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867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 (第五、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综合测评(三)(第五、六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习惯变化的客观因素是()A西方列强的入侵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C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入D康有为、孙中山的个人作用A注意关键信息“最早促使”,中国近代风俗习惯变化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而西方列强的入侵客观上起了在中国传播外来文化的作用。2观察下面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20世纪20年代男装流行长袍马褂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A BC DA由题中图片可以看

2、出,20世纪20年代男性普遍穿长袍马褂,而女性则是流行短袍窄袖的服装,故选A项。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外来侵略引起服饰变化B中国人不适宜着西装C传统服饰仍有生命力D中国服饰已西方化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在中西融合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的民族服饰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选C项。4“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文中的“番菜”与正宗传统西菜是不一样的,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用中国传统烹调技法

3、加以改造,名之曰“番菜”。西菜传入中国后的变化反映了()A西餐深刻影响了国民饮食B民众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C近代饮食的中西合璧特征D国人对西方餐饮去污存精C根据题目中“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用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可知,番菜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C项正确。51912年5月1日,申报载文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就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维新派主张改革传统婚俗B国人逐步接受西方的婚俗C新文化运动推动婚俗改变D婚姻自主成为当时的社会共识B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并以失败而告终;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婚姻自主成为社会共识是

4、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12年”不符,故排除A、C、D三项。由题目中的信息“看侬亲手挽郎行”可知B项的表述正确。6在某年的上海,舞厅中流行的“交际舞”遭到禁止;一些中学里,师生们都收起了五花八门的服装,列宁装在女生中十分流行。这一年可能是()A1912年 B1945年C1950年 D1979年C由题干中“收起了五花八门的服装”“列宁装在女生中十分流行”等信息,可以判定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因为在这一时期,受政治因素影响,人们衣着朴素,以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故选C项。7作为一种西洋舶来器物,自行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

5、中国社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却推广较少。这种情况表明,在近代中国()A器物变革改变民众生活B近代化转型的过程曲折C政局动荡阻碍交通进步D排斥西方世界近代文明B题干没有涉及民众生活,故A项错误;自行车广泛影响和改变中国社会,汽车却推广较少,这反映了近代工业资本缺乏,说明近代化过程曲折,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政局动荡,故C项错误;接受自行车和汽车说明没有排斥西方近代文明,故D项错误。8鲁迅曾精辟地指出过:“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都摩肩挨背的存在。”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之一是()A土洋并存 B全盘

6、西化C返璞归真 D等级分明A“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体现的是中国近代社会土洋并存的特征,故选A项;“油松片独轮车”体现本土特征,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西结合,并非返璞归真,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等级问题,排除D项。9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的描述,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C“人力车夫讨厌马车”D“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B20世纪30年代,能游览观光的应属于富人,马车专门为富人而发,不能体现出社会进步,故A项错误;“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体现了平等,是社会进步的表观,故B项正确;马车

7、是富人、有地位的人乘坐的,“人力车夫讨厌马车”反映社会地位不平等,故C项错误;“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明显是不平等现象,故D项错误。1020世纪初,电报的广泛运用使上海各大报刊在追求新闻“速而确”方面难分伯仲,尤其对重大事件的报道,细枝末节虽有不同而整体脉络相差无几。这说明通讯事业的进步()A推动了近代科技发展B消除了报刊行业竞争C提升了新闻基本效能D制约了新闻报道深度C“电报的广泛运用使上海各大报刊在追求新闻速而确方面难分伯仲”说明通讯事业发展使新闻基本效能得以提升,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近代科技推动了新闻的发展,排除A项; B项与题干主旨和实际情况都不符,排除; D项与材料“

8、速而确”不符,排除。11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文章指出:“理想的报刊应当承负起广译五洲近事的职责,好让读者可以知晓全地大局,与其强盛弱亡之故”。这表明梁启超认为报刊应()A唤起国人的危机意识B传播西方先进思想C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D启发民智以图自强D“让读者可以知晓全地大局,与其强盛弱亡之故”说明报刊应该起到启发民智的作用,而且还要让国人树立危机意识、自强意识,故选D项,排除A项;B、C两项均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121897年,上海人孙宝瑄在日记里记载:“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顷,灯熄,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中国人能看到自己制作的最早的“电光影戏”是()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C

