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792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情分析】这一专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近年来都受到了高考命题者的关注。考查的重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和原因。从命题形式上看,主要以材料解析题为主,选择题也占有一定的成份。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多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强调对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的考查。【知识交汇】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征阶段20世纪507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滞胀走出衰退新经济时代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大力拓展世界市场石

2、油危机(直接)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根本)西欧、日本同美国的竞争里根政府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关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重要目标;扶持高新产业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充分就业政策凯恩斯主义失灵货币学派供给学派 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时任总统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新边疆)约翰逊(伟大社会)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克林顿(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二、罗斯福新政的含义、特点、实质、作用(影响)1含义: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

3、方面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2特点: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解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4影响:(1)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它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2)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联邦政府的影响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使社会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3)罗斯福新政的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

4、模式。从此美国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5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与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值得肯定的作用。它为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美国和其他许多西方的资产阶级政府所效法,它的实施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罗斯福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地、略微地缓和了一些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中所造成的严重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克服危机。新政实施的结果只是巩固和加强了垄断资产阶级在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它所包含的一部分对工人阶级让步的措施,不过是资产阶级对付工人运动的一种手段而已。新政实行后美国工业生产指数逐年回

5、升的现象,并不是新政药方的功效,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自发规律作用的结果。而它所包含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策,则对工人阶级和革命事业有巨大危害。对罗斯福新政既不能过分赞誉,也不能过分贬低。它将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地、大规模地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它的结果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矛盾,造成新的、更深刻的危机。然而,不能说新政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农民及工人参加革命行动,因为当时美国并不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1)资本主

6、义国家科技仍在进步,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战后以原子能和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推动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诞生和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产业即农业在国内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下降到不足3;第二产业即制造业所占比重也有所下降,大多保持在3040之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则迅速提高到60以上,美国更是高达72。新科技革命在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更加现代化和“高级化”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2)资本组合方式在变化,资本社会化趋向进一步增强。生产资料的资本家个人占有,是传统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典型实现形式。现在,

7、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本质虽然没有改变,但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却在不断变化。这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和演化: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和变化。早在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生活的年代,股份公司已经出现。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得到了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发展,大股份公司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基干。此外,股份企业的资本组合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资本组合来看,过去的股份制企业虽然突破了个体资本的局限,但企业的投资者仍是少数几个大资本家。随着股份制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筹资渠道越来越多,股权越来越分散化和群众化。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股

8、份制企业中,传统的资本家个人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法人股或机构投资者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资本组合方式和来源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权力重心在转移。个体资本家和个人持股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下降,而专业经营者或经理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则不断上升,“委托制”或“代理制”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涵。合作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众所周知,合作经济也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战后,这种与资本主义原则相背离、作为资本主义制度扬弃的合作经济又有了更大、更为广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农业、渔业、建筑、商业、服务、旅游、银行、保险、教育、医疗、交通运输等部门

9、,各种形式的合作制企业越来越多。职工所有制形式有了很大发展。所谓职工所有制大体包括两种基本形式:一是职工股份所有制企业,即主要是由本企业职工集资开办的企业;二是企业吸收职工入股或有职工资本参与的企业。对于“职工股份所有制企业”,西方国家往往称之为职工合作工厂,也有人称之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这种企业大体是通过两种方式形成的:一是通过职工集资组建的新企业;二是职工出资购买原有企业。这两种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企业的财产或产权全部或大部分由本企业职工占有或控股。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职工参股的增多,职工参股和行使股权的方式也在变化,所谓职工集体信托持股方式得到广泛发展。这种办法增强了职工股权的分量,由小

10、股票持有者变成了集体性的大股东,从而提高了其在企业的地位和发言权,有利于维护职工的权益。但也应看到,职工所有制在资本主义国家毕竟仍居从属地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资本为了本身的利益(或者是为了更加广泛的集资,或者是为了把负担转嫁给职工,或者是为了缓和劳资矛盾、分化职工队伍,等等)而控制、操纵和特意安排的。(3)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加剧,金融资本的统治进一步扩大和加深。战后,随着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各种垄断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大大加强了,垄断财团控制了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金融到公用事业、饮食、旅游、娱乐等几乎所有行业。目前,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中小型企业仍大量存在,并与垄断组织展开激烈的竞争,但

11、其资本特别是科技实力难以与大资本和大垄断组织抗衡,在经济生活中起不了主导作用。垄断资本的核心是金融资本。战后,随着银行信用体系的发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与各种工商服务业资本融合起来,形成了更为庞杂的金融资本。由于国际资本市场出现筹资证券化的趋势,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离不开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的承销和商业银行的资信担保;企业发行股票要由商业银行充当托管人和上市股票的过户代理人和登记人。这样,垄断金融组织就通过信贷、租赁和中介性业务,加强对经济的影响和控制。此外,他们还通过向政府贷款、代销和持有公债、利用存款倍增效应扩大或收缩流通中的货币量等方式,介入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2、4)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国际垄断资本势力增强。资本的国际运动是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战后,资本国际运动的规模和总量急剧膨胀,产业资本国际化作为资本国际运动的主要形式,带动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使资本的国际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国际垄断资本在世界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全球化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在迅猛扩大,在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和生产领域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为了适应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全球化的要求,资本主义国家还打破疆域界限,建立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协调其在国际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关系。国际

