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1086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特点表现在等级森严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中央高度集权王位世袭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是夏商周时期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夏商政治制度,这一套制度体现出王位世袭、神权和王权相结合以及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特点,正确,分封制度下诸侯享有权力过大,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错误,选择D项正确。【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

2、、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2.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 幽王荒淫无道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

3、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烽火戏诸侯的典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烽隧大鼓,诸侯悉至”,表明的是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这一“天下共主”,有服从周王命令,承担军事等义务;举烽火“至而无寇”则体现了周幽王的荒淫无道,说法符合史实,B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诸侯势力“强大”的信息,说法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项是错误的。3.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A. 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

4、以周天子为大宗B. 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C. 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D. 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判断大宗和小宗的依据是“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同时,周天子是绝对的大宗,其他大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在某诸侯国内部,诸侯国的始祖是大宗,故C正确;诸侯国内部也有大小宗之分,故A不正确;周天子是绝对大宗,故B不正确;伯禽是周公的长子,而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二者没有关系的说法不正确,故D不正确。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

5、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A. 王位世袭制确立B. 分封制确立C. 宗法制形成D.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故选D。A项是夏朝时期;B、C两项都是商周时期。5. 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

6、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 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B. 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C. 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D. 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统一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秦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C;ABD是直接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名师点睛】对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

7、义制度一般而言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皇帝专制独裁,容易形成暴政,从而激化阶级矛盾。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皇权集中A. B. C. D. 【答案】D【解析】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各级官员分工明确,正确;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职责明确,相互配合,但又相互牵制,使权力集中于皇上,正确;秦朝地方设置郡县制,使权力集中到中央

8、;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国家权力最终集权于皇上,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组合型选择题实际上是早年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它考查的容量大、涉及范围广,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型。这种题型的题干一般由求答项和冠之以数字序号的三组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组成。由这些不同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它们都是按一定关系(同类事件或现象)分解组合而成的。解答此类题时可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可以提高答题准确率和解题速度。7.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 宣扬托古改制B. 承袭华夏传统C. 突出

9、个人功业D. 标榜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嬴政自称“皇帝”,突出个人功业,是为了增强皇帝制度的权威性。A项适合“戊戌变法”;B项只是表面现象;D项从西汉武帝开始。【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8.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 分封制、郡县制B. 郡国并行制、行省制C. 郡县制、行省制D. 分封制、行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注意图一中“北海郡”“胶东国”等名称,可知当时地方上郡县、封国并存,联系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图二中“辽阳行省”等名称,联系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10、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名师点睛】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建立基础血缘关系地域关系传承制度诸侯王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皇权得到加强B. 汉代的宰相位高权

11、重C. 宰相数量增加D. 宰相由处理政事改为负责监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首长制到委员制”,看起来宰相数量逐渐增加,但这只是表象,题目要求说出反映的实质问题,故应该思考为什么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这种增加意味着什么?由此可以推断出是皇权在不断加强。故A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君主专制10.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 军功爵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与科举制的推行有关,科举制

12、的推行扩大了考生的来源,故D项正确;宋朝以科举制为主,并不推行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排除ABC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影响的理解。11.某大学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 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 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 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D. 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答案】B【解析】【详解】丞相制度是中央官制,存在相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但是并不会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此项中说法过于绝对,B项说法错误,故选B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自丞相出现便一直

13、存在,丞相位高权重,必然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故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废除丞相即铲除了阻碍皇权高度集中的障碍,这一做法会使大权进一步集中于皇帝手中,故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废除丞相后,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使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故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2.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从中可以看出A. 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 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C. 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 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4、的能力。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为加强皇权,设置殿阁大学士;而康熙帝设置南书房主要是为了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强化皇权。因此选D。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和题意无关,排除;C和题意无关,排除。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3. 监察制度的存在,使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下列官职或机构不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A. 御史大夫B. 通判C. 按察司D. 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项均具有监察职权,A项是秦朝设立的监察中央百官的机构;B项是北宋设立的监察地方的官职;C项是明清监察

15、地方的官职;D项是清代的中枢权力机构,但是无实权。故选D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14. 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话正确的理解是A. 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B. 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C. 皇帝制被后世采用D. 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百代都行秦政制”,这赞赏的是秦制对后世的积极影响。A、D两项项说法错误;C项的皇帝制度,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实行专制主义,这不属于积极方面。郡县制的推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

16、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5.人才的选拔与官吏的任命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巩固,历史上选官和用官制度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下列选官和用官制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科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涉及到的是封建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最开始的人才选拔是汉代的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拔的标准。之后发展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以品评观的评定为准。最完善的是科举制,出现于隋唐,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故选D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6.之所以说雅典的梭伦改

