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含解析)名篇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2)_,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过秦论)(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寡人之于国也)(5)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描叙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处境的名句是“_, _”。(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7)劝学中“ _,_ ”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8)师说中“ _,_ ”与劝学中“青
2、,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思想是一致的。【答案】 (1)剑阁峥嵘而崔嵬 (2)沧海月明珠有泪 (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万里悲秋常作客 (6)百年多病独登台 (7)东船西舫悄无言 (8)唯见江心秋月白 (9)故木受绳则直 (10)金就砺则利 (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2)师不必贤于弟子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錾银(zn) 跬步(ku) 囊括四海(nng) 弃甲曳兵(y)B锋镝(d) 笑靥(yn) 转轴拨弦(xun) 间或一轮(jin)C敕造(sh) 阡陌(qin) 扪参历井(shn) 拗他不过(ni)D谬种(mi) 骐骥(j) 氓隶之
3、人(mng) 锲而不舍(qi)【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靥y;弦xin;C:敕ch;D:氓:mng点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如此题中的“间”“拗”“参”,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如此题中的“跬”“锲”“弦”“谬”,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如此题中的“靥”。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斯混 蹙额 孽根祸胎 物阜民丰B踌躇 寒喧 惴惴不安 瑟瑟有声C孝悌 舟楫 瓮牖绳枢 钿头银篦D缭倒 膏腴 环佩空归 恬然自安【答案】C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不百步耳 直:只是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彰:表彰C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指边远的地方D吾师道也 师:学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彰:清楚5下列各句加点词词类活用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问君西游何时还商人重利轻离别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填然鼓之天下云集响应树之以桑五十者衣帛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A B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不拘于时,学于余。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言句式。例句: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A项中,判断句,“,也”B项中,被动句“
5、不拘于时”,状语后置句“学于余”;C项中,定语后置,“蚓无利爪牙,强筋骨”D项中,宾语前置句,“不知句读,不解惑”。【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一、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二、
6、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三、倒装句式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四、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普遍。五、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
7、”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但有时也不用疑问词。六、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中常见的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如“莫”,以及否定性动词如“无”。 七、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该题中考核的都是特殊句式。如C项中的定语后置。7找出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人非生而知之者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B序八州而朝同列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C君子生非异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8、或师焉,或不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从通“纵”C生通“性”,无通“毋”D有通“又”,不通“否”8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天下分九州,为兖州、冀州、青州、雍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梁州,秦居青州。B六艺经传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C“鸡人报晓筹”中的鸡人是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唐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D“五陵年少”中的五陵是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答案】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尚志斋说【元】虞集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
9、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是
10、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注】正鹄:靶心。准的:标准。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谕:表明B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志: 追求 目标C患难忧戚,志不为慑慑:
