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考前3个月》2017版高考政治(通用)高考题型练 十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650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3个月》2017版高考政治(通用)高考题型练 十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前3个月》2017版高考政治(通用)高考题型练 十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前3个月》2017版高考政治(通用)高考题型练 十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考前3个月》2017版高考政治(通用)高考题型练 十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考前3个月》2017版高考政治(通用)高考题型练 十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考前3个月》2017版高考政治(通用)高考题型练 十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考前3个月》2017版高考政治(通用)高考题型练 十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十一、39题强化练题型特点本题的结构往往是文化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知识组合,其命题背景往往就与文化密切相关。本题第一小问命题背景多以文化交流、融合、发展或一种文化思潮的变迁为载体,在今年也可能以我国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依托,跨章节地考查学生对文化生活知识的系统梳理与全面整合,如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对民族凝聚力和坚定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等,其设问角度宽泛,立意深远,通常不限定范围,设问形式多样且开放,主要是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答案经常是通过逻辑推理,在思维过程中自然生成。哲学部分设问的角度刚好与文化相反,其切入口细,知识跨度小,限制性强

2、,要求学生在固定知识范围里思考和想象,这也就决定了全国卷哲学考点往往是选择知识含量大、便于命题专家进行挖掘和思维拓展的考点为抓手,如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矛盾的属性和地位等,在今年要特别关注以上考点。第三小问是纯粹的开放性题目,答案多元。多设计提建议、写宣传语、写提纲、写广告词、写标语、或是驳斥某错误观点、论证某真理性知识,其设问虽不限定知识范围,作答时还是要尽量往文化和哲学模块里靠。解题指导针对第一小问解答时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尽量将和问题有关的知识点都考虑到;针对第二小问解答时要注意原理和方法论,表述要全面准确,其解题方法侧重于演绎法,当然,不能忘了结合材料分析。针对第三小问开放性加强,比

3、较容易得分,但是,一定要注意题目的具体要求。题组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5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系列节目大国工匠,引起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热议。手工艺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文化自豪感的重要体现,对它的传承更有一种历史责任在里面。工匠拥有高超技艺的背后是坚忍不拔的品质、追求卓越的恒心、钻研创新的执着,是爱岗敬业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工匠精神”成就了“两弹一星”等事业,也涌现出了钱学森、王进喜、许振超等一大批追求卓越、爱岗敬业的代表人物。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中国制造正在向中高端迈进,“工匠精神

4、”正是中国制造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培育“工匠精神”绝不仅限于物质生产,还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祛除浮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爱岗敬业的品格。“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也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应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有学者指出,随着社会由农耕时代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则是“差不多精神”满足于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99.99%。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显现有关。(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

5、活知识,阐释弘扬“工匠精神”的理由。(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工匠精神”永不过时的合理性及“差不多精神”的错误所在。(3)结合材料,请你就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弘扬“工匠精神”提两条建议。答案(1)“工匠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大力弘扬。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激励劳动者钻研技艺,提高自身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工匠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精益求精的理念和追求为培育和

6、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养料,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主动担当历史责任。(学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老手艺、老工匠等虽然淡出日常生活,但其中形成的“工匠精神”是人们从事各种物质生产活动所共同的价值追求,故“工匠精神永不过时”。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方能向前发展时,我们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差不多精神”满足于差不多就行,而不追求99.99%,其错误在于,没能抓住量的积累的最后环节,促成产品质量提高和自主创新能

7、力提升,总是在“差不多”中失去大好的发展机遇。(3)答案示例:坚持持之以恒,反对一曝十寒。坚持精益求精,反对浅尝辄止。坚持不断超越,反对满足现状。(本题具有开放性,学生作答围绕主题,言之有理,亦可)解析第(1)问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可以从必要性和意义角度分析。第(2)问关键是理解工匠精神永不过时的原因,以及“差不多精神”的实质。第(3)问解答的关键是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是学生自己怎么做,不是学生如何宣传工匠精神。2“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6年是国家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十周年。材料一随着数字化技术的

8、日益发展,手机、电脑等新的传播媒介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阅读方式。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比2014年增加0.02本),电子书阅读量3.26本,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达到64%,比2014年上升5.9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6%,较2014年上升1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62.21分钟,与2014年相比增加28.39分钟,首次超过1小时,以手机为代表的阅读终端已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要媒介。材料二如何阅读?某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国外留学经历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有一个学期,

