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清远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3月考历 史 试 卷无答案(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 A. 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 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 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 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2.公
2、元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一书中记载:“水田之难,尤其旱损。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也斯不失其利。其以手转、足踏、服牛回,备随便宜。”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A.翻车 B.水排 C.筒车 D.都江堰3.下列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是( ) A分封制 B个体农耕 C集体劳作 D自然经济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经济;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其的主要经营
3、方式A B C D 5.“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C.自耕农经济的自由迁徙择业 D.自耕农经济的自给自足6.“(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7.“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这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 B地主士
4、地私有制的变迁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8.郭沫若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9.一般情况下,佃农与地主在地租收缴问题上出现纠纷时,判定是非的主要依据是 ( ) A.双方订立的契约 B.皇帝的圣旨 C.当时民众的意见 D.当时政府的司法10.“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
5、显。”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考试制度不公平 B.经济重心南移 C.商品经济发展 D.中央集权加强11.欧洲瓷器史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B 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C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D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12.我国古代某一时期 ,青白瓷闻名世界,制瓷成为独立部门。火药出现,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 ) A.东汉 B.北宋 C.明朝 D.唐朝 13.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
6、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 手工业( )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14.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毫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 ) 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毫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 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15.这是一段剧本:阿牛是北宋杭州的农民,一向日作夜息。但这两天他想放松一下,于是他跟纺织老板结算了工钱,跑到街上闲逛。街上错落着很多店铺,有卖
7、玉米糕点的食品店,有正用焦炭炼铁的打铁铺等。阿牛想:“快过年了,得给妻儿买块像样的布料做衣服。”他走进杂货铺,买了两块棉布,顺便买了一个小巧的粉彩牛型瓷器犒赏自己。这段剧本中存在的错误有( ) A.3处 B.4处 C.5处 D.6处16.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朝长安城( )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 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17.明代江浙地区出现了316个市镇,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中介)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农民的农业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
8、客商,行销远方市场。上述材料体现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有( ) 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 商业市镇分布密集 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农产品商品化A. B. C. D.18. 在广州,外人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十三行,买卖完了,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表明清政府( )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19.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能成为中国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B.封建制度的阻碍和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闭关锁国政策的实
9、行 D.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20.17世纪以后中国人口激增的原因不包括( ) A农耕经济的繁荣B政局的相对稳定 C高产农作物的引进D医疗水平的提高21.1947年,杜鲁门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这表明( )A.美国欲推行霸权主义 B美国要无私地援助欧洲C美国要改善与苏联的关系 D美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22.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 )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23.
10、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B战时同盟解体C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D国家实力变化24.1958年,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法德合作;积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1964年,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离法国。这集中说明法国( )A. 努力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B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C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 D成为国际政治力量中重要一极25.有学者提出:20世纪70年代的
11、国际关系特点表现为军事上的两极、经济上的三级和政治上的五极。下列表述能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是(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日本成为了政治经济大国 C.中国改革开放实力显著增强 D.欧洲联盟一体化发展迅速26.1947年3月,毛泽东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体现此精神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不结盟”27.有人认为,我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支撑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是
12、( ) A提出“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8.1972年2月在招待美国总统国宴上,尼克松总统十分熟练地使用中国餐具一筷子,这是他在访华前花几个月才练就的技艺。他的真正用意是( )A推动中日邦交 B研究中国饮食文化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促使美中关系正常化29. 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加入不结盟运动 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30.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阅读下图,甲、乙、
13、丙所代表的国家正确的是( ) A甲是中国、乙是英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英国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甲是法国、乙是日本、丙是美国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个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全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并正确得1分,其余不得分。)31.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A.刀耕火种 B.采集经济 C.使用翻车灌溉 D.使用曲辕犁32.汉书食货志记载:“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材料包含的信息有( )A.商鞅
14、之法废除了井田制 B.商鞅之法后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C.土地可以买卖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D.商鞅之法不利于国富民强33.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下列对于“衰机”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A资本主要萌芽的出现和发展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高度重视农耕经济而丧失向工业文明过渡 D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34.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最为重要的力量C.恢复联合国是由于西方国家的支持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
15、立政策35.观察世界格局变化的示意图,反映正确的是( )图示一 图示二A. 图示一显示了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B. 图示二中“一超多强”的“一超”指美国C. 图示二显示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D. 图示一中北约以苏联为首,华约以美国为首 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二道大题,共25分)36.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材料二:“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
16、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材料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
17、世界体系。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朝与宋朝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5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提示:积极、消极两个方面)(5分)37. (12分)阅读下列材料: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探讨大国兴衰成为学术界十分热门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
18、,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欧洲,或者说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它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可或缺。 据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按照约瑟夫约菲的分析,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出现过五波美国衰落论的浪潮。第一波源自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所引发的震撼,美国人感到被苏联甩在后面的危险。第二波发生在1960至1970年代到了2012年,衰落论出现了第五次浪潮。 据刘擎2012年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如何。(2分)(2)试说明二战后,欧洲崛起的表现有哪些?(3分)(3)结合材料二,分析1960至1970年代“美国衰落论”浪潮出现的原因。(4分)(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当前“世界格局”的认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