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寻找时传祥《寻找时传祥》赏析素材 语文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5383 上传时间:2025-10-2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寻找时传祥《寻找时传祥》赏析素材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寻找时传祥赏析寻找时传祥是一篇内涵丰厚、主题重大的新闻作品。从它的采写修改到正式发表,再到第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我已几次读过。新闻界很多专家说这是一篇优秀通讯,最近它又荣获1995年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我想是有道理的。寻找时传祥是工人日报去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另外两篇分别是王铁人和孟泰。很明显,这都是溘然长逝的人物了。在时隔多年之后,再来写他们,写什么,怎么写,都是颇费思考的,必须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一个切入点。也就是说,要发掘这些劳模身上仍然闪烁着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寻找时传祥正是在这里找到了契合点。从时间跨度上讲,这篇通讯所及近乎半个世纪,从解放前到五六十年代

2、到“文革”,又到今天;就人物而言,作品涉及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般干部、工人、农民,工人又有老劳模、新工人;从内容来看,有对老工人、新工人平凡劳动的讴歌,也有对当今社会一些不良现象的批评,有对“文革”文化道德层面的反思,也有对今天人们“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的探寻,还有对“干活人的道理”的思索由此表明,这已不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人物通讯。记者是把它作为一个现时的重大问题来采写的;与此相关联,通讯也就跳出了好人好事的窠臼,开掘了一个深邃的思想和比较重大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今天我们该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作品的结论是:应像时传祥们那样,“时代变是应该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做人的道理不该变”话是朴

3、素的,但对照现实,我们不难发现,这无疑是一声振聋发聩的呼喊。寻找时传祥是一篇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通讯。通篇读下来,是一种十分平实、十分朴素的风格,透过字里行间,作品所体现出的情感却是热烈而鲜明的。原因在于,记者将自己激动的情感和理性的思索都隐藏在一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客观叙述之中。通篇报道十分注意“用事实说话”,几乎没有形容词,更没有记者的主观议论。而读者通过作品所受到的启发却是强烈而深刻的这与现在一些虚张声势、情感虚假的报道形成明显的对比。通讯的开头和结尾值得单独一说。开头异峰突起,给人以历史纵深感。结尾含蓄,表面看“写时传祥”遭人嗤笑,但事实是,正是这“笑中”的“一个人后来单独”对记者表示了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与向往这是一种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对主题的深化,是对今天人们内心仍存美好的一种肯定。另外,作品的谋篇布局和细节处理、语言运用等,也都比较讲究,可读性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