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雪孩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累、添”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轻、旺、浑、赶”5个字。2.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3.学习课文第一至八自然段,关注雪孩子的语言和动作,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善良。教学重点:1.认读“累、添”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轻、旺、浑、赶”5个字。2.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难点:关注雪孩子的语言和动作,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善良。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1.教师课件展示雪景图片,请学生说说下雪了最想做的事。2.引出“雪孩子”图片,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2、2.学习默读。(1)教师引导:这个故事较长,每次朗读要花很多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不出声、速度快的阅读方法默读。(2)明确默读的要求:书本平放在课桌上,不出声,眼睛看着课文。(3)学生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教师板书:小白兔、玩。(4)学生默读第七至十四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教师板书:雪孩子、救。表扬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专心读的学生。三、学习第一至六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快乐1.指名读第一至六自然段。2.学习字词。(1)出示木柴图片,学习“柴”字,强调翘舌音。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知道“柴”与树木有关。理解“添把柴”的意思就是加把柴,积累词语“添加”。(2)学习“旺”字
3、。教师提问: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个字?(预设:商品、店名、对联等。)(3)学习“渐”字。出示词语卡“渐渐”,指名读,强调前鼻音。朗读比较以下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理解“渐渐”是逐渐、慢慢的意思。屋子里暖和了。屋子里渐渐暖和了。出示小树苗、夕阳等图片,用上“渐渐”说话。如,小树苗渐渐长高了。夕阳渐渐下山了。3.朗读指导。教师引导:你喜欢雪孩子吗?小白兔呢?你能把雪孩子的可爱和小白兔的开心读出来吗?四、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感受雪孩子的勇敢过渡语:多么漂亮、可爱的雪孩子!可是它却不见了,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读第七、八自然段,看看雪孩子是如何救小白兔的。1.抓住语
4、言体会“着急”。(用“_”画出雪孩子语言的句子。)预设1:“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1)雪孩子怎么知道小白兔家着火了?生汇报。教师出示词语卡:冒出黑烟,认读,用“冒”组词。(2)雪孩子发现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着急、焦急)指导朗读:读的时候声音急促、响亮些,就能把着急的心情读出来了。(3)朗读训练:练习指名读齐读。预设2:“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1)雪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2)当时小白兔的家里已经全是呛人的烟,烫人的火,雪孩子能不急吗?出示词语卡:烫人的火,认读。再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觉得烫的东西。(3)教师引读,指名学生朗读。男女生再读句子,体会着急的心
5、情。(4)教师提问:如果你就是雪孩子,当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2.抓住动作体会“着急”。(用“”画出雪孩子动作的句子。)预设1:雪孩子看见从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预设2: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1)出示词语卡“奔去”,开火车读,学生做动作理解词义。(2)雪孩子找了好久,才把小白兔找到,课文有个词语表示这个意思,你能找到吗?学习词语“终于”。(3)指名读这些句子,从雪孩子的动作中体会着急。3.感受“善良、勇敢”。(1)观看动画片雪孩子中救小白兔的片段。(2)学生交流观后感,教
6、师小结:当小白兔发生危险时,雪孩子完全不顾自己,冲进火海,冒着危险,救出了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真是个善良、勇敢的好孩子!五、字词盘点,指导书写1.出示“唱、旺、浑、轻”4个字。(1)观察字形,说说这四个字的共同特点和注意事项。(2)教师归纳小结:左窄右宽,两边靠拢。(3)教师范写“唱”,学生书空。学生描一个写一个。2.出示“赶”字。(1)观察字形说结构。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7、。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2)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走字底的字先写“走”,“干”的第二横要与“走”的第二、三横穿插。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8、“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示范点评,学生自我修正。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4.投影讲评。(1)班中讲评:挑选学生作业,评议。(2)同桌互评:书写正确,奖一颗星;结构端正,奖一颗星;整洁美观,奖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