11、屈服,改变D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制:规定1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B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C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D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述了射箭过程中“正鹄”的必要性,用来比喻做学问时目标与条件的关系问题,是再恰当、直截、鲜明不过的了。B第四段说到圣
12、贤是天纵之才,他们或者初始涉猎一下学问就可以了,至于像黄君之子黄济一类的后学则当立志求学。C一个人如果志向明确并持之以恒的话,就能够达到圣贤们的境界;如果不确立志向,将难成大事。D文章写得精简有力,引譬喻类,节奏层次分明,文笔也很有韵律,且遒劲畅达。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 (2)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答案】9A10C11B 12(1)虽然他有好弓强力,也会茫然无措,箭往哪里发射呢?(4分)()(2)做事如果失去明确的志向,就会泛滥盲目,没有标准。想要不成为做事随意的人,大概很少见吧。(4分)点睛
13、: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于神”作前句的状语,“况”表转折,和前面断开。12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善器”“施”“安”“底止”“其”“几希”的翻译。参考译文:你曾观看射箭吗?箭靶子,是射箭人瞄准的目标。于是要使你的弓好,使你的箭直,养好你的精神,蓄积你的力量,使你的身姿正遵守你的射箭方法,来面临箭靶。拉弓一定要拉圆,瞄靶一定要看清,射箭一定要果决,求得射中箭
14、靶中心就可以了。如果不设立箭靶,就没有专一的志向目标了,就算有好的弓箭、强大的力量,茫然的你将要施箭何处呢?况且对于那些以松弛弓箭来嬉游,漫不经心地射箭,起初没有固定目标,也不要求一定能射中的人,那君子与他断绝往来,不和他结为朋友,因为他们没有志向。善于治学的人,如衰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也就能够稍稍警诫了吗?治学的人想要达到圣贤的境界,就像射箭的人追求射中靶子一样。不拿圣贤作为标准来学习的人,这和不设立靶子来射箭的人一样。没有固定的志向,就像随水漂浮漫无边际,没有到底的去处,他们不论为平庸人的很少!这是立志的人首先要做到的。已经有了确定的方向,就追求如何达到目标的方法,不是特别有志向的人不能做到
15、。所以拜师、识友,读书、探究事理,都是追求达到目的的途径。由是平时闲居没事的时候,这样的志向也不曾懈怠;待人接物的时候,这样的志向也不曾杂乱;安逸舒适的时候,志向不被意气用事;患难忧愁的时候,志向不被困顿胁迫;一定要求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才罢了。这就是立志始终不可改变啊。因此如果立下志向,就算志向是做到圣人也是可以实现的。古人说过:“有志向的人,事业最终能成。”又说:“立志不分心,是全神贯注。”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立志,就算细小的事,也没有成功的道理,何况微学问这么大的事呢?从前孔子凭着在生通晓的天才资质,他开始求学的时候,还一定要立志,何况我们后辈极度愚昧困惑的人呢?我们不能不把立志作为最重要
16、、紧迫的事情,确实是这样啊!如今大司寇的上士开封浚仪人黄先生善于教育子女,温和且有规制,严格却没隔阂。曾教他的儿子黄济跟从我学习,黄济请我给他的书斋题字来勉励自己,因此我替他写了“尚志”两个字送他。有一天他暂时回乡,又来我这里求教。我挥笔写出想说的话,不以黄济的要求为烦劳。黄济还要想想(怎么)立志吧。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10分)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2),余响入霜钟(3)。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 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
17、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13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 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B颔联中的“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C颈联处使用俞伯牙与钟子期和“霜钟”的典故来表达自已和蜀僧浚是人生的知音,都曾具有大济苍生的抱负。D“余响入霜钟”,意
18、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E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14请你谈一谈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表达上的妙处。【答案】13CE14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解析】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
19、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均为手法分析错误。14试题分析:注意分析诗句表达是“弹奏的效果”,因此是侧面描写和衬托,和足以从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分)人,又少了一个聂华苓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
20、到我家门前。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
21、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
22、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砰的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15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欣赏,不正确
23、的两项是( )( )A作者刻画女人形象,多角度地运用了纵向对比,写出人物的人格由自尊到顽劣,行为由知羞到寡廉耻,心理由希望到麻木,外貌由富态到干瘪,令人憎恨,也唤起同情。B对女人的性格扭曲的评价,作者的思想倾向是鲜明的,但未曾表明,只是在人物刻画和情节的发展中,让其自然流露出来。C作者用夸张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女人行乞时的嘴脸,活画出女人蜕变后的丑恶的灵魂。D女人向太太行乞,却被太太以一角钱无情地赶走,足见世态炎凉,这正是作者所要批判的社会现实。E作者对生活是忠实的,但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经过艺术提炼、加工,使现实中女人行乞的故事更加典型,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批判力量。16
24、第一次向别人乞讨的女人,有两次流泪,这两次流泪的原因是否相同?17第四段画线部分内容去掉可以吗?它在文章里的作用是什么?18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并没有去世,为什么作者却说“人,又少了一个”?【答案】15CD16原因不同。第一次是为了她自己所遭遇的不幸,为了自己可怜的孩子,更为自己不得已出来乞讨而承受心灵上的苦痛而流泪;第二次则是为自己能遇到一个好心人而流出的感激之泪。 17不可以。作者借身份证上的照片,向读者介绍这个女人以前的形象,这是一个幸福、美满、自得的知识女性,而眼前她却因不幸走上了乞食生活,三年后更是成了职业乞丐,通过前后对比就把一个知识女性在困境中性格的扭曲强烈凸显出来,达到令人
