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金色的草地冀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0090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金色的草地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金色的草地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金色的草地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金色的草地冀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金色的草地冀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金色的草地冀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金色的草地冀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交流空间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进行猜谜活动,引出蒲公英。2、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3、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蒲公英,请学生们欣赏。4、 引出课题并板书。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3、理解词语:对于像“收拢”、“徐徐”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

3、解;对于“手掌”、“拳头”等词语可以利用实物理解;对于“一步不落”、“一不留神”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对于“天擦黑”、“数不清”等词语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理解词义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三、研读课文,深入品味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做上记号。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预设一:如果学生从文中的小朋友非常善于观

4、察蒲公英,喜爱金色的草地等方面进行回答,教师就要抓住“小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这条主线进行教学。即:你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呢?(草地很美有了新的发现,不在揪蒲公英了。)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进行深入理解。指导感情朗读时,草地的美丽可以利用课件展示蒲公英的美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进行朗读;兄弟两欢快玩耍时,可以利用课件衬托出情景进行朗读;读小作者的新发现时,引导学生读出蒲公英的可爱等。对于最后一段,也就是文章的主旨“物我合一”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利用朗读感悟。预设二:教师也可以围绕“小作者很喜欢蒲公英”这条主线来安排教学,即引导学生思

5、考:“从哪里可以看出小作者对蒲公英很喜爱呢?”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A:蒲公英给他们兄弟两带来的快乐;B: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为他们带来的愉悦心情;C:不再揪蒲公英了,因为小作者有了新的发现;D:感情升华:蒲公英就像时我们的朋友一样,和我们一同睡觉,一同迎接太阳。(感情朗读策略同预设一。)3学完课文后,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生都不能解决的,鼓励课外研究。2、 学完课文后谈感受。学生再一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回顾全文。给学生创设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的观点。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美丽,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

6、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氛围。大量的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位,抒发自己的情感。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7、,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要随时根据学生的思路调整教学环节,关注课堂中随即生成的知识,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8、、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5、 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6、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 惯。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1、读有关描写花草树木的文章,积累好词好句,以便用于写作。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