9、她选修了一门社会学的课程。她很努力,上课认真听,作业也都及时、认真地完成。可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居然给了一个B!她不能接受这个分数,当天就去找老师理论。老师很淡然地说:“是的,你的功课完成得不错,也从来没有迟到或者早退。但是你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你从来没有问过我问题。”这次得B的经历给了她很大的刺激。她意识到,不问,不是代表“没有问题”,相反,它代表的是“问题很大”。(1)对于材料一显示的我国国民阅读方式的变化,有人表示了担忧。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进行说明。(2)材料二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工作和学习中,“没有问题”其实就是“最大的问题”。请结

10、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3)“全民阅读”已连续三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请你就促进全民阅读,给政府提两条建议。答案(1)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拓展了文化传播的载体和手段,使数字化阅读成为可能并得以迅速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全民阅读。阅读的关键在于内容,面对问题,国家要加强管理,引导网络媒体提供先进、健康的阅读内容,个人要提高辨别眼力,增强抵御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应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选择,互为补充。(2)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

11、题,积极解决问题,而不能回避、掩盖问题。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必须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正视和解决问题,才能不断促进个人成长,推动事业发展。(3)加强图书馆等公共阅读服务场所建设,向公众免费开放;鼓励和支持各类优秀出版物的创作、生产和传播;加强对出版活动、网络媒体的监管,净化阅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营造促进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提出其他建议,且言之成理,亦可)解析第(1)问的关键是对“担忧”的准确理解,这里的担忧是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担忧,有的学生可能理解成传统阅读模式的消失。第(2)问的关键是理解“没有问题”其实就是“最大的问题

12、”,也就是要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解答第(3)问的关键是明确主体是政府,另外两条建议主题不能重复。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极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目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否定重要历史人物及淡忘英雄。历史虚无主义者借“人性复杂”“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细节考证”来矮化、抹杀林则徐、邱少云、雷锋等在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和富强进程中涌现出的英雄及其精神。历史虚无主义者还以主观化的态度曲解历史。如抛开历史背景,大肆宣扬辛亥革命打断了中

13、国“平稳过渡”的发展进程;聚焦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大革命”“大跃进”中的失误和教训,大搞“翻案”和“重评”,却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采取了“选择性失明”。(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英雄、矮化英雄思潮的危害性。(2)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材料中历史虚无主义者曲解历史的观点的表现。(3)请你就广大青年学生如何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提两点建议。答案(1)抹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割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动摇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颠覆人们的价值观,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地位,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削弱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

14、凝聚力,消融民族精神,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及综合国力的提高。(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没有完全的独立和主权,不可能像今天这样通过改革开放向现代国家“平稳过渡”。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有其特殊性。对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成绩与不足,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把握本质与主流。材料中历史虚无主义者没有对相关历史事件矛盾的特殊性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妄下结论,属于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3)答案示例一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辨别不同文化性质的能力,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答案示例二哲学:认真学习辩证

15、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认清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问可以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分析,如对个人、对国家及整个民族的危害性。第(2)问考查矛盾的特殊性,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即可。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让文物说话,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各地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正在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播方式和资源优势,日益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山东济南和山西太原推动文物保护和旅

16、游产业融合发展,将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山西曲沃和广东开平的文物“认领” “认养”,让文物保护成为全民行动。最近,一部反映文物修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经央视和网络传播后迅速走红,与纪录片一起走红的还有主人公故宫文物修复师。他们既是在修复几千年的文物,更是在修复浮躁的心态和膨胀的欲望,引发社会对严谨、耐心、敬业、精细的“工匠精神”的肯定和褒奖。这种“工匠精神”,既能体现勤劳之美的精神原色,又展现了创造之美的价值升华,应当成为我们全社会共同崇尚的精神品质,时刻存在于每一个从业者的心中。(1)文物承载灿烂文明,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2)

17、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工匠精神”为什么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3)结合材料,就文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答案(1)文物承载灿烂文明,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利用我国丰富的文物资源,可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能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调动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工匠精神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人们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引导人们在劳动和奉献中、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3)答案示例: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激活文物价值、传承文化血脉。解析第(1)问以文物为载体考查文化的作用,综合性较强。第(2)问限定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回答,所以解答时要注意将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全面。第(3)问解答时要注意题目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