以B正确。考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16.遗传咨询对预防遗传病有积极意义,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A. 男方曾因外伤截肢B. 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C. 女方是先天性聋哑
18、患者D. 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答案】A【解析】【分析】遗传咨询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常见的遗传咨询对象有以下几种:(1)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病或先天畸形者;(2)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3)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儿的父母;(4)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5)婚后多年不育的夫妇;(6)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7)长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的育龄青年男女;(8)孕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病的孕妇;(9)常规检查或常见遗传病筛查发现异常者。【详解】A、因外伤而截肢不属于遗传病,不需要遗传咨询,A正确;B、智力障碍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因此亲属中有智
19、力障碍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错误;C、先天性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C错误;D、血友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错误。故选A。17.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10%。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 70%、30%B. 50%、50%C. 90%、10%D. 80%、20%【答案】D【解析】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则A=70%+1/220%=80%,a=1-A=20%,故选D。18.在DNA的复制过程中,下列碱基能互补配
20、对的是( )A. A与G配对,T与C配对B. A与T配对,G与C配对C. A与C配对,T与G配对D. A与U配对,G与C配对【答案】B【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详解】在DNA的复制过程中,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故选B。19.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性,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纯合子自交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B.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
21、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D. 基因重组可导致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详解】A、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A错误;B、同源染色
22、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即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B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即自由组合型基因重组,C正确;D、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A。20.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检测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A. 35SB. 32PC. 35S和32PD. 均检测不到35S和32P【答案】B【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C、H、O、N、S)+DNA(C、H、O、N、P)。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
23、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有32P,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少量子代噬菌体DNA分子含有32P。故选B。21.下面对DNA分子图示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图中1为磷酸B. 图中2是脱氧核糖C. 3和4相互连接构成基本骨架D. 1、2、3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1为磷酸,2为脱氧核糖,3、4都是含氮碱基。【详解】A、图中1是磷酸,A正确;
24、B、图中2是脱氧核糖,属于五碳糖,B正确;C、图中的磷酸(1)和脱氧核糖(2)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C错误;D、1、2、3构成了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D正确。故选C。22.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 )A. 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B.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C. 促进染色体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D. 促进细胞融合【答案】B【解析】【分析】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加倍的染色体不能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于是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B正确。故选B。【点睛】
25、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23.如图为红绿色盲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来源于( )A 1号B. 2号C. 3号D. 4号【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遗传图谱,7号的基因型为XbY,Xb染色体由其母亲5号提供,5号的父亲1号为正常个体,所以5号的致病基因由其母亲2号提供。【详解】已知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7号的基因型为XbY,其中Xa来自其母亲5号,所以5号的基因型为XBXb,由于1号正常(XBY),所以5号的Xb来自其母亲2号。由此可见,7号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2
26、号。故选B。2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多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B.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C. 一个种群中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D. 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答案】A【解析】【分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判断是否是种群需紧扣“同一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进行判断。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多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不在同一区域、不止一种鱼,A错误;B、种
27、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正确;C、一个种群中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C正确;D、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A。25.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多方面的,其中能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A. 化石证据B. 胚胎学证据C. 比较解剖学证据D. 分子生物学证据【答案】A【解析】【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故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详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
28、结构或生活习性,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而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学上的证据(如鳃裂)只是说明了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这些证据(包括分类学、遗传学上的证据)的证明面都比较窄。因此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即A正确。故选A。26.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当气温上升到2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A.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C.