25、难以置信且又欲哭无泪的地步。这样对比处理,增强了对社会的批判力度,更引人深思。 18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的形式同时得以存在的。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躯壳虽然还存在,但作为人所具有的人格尊严已经不复存在了,作者以“人,又少了一个”为题,正是揭示了恶劣的社会环境、不幸的遭遇等对人性的扼杀和吞噬这一主题。【解析】17试题分析: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推进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 分析原因。点睛: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塑造的丰满性和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删除,就从以上角度分析这个语段的作用,如果删除,就
26、从其它的语段分析这些作用,还要考虑结尾的含蓄性和直白性。18试题分析:注意从矛盾的表述中找到不矛盾的地方,没有少是因为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躯壳虽然还存在,少了一个是因为:作为人所具有的人格尊严已经不复存在了。语言运用(9分)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日,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接受“风云浙商面对面”电视栏目专访,为大家揭开中通快递 背后的真正答案。我们必须 地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反对一切破坏安定团结的言论和行动。青浦地区江河纵横,海上贸易自古繁盛。建于唐代作为舟船航行之航标的泖塔,是朱家角日趋繁荣的见证。自上海建县后,朱家角即 ,蔚然兴盛,一跃成为商贾云集、
27、烟火千家的贸易集镇。A后来居上 锲而不舍 因势利导B青出于蓝 锲而不舍 因势利导C青出于蓝 坚持不懈 因利乘便D后来居上 坚持不懈 因利乘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青出于蓝”和“后来居上”,两者都有后人超过前人的意思。青出于蓝多用来指学生超过老师,徒弟胜过师傅、后辈超过前辈。后来居上则不限于指人,可以泛指一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现象和事物。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放松。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因利乘便:凭借着有利的形势。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
28、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具体的语境、修饰的对象、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B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C日前国家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将“地沟油”用作食用油等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被定罪。D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
29、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答案】C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磷是有关生命和思想的物质。骨头里含有磷,它决定着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_ ,才能使脑细胞正常地工作。食物里缺乏磷,_ 。怪不得身体衰弱的人和康复期的病人,要服用含磷的药物。磷不但人需要,_ 。在开口狭窄的港湾里撒上磷的化合物,就会使细小的水藻和别的微生物很快繁殖生长,鱼的繁殖率也就提高了。【答案】 (1)21大脑里含有足够的磷 (2)就会使整个机体衰弱下
30、去 (3)其他生物也需要【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
31、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秋季开学不久,某大学让大一新生,选择手写体书信这一古老而温情的方式,为父母呈上“大学里的第一封家书”。校方认为:互联网时代应当传承家书文化,就算微信、QQ等再快捷方便,对父母来说,也
32、抵不过一封孩子亲笔书写的家书,家书所传递的亲情不是现代快捷资讯所能及的;但也有人认为家书是交通不便时代的产物,在信息交流方式高度便捷的今天,还采用这种方式,多少有些“作秀”之嫌。有人将这件事传到网上,又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注重传统文化三字经开篇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孟子又提出人之初,性本恶,就人性的善与恶争论了二千年,至今依然混乱不清,从这件事情就能看出传统文化中科学思维的缺失先说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本身就是模糊不清,人之初指的是什么时候?性本善的人性的定义
33、是什么?首先,人之初是指什么时候?是指人类的进化成人类的最初还是指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如果是指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指出生一天,还是一个月?如果是指刚出生的时候,他连眼睛还没有睁开,那么所谓的善指的是什么?如果是指一个月,他嗷嗷待哺,只知道所求,他的善又指的是什么?应该是无善也无恶才对!所以人之初,这个之初的时间概念就很模糊其次,讨论人性善与恶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人性?连人性都没有定义清楚,怎么去讨论人性的善与恶?那么究竟什么人性?人性应该人类共有的属性,应该包括两个部分,本能和精神两个部分,其中本能按照“快乐原则 ”,精神按照“道德原则”;而所谓的“人性本恶”的恶就是指本能的快乐原则,而“
34、人性本善”的善就是指精神的“道德原则”按照人本主义的说法,人总是趋向完善自己,现实自我的这个说法,说明人性中的本能和精神部分都是必需的!人性中本能和精神这两个部分,就象人的两条腿,左腿和右腿,同时存在;那种抱着人性本善的说法的人就象抱着人的左腿,而抱着人性本恶的说法的人就象抱着人的右腿,本来同时存在的两条腿,偏偏只抱着一条腿部放,只承认一条腿的存在,看不见另一条腿,这是短视呢还是缺少辩证呢?偏偏把人性的这两个部分拆开来,争论个不休为什么争论千年而不休呢?就是因为没有明晰定义,思维感性化,而不是科学化,就象我们的中医都是想当然,就象我们做菜都是凭感觉,在我们的文化里,太多概念模糊不清,甚至从来不
35、去给一个事物定义一个明确的概念!我们不强调思维的严谨,不强调辩论的逻辑,这也是我们的文化里很多问题争论千年却争论不明白的原因,你都不给争论的事物去定义一个明确的概念,怎么辩论清楚呢?可见,我们科学精神的缺失不仅在自然科学里,也在社会科学里,也在思维本身,我们都缺少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点睛:关系型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我们认为,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
36、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3并非绝对关系
37、: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本题主要要学生阐明“欲望”和“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理性,欲望就会泛滥,导致“事息人亡”的恶果;没有“欲望”的理性,只能使事物“就地打转”,止步不前。此题是辩证的统一的关系,注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