17、革与中国的郡县制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A. 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B.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 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D. 都缓和了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梭伦改革打破了世袭特权,郡县制使官僚政治代替了贵族政治,也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只适合梭伦改革,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只适合郡县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属于进步之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7.有人说:“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这句话揭示了()A. 爱琴海区域航海业发达B. 爱琴

18、海地区的地形、地貌C. 地理环境对爱琴文明的影响D. 爱琴文明源于古埃及【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称“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加工场。”,这说明地理环境对爱琴文明的影响,C正确;材料未涉及航海业发达及爱琴海地区的地形、地貌,A、B错误;D违背史实。18.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

19、,梭伦改革建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血缘贵族对政治的垄断,将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因此项正确。项错误,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此时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尚未正式确立;项错误,梭伦改革存在明显的缺陷,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公民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9.若古希腊某城邦常住人口大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男性成年公民四万五千,外邦人约三万,奴隶约一万。这城邦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A. 约十六万八千人B. 四万五千人C. 约七万五千人D. 约八万五千人【答案】B【解析】【详解】公民大会的参加者必须是本邦的成年男性自由民,

20、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没有公民权,据此计算判断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应该在四万五千人左右,故B正确;A、C和D数字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容易对自由民的概念不清楚,自由民不代表公民,公民只是自由民的一部分,只有20岁以上拥有一定财产的男性自由民才属于公民,明确这一点,本题不难回答。20.下列推理属于哪种情况?( )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B. 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D. 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期,发展为后来的科学传统,是西方文明的源泉之一;雅典创造

21、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成为古代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民主范围仅限于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是没有民主权利可言,其直接的民主形式属于小国寡民的民主,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故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1.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A. 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B. 疆域最辽阔

22、C. 经济最繁荣D. 对外战争屡获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雅典的辉煌,伯利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日益完善,达到顶峰,故选A项。希腊城邦特点是小国寡民,故B排除。材料未体现经济繁荣,故C项不符合题意。对外战争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D项不符合题意。22. 以下三张图按先后顺序分别表现了( )A. 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B. 大河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C. 草原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D. 海洋文明、草原文明、大河文明【答案】B【解析】略23. 古希腊、古罗马、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共同特征不包括A. 都曾注重民众参与政治B. 都曾经经历过君主制C. 都不重视妇女的地位D.

23、 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代中国并不注重民众对政治的参与而是强调愚民政策,因此A项符合题意要求,B、C、D是三者的共同点符合史实,希腊斯巴达、罗马都有君主制,且妇女都不是公民,阶级色彩浓郁;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中西方文化的差异24.恩格斯说:“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那里,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人、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反映出当时的公民社会是A. 等级社会B. 民主社会C. 平等社会D

24、. 专制社会【答案】A【解析】【详解】古希腊古罗马是典型的奴隶主阶级专政,参与政治的只能是有产者,所谓平等是建立在阶级不平等的基础上,并以阶级不平等为其根本特征的,说明当时的社会为等级社会,故排除C,选A;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当时的公民社会是民主社会,排除B;古希腊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排除D。25.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查士丁尼新敕收编了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上述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 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B. 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C. 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D. 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答案】B【解析】皇帝的敕令可以成为法律,但皇帝的命令不等于法律,故A项错

25、误。皇帝的敕令被收入法典说明法律最终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故C项错误。皇帝敕令只是罗马法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故D项错误。26.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罗马法( )A. 在很大程度上纵容犯罪B. 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C. 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D. 主张重罪轻罚,轻罪免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可知,材料体现了罗马法重视证据,任何人不得因没有违法依据而受到惩罚,体现了罗马法的理性精神,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并不倡导纵容犯罪,排除A项;题干信息未体现对

26、西方宽容精神的塑造,排除C项;题干反映了罗马法疑罪从无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27.“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A. 罗马法十分严酷野蛮B. 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C. 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D. 极力维护私有财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信息可知,这说明罗马法规定在个人财产遭到窃贼盗窃时可以杀死窃贼而不受处罚,反映的实质是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道德的培养;C

27、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与雅典人民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8.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A. 十二铜表法B. 习惯法C. 民法大全D. 公民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公元六世纪晚期,罗马推行的法律是民法大全,所以,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C民法大全。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民法大全29.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制定

28、罗马法的目的是维护贵族统治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 罗马法的影响深远而广泛罗马法有力的维系了帝国统治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是对罗马法性质及影响的描述,故选D;“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因为奴隶不在罗马法维护的范围之内,排除包含的ABC项。故选D。30. 下列不属于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原因的是( )A. 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B. 罗马共和国版图大,矛盾复杂C. 商品经济发展使经济活动中出现了新问题D. 帝国境内公民与非公民区别消失【答案】D【解析】略西方人把希腊罗马

