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5656 上传时间:2025-11-0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节妇吟 (1)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酬赠诗四首节妇吟 (张籍)导入新课 初识酬赠诗 以诗交友,以诗言志,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以明其情志 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戚朋友,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赠汪伦 李白(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初读感知 自主解读v你读到了什么?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意读赏析 领悟品评分析诗中的主人公节妇情感归属在哪里?良人?君?对“君”的埋怨对“君”的感激为“良人”自豪对“君”的

2、感激对“良人”的忠贞对拒绝“君”感到遗憾、哀伤。你觉得诗中女主人公的所思所想真的符合女性之“节”吗?从情感上讲,她对这位第三者的求爱到底持怎样一个态度?真情 假意这首诗它写的仅是一个守节的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吗?为什么?请综合信息申述理由。辩读思考 合作探究节妇真的是顾全名节对丈夫坚贞不渝的女子吗?小结:注释 资料信息“张籍在他镇幕府,郓帅李师古又以书币辟之,籍却而不纳,作节妇吟一章寄之。”节妇:主人公妾第三者:君“我”丈夫:良人“珠”:爱情理由:节妇之节张籍李师道皇帝(国家、国家的统李司空对给张籍的招揽臣子之节表层意义:守节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深层内涵:张籍对藩镇首领李师道的邀请的委婉

3、谢绝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张籍在拒绝藩镇首领李师道的时候,为什么要这么说?难道他内心深处也乐于去,只是时间不对不能做李师道的幕僚吗?李师道当时势力很强,可谓炙手可热。中唐以后,国家积贫积弱,藩镇割据非常严重。此诗为文昌却聘之作,乃假托节妇言之。“徒令千载之下,增才人无限悲感”表层意义:守节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深层内涵:张籍对藩镇首领李师道的邀请的委婉谢绝。暗示,比体手法的运用,形象而委婉,拒绝别人却让别人比

4、较乐于接受本诗的艺术特色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

5、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阅读陌上桑,说说与节妇吟有何异同?对比阅读,感受魅力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v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v第一解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v第二解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v第三解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写作手法方面,侧面映衬和烘托,侧面摹写形象,写罗敷之美,不用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而是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v结合这首诗,给下面情境,

6、写400字小作文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学会说“不”。v情境:假设,有一位异性多次向你表白他(她)的心迹,并且渴望你能够接受他(她)的超越一般友谊的请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你不能(无法)接受他(她)。那么你该怎么跟他(她)讲呢?v前提是既不能亵渎对方的真挚情感,也不要给对方任何一点机会。补充资料,延伸阅读 酬答诗在形式上也有严格的要求,它要求和诗与原诗必须题材主题相同、诗体相同、用韵相同,有的甚至连韵脚字词都相同 学生阅读拓展资料,展示赏析成果v 酬乐天频梦微之v 唐代:元稹v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v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时

7、遭贬。白居易写了四句诗给元稹:“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酬答小诗构思奇巧,感情诚挚。虽然全诗只有四句却把诗人对好友的无限感念之情和内心世界的凄苦心境描写得漓淋尽致。作者是怎们写的呢?两诗都没有直接叙述,而是用写梦来抒难尽之情,但写法又各辟蹊径:白居易以反问的语气用梦后的苦思来表示对还有境遇的关切;而元稹他回答好友自己因病魔缠身又梦到一些闲人而感到痛苦。前者“梦见君”,后者“不梦君”,这一唱一和构思上独处机杼,使人于同中见异。全诗纯用白描,几乎没有一点设色布景之处近试上张籍水部唐代: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酬

8、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v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 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答诗也是如此。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后半进一步肯定她的才艺出众,说:虽然有许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齐地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这是进一步打消朱庆馀“入时无”的顾虑,所以特别以“时人”与之相对。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