9、红楼梦 D聊斋志异A中国人自己制作的最早的电影是1905年的定军山,因此选A项。13“具大神通,经纬纵横。匪夷所思,惯传消递息,捷于影响。穿河贯汉,事更离奇,欲报平安,暗牵线索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笑鱼笺雁帛,无斯火速。”这段材料说明通信工具的特点是()A传达信息之快B信息传播的准确C信息传播的内容丰富D电讯业发展之迅速A首先必须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然后结合“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火速”这一关键信息,可得出A项正确。141932年2月,美国有个人被房东撵走,他对纽约每日新闻的记者说:“我已经两年多没有固定工作了,有时我真觉得自己像个杀人犯似的。我怎么搞的?连自己的孩子也没法照顾啦。”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原

10、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B罗斯福新政的推行C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D生产与消费的矛盾C根据材料“1932年2月”“自己像个杀人犯似的”“连自己的孩子也没法照顾”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冲击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故选C项;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属于根本原因,不属于直接原因,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推行于193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D项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与题干无关,排除。151929年10月29日,美国一些开船出海玩的富人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身无分文的贫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通货膨胀 B股票上扬C股价暴跌 D银行倒闭C题干所述的是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

11、时股价下跌,股市崩溃导致股票持有者财富缩水的情形。161930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国情咨文中说:“几个月前我们已看到了经济复兴,经济复兴将会加速,萧条的影响将会减轻。”胡佛这一看法()A基于本国国情的正确分析B增强了美国人克服危机的信心C致使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D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根据材料“经济复兴将会加速,萧条影响将会减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佛错误判断了形势,从而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致使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故选C项,排除A项;胡佛这一看法使美国人过于乐观,导致经济危机进一步扩大,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排除D项。17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12、,缓解了社会危机。但是,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这项措施是()A实行美元贬值B恢复银行信用C限制价格水平D推行福利制度A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商品出口,但不利于进口,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国际市场的斗争更加激烈,国际关系日趋紧张,故选A项;恢复银行信用、限制价格水平、推行福利制度都是国内措施,与材料中“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不符,排除B、C、D三项。18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文献是()A全国劳工关系法 B农业调整法C全国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

13、C材料指责罗斯福过度干预经济,全国工业复兴法将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它最能体现罗斯福新政的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特点。191935年4月,美国成立了工程振兴局,该局雇佣工人的工资每月大约50美元,相当于失业救济金的两倍。这一举措()A标志着美国福利制度的建立B消除了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C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就业热情D限制了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C“该局雇佣工人的工资每月大约50美元,相当于失业救济金的两倍”,这一举措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就业热情,故选C项。20英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14、)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C“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表明罗斯福新政要通过刺激大众的消费能力来释放市场活力,缓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以渡过经济危机,故选C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材料强调普通大众消费能力提高的作用,不是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故排除B项;扶持普通阶层的生活不等于压制特权阶层,故排除D项。21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与“免于恐惧的自由”与以前的“言论自由”和“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

15、,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A增强资本运作过程的自由度B全面保障工人的合法权利C重新定位政府的经济职能D建立更全面合理的劳资关系C题干材料中“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等信息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故选C项;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而不是增强资本运作过程的自由度,故排除A项;B、D两项均属于政府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故排除。22有学者评价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和以后的美国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他操纵公众舆论,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材料表明()A新政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新道路B

16、该学者旨在否定罗斯福新政C自由主义是适合美国的唯一政策D新政实现了美国经济的复苏B由材料“对美国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可知,该学者对罗斯福新政不赞同,故选B项;题干未提及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影响,排除A项;C项中“唯一”一词不妥,且经历经济大萧条后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合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题干中学者对新政持消极评价,排除D项。23下图是近代以来的主要资本主义主流经济理论的影响力演变曲线图。从变化曲线图中可以得出()A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理论在西方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影响B经济理论的影响力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理论自身的完善C20世纪70

17、年代,凯恩斯理论完全退出历史舞台D20世纪80年代以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再次占据统治地位B理论自18世纪末诞生,在19世纪中叶达到顶峰,此后影响力一路下跌至20世纪中期到达谷底,随即反弹,可见这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故排除A项;而理论诞生于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到20世纪中期成为主要经济政策,但20世纪70年代后影响力逐步下跌可知该理论为凯恩斯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政策的变化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任何理论都有其调整、完善的过程,故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后,凯恩斯主义虽然影响力降低,但国家干预的理论植入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中,故排除C项;20世纪80年代后占据统治地位的