29、 基因突变与温度有关D. 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详解】由题意知,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基因突变的有害性),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有利性),这说明同一种变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于生存能力的影响不同,即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B正确。故选B。27.下图是某雄性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30、A、C、D均属于_(填“有丝”或“减数”)分裂,该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_(填“睾丸”或“卵巢”)中。(2)图中D所示的细胞有_对同源染色体,图中C所示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条。(3)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上图中_(填“A”或“B”)细胞的时期。【答案】 (1). 减数 (2). 睾丸 (3). 2 (4). 4 (5). 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31、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详解】(1)根据试题分析,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A、C、D;该动物是雄性动物,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中。(2)D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含有4条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
32、,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28.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图杂交实验判断水稻的显性性状是_(填“非糯性”或“糯性”)。(2)非糯性杂种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同时出现糯性和非糯性两种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填“性状分离”或“分离性状”)。(3)请写出图中亲本(P)的基因型:非糯性_;糯性_。(用A、a表示)(4)已知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若取图中F1的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颜色及比例的选项为_(供选项: A蓝黑色:橙红色=11;B蓝
33、黑色:橙红色=21)。【答案】 (1). 非糯性 (2). 性状分离 (3). Aa (4). aa (5). 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糯性和非糯性两种后代,说明非糯性是显性性状,糯性是隐性性状,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是由于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详解】(1)由分析可知:非糯性属于显性性状。(2)非糯性杂种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同时出现糯性和非糯性两种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3)亲本中非糯性的基因型为Aa,糯性的基因型为aa。(4)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棕色,F1中
34、非糯性水稻为杂合体Aa,若取F1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呈蓝黑色和呈橙红色花粉的比例约为11。故选A。【点睛】对于显性性状的判断方法、性状分离的概念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的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9.下图是人的镰状细胞贫血形成原因的图解,请回答:(1)过程称为_(填“转录”或“翻译”),发生的主要场所_(填“细胞核”或“细胞质”)。(2)过程是DNA的复制,因为这一过程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最终导致合成的血红蛋白异常,这一改变称为_(填“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填“间期”或“分裂期”)期。(3)上的三个
35、碱基序列是_(填“GUG”或“GTG”)。(4)若父母均正常,生了一个患镰状细胞贫血的女儿,由此可见该病是常染色体的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答案】 (1). 转录 (2). 细胞核 (3). 基因突变 (4). 间 (5). GUG (6). 隐【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其中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表示基因突变,为信使RNA,其上的三个碱基序列是GUG;图示中看出,由于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密码子改变,所翻译的氨基酸改变,导致产生异常的血红蛋白。【详解】(1)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2)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这属于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
36、胞分裂间期。(3)由以上分析可知,mRNA上的三个碱基序列是GUG。(4)父母均正常,生了一个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可见此病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点睛】本题结合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示意图,考查基因突变、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掌握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30.关于DNA的复制方式,早期的推测有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复制三种(如下图)。究竟哪种复制方式正确呢?下面设计实验来证明DNA的复制方式。实验步骤:a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轻密度带
37、14N/14N-DNA (对照)。b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重密度带15N/15N-DNA (亲代)。c研究人员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I培养液中,连续繁殖两代(子代I和II )。实验预测:(1)如果子I代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一条轻密度(14N/14N-DNA) 带和一条重密度(15N/15N-DNA) 两条带,则可以肯定是_(填“全保留”或“半保留)复制。(2)如果子I代DNA分辨出只有一条中密度带(14N/15N-DNA),则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接着做子II代DNA密度鉴定时,若分出一条中密度(15N/1
38、4N-DNA)带和一条轻密度(14N/14N-DNA)带两条带,且这两条密度带的DNA分子数的比为11,则又可以排除_(填 “分散” 或“半保留”)复制。实验结果:DNA的复制是以_方式进行的。实验分析:此实验中用到的生物学技术主要有_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答案】 (1). 全保留 (2). 分散 (3). 半保留 (4).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是:一个15N-15N,一个14N-14N,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是一半在轻带、一半在重带。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
39、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都是15N-14N,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全部在中带。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分散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后,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全部在中带,这样就不能区分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再继续做子代DNA密度鉴定: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2次后,得到的4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是15N-14N,另外3个DNA分子是14N-14N,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1/4在中带,3/4在轻带;DNA的复制方式为分散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2次后,得到的4个DN
40、A分子,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全部在中带。【详解】(1)如果子代DNA能分辩出一条轻密度(14N/14N)带和一条重密度(15N/15N)两条带,则可以肯定是全保留复制。(2)接着做子代DNA密度鉴定时,若分出一条中密度(15N/14N)带和一条轻密度(14N/14N)带两条带,且这两条密度带的DNA分子数的比为11,则又可以排除分散复制。DNA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本实验中用到的生物学技术主要有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理解三种复制方式的过程和结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1.完成下面的概念图_(填“重组基因”或“基因重组”)_(填“猫叫综合征
41、”或“白化病”)_(填“染色体变异”或“基因重组”)_(填“染色体数目变异”或“基因重组”)【答案】 (1). 基因重组 (2). 猫叫综合征 (3). 染色体变异 (4). 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猫后代的毛色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故填基因重组,填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如21三体综合征),故填猫叫综合征,填染色体数目变异。【点睛】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可遗传的变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可遗传的变异的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