13、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性组织以及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是适应这种形势和需要而形成和运作的。(5)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新发展。20世纪507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赢得相对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除吸收和利用了新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之外,还得益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巨大调节和改良功能。这主要包括: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实行一定的经济发展计划,直接投资某些产业特别是公共产品,推行国有化,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和社会

14、再分配政策,限制过高的收入和过度的垄断,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缓和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80年代末9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民主党力图在代表资产阶级右翼的自由主义和代表左翼的社会民主主义之间寻求“第三条道路”,实行所谓的“新经济”、“新福利”、“新政治”和“新治理”。通过8090年代的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巩固和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制度(包括企业所有制、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管理体制)更富有弹性,以适应信息化和全球竞争的要求。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加灵

15、活。(6)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取得强势地位。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是从劳动者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来看,农业劳动人数锐减,工业劳动人数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大增,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人超过了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人。二是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分布来看,蓝领工人减少,白领工人增多。三是从事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的“知识工人”增多,非知识工人减少。受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就业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阶层结构也有一些新变化:一是跨国资本家阶级开始形成。二是中间阶层出现新的分化。信息技术革命在创造高效率的同时,也

16、造成“白领失业浪潮”。战后,由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一步向非西方国家扩张和渗透。美国学者詹姆斯彼得拉斯明确地说,“西方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文化生活系统的渗透和控制,以达到重塑被压迫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身份,使之服从帝国主义阶级的利益的目的”。跨国公司是文化扩张的重要载体。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杰弗里加藤宣称,美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体现美国价值观和影响的棋手,商业外交应该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优势,因为自由贸易为美国商人与外国商人建立联系,这种联系能够造成扩大民主的压力。对于这种“文化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7)政治经济发展愈益不平衡,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在

17、加深。二战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巩固和扩张,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加剧了垄断资产阶级和广大工人阶级以及被剥削、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借口,肆意削减工人的工资与福利,减免资产者的税收,放松对资产阶级贪婪剥削与掠夺的约束与管制,从而加强了对工人阶级的奴役与统治,使资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通过经济全球化中的不平等交换,加强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盘剥与掠夺,使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加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全球化时代,各资本主义国

18、家和资产阶级集团都企图在世界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甚至想占据决定性的地位,以谋取最大化的利益,而不顾甚至不惜损害他国的利益,破坏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集团及其国家追逐自身利益的矛盾;各国经济的有计划、有管理和全球经济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跨国公司内部的有组织、有计划与全球生产、世界生产的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全球生产无限扩大的倾向与全球消费市场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的激化,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失衡从而引发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是一种客观事实。但是,如何看待和分析这

19、些变化,则受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所制约,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结论。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须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唯物辩证地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经得起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检验的科学结论。(1)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统治地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出现了资本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趋向,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实现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无论是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还是职工参股经济的发展,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特性和统治地位。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是以资产阶级私有制为主体、由垄断资本集团所控制、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的经济制

20、度。(2)剥削方式的变化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剥削和统治的根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是以广大被剥削阶级和被掠夺国家作出巨大牺牲、遭受深重灾难为前提的。他们所作的种种调整和改良,只不过是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揭露的“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方式,转化为温和的、巧妙的、合法的和间接的剥削方式罢了。当代资本主义统治、奴役和剥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具体手段、方式的改进,不仅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实质,降低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和发展中国家的剥削程度,反而使垄断资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更加伪善、更加精巧、更加变本加厉。(3)生产力发展没有改变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寄生性和垂死性

2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和生产力确实有了相当明显的进步和发展,如今这些国家仍是科技进步的主要策源地,经济发展水平仍居世界前列。但是,这一切都并未改变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寄生性和垂死性。(4)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改良未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和改良,提高了资产阶级统治和剥削的能力与水平,确实在不同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有利于战后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然而,这种调节和改良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范围内进行的,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没有也不可能

22、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和危机。战后,始终困扰着资本主义世界的“丰裕中的贫困”、结构性失业、无家可归、两极分化、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和环境污染等严重社会问题,就是对西方国家自我调节能力的检验及其局限性的证明。四、人类历史上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比较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70年代(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20世纪初仍在进行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及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

23、先国家英国美国和德国美国主要成就珍妮机、改良蒸汽机、汽船、火车发电机、电动机、电灯泡、电话、电报、内燃机、汽车、飞机等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发明家瓦特、史蒂芬孙卡尔本茨、爱迪生、莱特兄弟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蒸汽机车)电车、汽车、飞机宇宙飞船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棉纺织业、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工业,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产业等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原子能影响总的影响发源于英国而后波及欧美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24、,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它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它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的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极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型工业产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竞争和挑战。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初现。对世界格局影响英国确立了

25、其“世界工厂”的地位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积极迅速发展,特别是欧盟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对中国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次科

26、技革命密切相关。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没有把握科技革命大好机遇的主要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有本能的排斥性,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资本主义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清政府政治腐败,不重视近代科学技术和教育;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不是为了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内战时期;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新中国

27、建立之初,党的工作重心是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50年代后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形势估计错误,导致“左”倾错误在六七十年代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对策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国家主权独立是发展经济、科技的必要前提;认清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经济、科技的保证;要坚持改革开放。【思想方法】1要抓住一条线索:即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创新,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各国效仿罗斯福新政。要抓住两个重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2要注意联系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调整与改革进行复习和比较。3要从国家干预、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和经济新政策等角度归纳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