29、的思想文化视为西方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渊源,它们二者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明显特点。作为西方文明的根源,它们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下列小题。31.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打破血缘关系,削弱氏族贵族势力的关键举措是( )A. 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B. 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部落C. 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D. 多数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32. 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同属于海洋文明,但两者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下列事实中属于这种差异的是( )A. 地处地中海沿岸地区,海岸曲折B. 积极向外拓展,寻求新生存空间C. 在殖民地建立政治上独立的城邦D. 在文明发展中深受外来文化影响3

30、3. 法, 也称法律,就广义而言,是由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与法国民法典的关系是( )A. 前者提供了后者所需的一些法律形式B. 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C. 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D. 两者毫无关系【答案】31. B 32. C 33. A【解析】【31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部落组成五百人会议,有利于打破了传统氏族血缘关系,削弱氏族贵族势力,B项正确;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是梭伦改革中的财产等级制,排除A项;公民大会作为城邦最高权力机构与削弱贵族势力无关,排除C项;多数官职向各等级男

31、性公民开放为伯里克利改革内容,排除D项。故选B。【32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减少养活更多的人口,希腊在殖民活动中建立独立的城邦,而罗马不断扩张最终建立了庞大的帝国,此为二者的差异,故C项正确;希腊与罗马都地处地中海沿岸地区,海岸线曲折,排除A项;两者都积极向外拓展,寻求新生存空间,排除B项;希腊和罗马都受到来自西亚文化的影响,排除 D项。故选C。【33题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古代罗马法的精华和集锦,对后世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律具有巨大影响,法国民法典借鉴民法大全的内容编订而成,故A项正确,D项排除; 两者是有区别的,也有着联系,但并非彼此的“组成部分”,排除BC两项。故

32、选A。34.“族谱连两岸,乡情续五缘”,“客家祖地”上杭多年来通过客家族谱的研究和对接,追溯并印证了两岸客家人亲密的血脉渊源。该县以客家族谱为载体,深入挖掘内涵,开展族谱文化研究,吸引了海内外客家人特别是台湾地区客家人前来寻根谒祖,进行族谱对接,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文化交流。下列对客家人重视族谱文化研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 古代分封制的遗风B. 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C. 古代宗法制的影响D. 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答案】A【解析】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周王把国家分封给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体现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分封制与材料无关,符合题意,故选A;西周除实行分封制外,还实行宗

33、法制,宗法血缘关系的远近决定政治的隶属关系,认祖归宗归根到底是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具有封闭性,重视亲族血缘关系,维护和睦的局面,是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因此BCD三项都与材料尊祖敬宗的习俗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根据“客家人重视族谱文化”,联系所学宗法制的特点分析解答。35.对下边两幅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一是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一中的相权相对分散图二反映了明朝中央政治的组成情况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不断走向衰落A. B. C. D. 【答案】D【解析】图一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图二反映的是明代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采用排除

34、法。图一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完善,故中的“秦始皇建立”的说法不符合材料,故排除AC项;而从图一到图二的政治制度的变化,说明皇权加强,正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表现,正确,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6题18分,37题12分共30分)3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卷1

35、28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晋、冀、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有何作用?(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

36、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5)上述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答案】(1)朝代:秦朝、元朝;制度:三省六部制(3分)。作用:三省六部制使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使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这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2)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4分)。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4分) (3)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

37、,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4分) (4)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是使皇权得到空前强化(4分)。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1分) (5)君权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分)【解析】试题分析:(1)图一皇帝之下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始皇创立的政治制度;图三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上设行省,是元朝的行省制度;图二实行三省分权,尚书省下设六部,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2)结合教材,“兵

38、也收了”指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财也收了”指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3)两者的职能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4)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主要职能是上传下达,把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执行。作用是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可以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归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相权不断削落,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落,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37. 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更是影响深远。请回答

39、:(1)“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择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这些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2)“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此段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3)雅典民主制创造出了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请列举两例。(4)谈谈你对雅典民主制积极意义的理解。【答案】(1)人民主权。(2分)(2)轮番而治。 (2分)(3)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议会制等。 (4分)(4)理解

40、:多数人的决策往往更全面、正确;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2分)民主权利保证了公民的自由,铸就了雅典人乐与探索,渴求知识的性格,造就了一大批思想家、艺术家;(2分)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值得参照的民主政体形式和运行机制。(2分)【解析】(1)从材料中“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择产生”可以得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人民主权,主权在民。(2)从材料中抽签选举可以看出雅典民主选举是有任期,是通过抽签选举来实现的。从“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可以得出雅典民主政治中轮番而治的特点。(3)对于雅典民主制中创造出的民主运作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有: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议会制等等。我们只需要从中选出两个即可,并具体解释说明一下即可。(4)材料中强调的是“对雅典民主制积极意义的理解”,所以我们要从积极的态度去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影响。我们可以从政治角度、经济角度以及思想文化角度来加以分析,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