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基础习选题(8)及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7412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基础习选题(8)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基础习选题(8)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基础习选题(8)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基础习选题(8)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基础习选题(8)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基础习选题(8)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请问您老人家今年多大了?B现将先生的大作付梓,以就正于读者。C老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D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答案C解析A询问长者的年龄,用“多大了”不合适,应问“高寿”。B.就正,指请求指导纠正。常用作谦辞。“就正于读者”不合适。D.“笑纳”用于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链接-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美联储不愧为修辞大师,这次将是美联储数年来最为咬文嚼字的声明,因其每次表述都牵动世界经济,让人难以捉摸。实施新政策不到三年时间,咱村就已改头换面:不

2、仅重见青山绿水,而且家家都致富了。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威严的法律下,李某走投无路,只得向警方自首。从小酷爱电脑的小明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练,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程度。夏鼎商彝,秦砖汉瓦,唐彩宋瓷,明炉清雕,他都可以双手魔法化,点铁成金。我得到了“花儿乐队”的签名,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我那自鸣得意的样子到现在都还记得。A BC D答案A解析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此处应用“字斟句酌”。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错误。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正确。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

3、盛、热烈或激烈。此处是形容小明的电脑操作技术熟练,不合语境,应用“炉火纯青”。点铁成金:即“点石成金”。神话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头一点使石头变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正确。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正确。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如果因为别人的过错而使自己陷入无尽的烦闷悲伤之中,你就成了唯一一个受到伤害的人,而且,是你自己在强化这种伤害的深度和长度。B公共资源既包括土地、水、矿产等有形的自然资源,也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等无形的社会资源,它的开放,不仅关乎社会公平,而且关乎资源配置、社会效率。C创作个性通过作家的主观努力付诸于作品之中,以一种独特的

4、表达方式展现作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它更加注重创作者对现实的审美体验和对作品的审美要求。D尽管他对古代中国的“哲学突破”没有进行任何具体而确定的解说,但他所提供的比较观点却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答案D解析A项搭配不当,“强化”与“深度和长度”不搭配。B项语序不当,“关乎资源配置、社会效率”与“关乎社会公平”应互换位置。C项成分赘余,“诸”是“之于”的意思,“于”字多余,应删掉。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能光临这个茶话会跟各位共叙友情,我感到很高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B我的祝福是一点点:愿大家烦恼少一点,开心多一点;白发少一点,潇洒

5、多一点;身材一点不走样,机能一点不下降。C恭祝各位在新的一年丹心催桃李,碧血育栋梁;祝家父家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令郎令爱学习进步。D我祝各位女士多涨工资少长肉,祝各位男士少打麻将多遛狗,祝在座的同仁身体一天天瘦下去,钱包一天天鼓起来。答案B解析A项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不能用来说自己。C项家父家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母。用在这里不得体,可改为“令尊令堂”。D项“少长肉”“多遛狗”有戏谑之嫌,“身体一天天瘦下去”有病态之意,均不得体。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村里的桃子都被摘了,树上没了桃子,桃叶也全落了, ,站在山坡上。但近看时,枝条苍黑硬倔,像无数的蟒蛇突然向四面

6、冲出,又像长胳膊大手,恶狠狠伸出来要打人。A桃树只剩下桩和枝条,枝条向四面展开,形成一个个圆形,远远看去,像是旧庙的千手观音B桃树的枝条向外伸展,远远看去,像是天地间一个又一个的蛛网,又像是美丽而倔强的少女C裸露出满树干虬结的木瘤,远远看去,枝条上生出无数条交叉重叠的小枝,树干宛如战神D无数条茂密的枝条郁郁葱葱,简直似天空中的一把把巨伞。远远看去,又像是沧桑阴郁的老人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既要注意情景的统一,又要注意逻辑事理的统一。情景的统一即要求上下文在整体上做到情感、意境保持一致。在给出的语句中,“苍黑硬倔”“无数的蟒蛇”等词语构成了一种阴沉的情调。而B项中的“美丽而倔强的少女”和D项中的“郁

7、郁葱葱”都富有生机,与原句的语境不符合。从事理逻辑上看,B项中以“少女”作比喻,可少女和枯败的桃树没有相似性;C项中“远远看去”是无法看到枝条上生出的“交叉重叠的小枝”的。综上可得答案为A。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答案C解析“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说法不准确,皇帝近侍的职位一般都不

8、高,很多都是宦官,对帝王的影响也不一定很大。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泼墨写意,粗笔勾勒,极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的句子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借“ , ”的欢乐景象表达了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3)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答案(1)覆压三百余里(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顾成,字景韶。祖父操舟江淮间,居江都,为诸大贾纪纲。诸顾率负气好事,号“拳棒顾”。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

9、。建文初,为右都督从长兴侯耿炳文北伐,败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命辅世子居守北平。燕僧道衍不习兵,成与议多不合,世子卒任成计,却南军。燕王即位,封镇远侯,镇贵州如故。(选自明史顾成传)(1)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译文:_(2)燕僧道衍不习兵,成与议多不合,世子卒任成计,却南军。译文:_答案(1)顾成在顾氏子弟中尤其刚强勇武,常常为人打抱不平,遇到强横的人一定要使其受到挫折凌辱才算罢休。(2)燕军的僧人道衍不熟悉战争,顾成和他意见多有不合,世子最终听从顾成的计策,击退南军。解析得分点:(1)“诸”“每”“持不平”“强项”“乃”“已”,语句通顺。(2)“习”“卒”“任

10、”“却”。参考译文顾成,字景韶。祖辈父辈在江淮之间以撑船为业,后来定居于江都,成为富商中的首领。顾氏子弟一概争强好胜,号称“拳棒顾”。顾成在顾氏子弟中尤其刚强勇武,常常为人打抱不平,遇到强横的人一定要使其受到挫折凌辱才算罢休。建文初年,顾成以右都督身份随长兴侯耿炳文北伐,兵败于真定,被擒。燕王解开他的绑缚,命他辅佐世子留守北平。燕军的僧人道衍不熟悉战争,顾成和他意见多有不合,世子最终听从顾成的计策,击退南军。燕王即位,封顾成为镇远侯,依旧镇守贵州。三、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又呈吴郎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11、。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邻居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征求:指征敛赋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做铺垫。B颔联紧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的原因,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不但不要阻拦,反而应该友好亲善。C颈联大意是说,吴郎防备邻居打枣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D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表达了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

12、满。E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和复杂的感情,语言沉郁顿挫而平实。2请从“扑枣”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态度。答: 【参考答案】1CDC项“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理解有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插上篱笆防范她。D项“借景抒情”错,应是“缘事议论”或“即事抒情”。2同情弱小,悲天悯人。诗人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孤苦无依的西邻妇人到院内来打枣,体现出诗人对广大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劝告亲戚,与人为善。得知亲戚吴郎插上篱笆不让邻居打枣,诗人特意写诗劝告吴郎要将心比心、善待邻居。关注社会,忧国忧民。诗人由一件扑枣的生活小事联想到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由一个妇人的生活困苦想到天下百姓的贫苦艰难,以至于伤心地流泪。评议时政,反对战乱。诗人借邻妇生活困窘的现状,揭示了当时百姓贫苦的根源,表达了诗人对于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