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古诗三首赠汪伦1_人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7317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古诗三首赠汪伦1_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古诗三首赠汪伦1_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古诗三首赠汪伦1_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古诗三首赠汪伦人教版我非常喜欢古诗,这次在选择上课内容时,我特意选择了这册教学中古诗两首中的赠汪伦一诗。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在教学古诗之前我觉得教师要对诗歌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力地驾驭全诗,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诗中“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主动性的天地。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教学思路。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我们学校重视小学生的古诗积累背诵,每星期吟颂古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古诗,课前如能创设情景,展示背诵,奠定古诗的情感基调,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我有层次

2、地安排了三个环节:“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背一背,填一填,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诗句,通过活泼新颖的方式,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结交天下的朋友,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诗人李白应邀

3、来到美丽的安徽泾县游览,据说李白这次他是被骗来的呢。你想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吗?”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顺势利导引入新诗教三、 自学诗句,理解诗意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因而,在自读古诗后,我放手让学生质疑,“在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 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欲”“忽闻” “踏歌”“不及”,这几个词语

4、的理解上。在这个环节上我的教学手段还不够具体形象,我用同学之间自主释疑和老师讲解相结合,解释诗意。后来在评课时,竺老师给我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就是直观教学,无痕解释。可以出示教学课件,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自然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其实这句诗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这十几天中,汪伦和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让学生找出重点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通过水深和情深的对比,用上“即使也”说话,理解诗意,体会是诗人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四、

5、诵读感悟,体会感情古诗不断吟诵,才能感悟其中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特别是古诗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需要设身处地,想象体验。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师:假如你是李白,此时此刻他会怎么想?”生: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生:舍不得这美丽的桃花潭,更舍不得好友汪伦师:是啊,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吟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请一小组依次朗诵,情感逐渐强烈)师:汪伦不见了李白,心情怎样?会怎么做?生:很难过生:在岸上踏歌相送师:李白看到此情此景,心里有千个不舍,万个不愿,于是他依依不舍地吟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请一小组依次朗诵,情感逐渐强烈)通过学生口语交际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反复诵读诗句、递进领悟诗情,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五、 拓展朗诵,一举两得赠汪伦是一首优美的送别诗,人们都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惆怅的长亭送别曲响起时,让学生代表李白和汪伦来吟颂一句感人肺腑的送别诗句给对方,体会俩人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的心情吧。既加深了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友情的深层认识,也通过精读一首,带读几篇的方式,丰富学生文化底蕴。这堂课教提醒我:教学古诗有定法而又无定法,教学古诗在继承传统的模式的同时,要敢于打破常规,要善于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走自己的教学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