18、不再是亚当斯密所主张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是新自由主义政策,故排除D项。24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高度重视保障劳动者的政治经济权益。下列能够体现这一认识的做法是()A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B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C主动抛弃了凯恩斯主义D积极顺应“新经济”发展潮流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覆盖面广,劳工阶层收益大,故选B项;第三产业属于服务业领域,它的发展与劳动者权益无关,排除A项;抛弃凯恩斯主义属于政府经济理论方面,无关劳动者权益,排除C项;“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

19、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密切相关。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新经济”的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A BC D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而题干的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排除含的选项即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3分,第28题20分,共50分)26蔡元培(18681940年),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正好印证了他一生思想的变革,也印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89年迎娶王昭为妻。婚前两人从未谋面,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昭有洁癖,而且花钱极节省。蔡元培却生性豪放、不拘小节。为此,俩人经常发生口角。1900年,受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潮的影响,蔡元培写出了夫妻公约,重新调整夫妻关系,修复了感情的裂痕。可惜好景不长,王昭因病离世。材料二第二次婚姻:自写“征婚启事”。择偶条件为:天足(即不缠足);识字;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不和,可以离婚。蔡元培在杭州办学的时候,结识了黄仲玉。他请朋友从中撮合,大胆追求。终于在1902年元旦,蔡元培于杭州举办了第二次婚礼。婚礼上,蔡元

21、培用红幛缀成“孔子”二字,代替悬挂三星画轴的传统,宾朋以开演说会的形式代替闹洞房。蔡元培和黄仲玉及子女合影材料三第三次婚姻:黄仲玉病逝后,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事务繁多,他不得不再次续娶。这一次他的择偶条件是: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年龄略大;熟谙英文。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举办了现代式的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婚纱,一起到苏州留园拍摄了结婚照片。蔡元培和周峻在婚礼上合影(1)根据三则材料指出蔡元培先生三次婚姻的不同。(5分)(2)蔡元培先生一生经历的三次婚姻印证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婚俗变迁的原因。(6分)(3)根据三则材料分析蔡元培的一生体现了什

22、么精神。(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三次婚姻的时间、结婚的条件、婚礼的形式三个方面入手分析。第(2)问,把握住社会生活的变迁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一规律。第(3)问,根据两则征婚条件和三次婚姻的不同来分析其精神,体现了他坚持破除旧俗,树立新风的精神等。答案(1)不同:由第一次的旧式婚姻到第二次的中西合璧再到第三次的新式婚礼。(2)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或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3)精神:在婚姻问题上坚持破除旧俗,树立新风;追求民主与自由。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经济危机中工人举行罢工荒芜的农田材料二交易手段在贸易过程中遭到冻结;工业企业尽成枯

23、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演说(1)通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5分)(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特点。(2分)(3)面对材料一、二的情况,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3分)(4)材料三

24、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3分)解析第(1)问,从图片的内容及时间“1929年10月”可知,材料一主要揭示的是1929年经济大危机时的情况。第(2)问,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及材料二中的第一句话概括。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当政后,一改胡佛政府时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干预,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克服危机,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罗斯福新政”。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危机只能缓和而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答案(1)1929年美

25、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首先从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爆发;危机导致人们大量失业;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社会矛盾激化。(2)破坏性大;时间长。(3)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政府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改变胡佛政府所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4)不能。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8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福利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列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低收入

26、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材料二国家支出的社会福利费一般由工人和企业主共同负担。由工人缴纳的部分,是从工人工资收入中直接扣除;由企业主缴纳的部分,实际上也不是从企业的利润中支付,而是同支付工人的工资一样计入商品成本价格的,也就是说那是工人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只是在形式上,这部分劳动力价值没有直接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而是作为社会福利费上交给了国家。 因此,无产阶级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材料三近来随着财政赤字激增,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

27、,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与材料一相关的措施及其作用。(10分)(2)有人根据材料二得出结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全是一种骗局。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福利制度的认识。(6分)解析第(1)问,从国家干预经济、关注民生等方面分析其“措施”及“影响”。第(2)问,要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若不同意从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去分析;若同意则从福利政策的消极性去分析。第(3)问,是开放型问题,

28、注意抓住材料三中两句话各自的含义去分析。答案(1)措施: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作用: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提高购买力,刺激消费,推动经济恢复发展;对后来福利制度的出现产生影响。(2)不同意。虽然福利制度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并不是资本家、国家对人民的恩赐。但是它仍然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是一种保障,有积极意义。同意。福利制度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并不是资本家、资本主义国家对人民的恩赐。(3)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民众和政治团体既要照顾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更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