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1938年9月,中国重要工业设备、武器弹药等9万多吨物资以及机关、团体、学校、医院等单位共约64000多人,集结在湖北宜昌,等候转移人川。这次大转运的背景是A. 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B. 淞沪会战后上海失守C. 太原会战后华北沦陷D. 日本侵略军进逼武汉【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8年6月
2、10月是武汉会战期间,所以这次大转运的背景是日本侵略均进逼武汉,故选D;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排除A;淞沪会战和太原会战都于1937年11月结束,排除BC。2. 抗战期间,华北根据地的春节文艺活动,开始改编原有戏剧、秧歌,如将传统剧目打渔杀家改编为松花江上,人物身份由“梁山好汉”到“抗日干部”;故事情节由“不堪欺压”改编为“反霸抗日”;结局由“自刎、流浪”到“被抗日联军营救”。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改造传统文化激发民众抗日热情抗日根据地借通俗文化宣传抗战抗战宣传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通过文艺活动提高民众思想觉悟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华北根据地的春节文艺活动中改变原有的
3、戏剧、秧歌,将传统剧目的人物身份、故事情节和结局都与抗日斗争联系起来,这有利于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通过通俗文化宣传抗战,更能够提高民众的思想觉悟,符合题意,故选C;抗战宣传是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而不是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D。3. 1945年9月,蒋介石为了向中国共产党施加压力,迫使中共代表团在谈判桌上让步,向各战区下达向解放区进攻的密令,国民党军队在粤、苏、浙、皖、鲁、晋、绥、察等省向人民军队发起进攻。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将国民党军的各路进攻打退。这反映出A.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B. 国民党撕毁了政协协议发动内战C. 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D. 新民主主
4、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蒋介石一边谈判一边进攻解放区,这体现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A正确;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全面内战,排除B;1946年6月;人民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打运动战。在半年多的时间内,解放军就歼灭大量敌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排除C;渡江战役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排除D。4.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毛泽东下列诗句描述一致的是A.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声暴动。B. 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C. 红军不怕远
5、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D.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可知反映的是渡江战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对渡江战役的描述,故选D;A项描述的是秋收起义,排除;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描述的是中央红军的反“围剿”斗争,排除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描述的是长征,排除C。5. 晚清早期画报主要是介绍西方新科技、新器物,八国联军侵华后各地纷纷创立新画报,更多地关注政治时事、日常生活等方面,如1909年由上海环球社发行的图画日报上的“世界名人历史画”,以连载形式讲述了欧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魁儒硕彦”,如彼得大帝、
6、拿破仑、俾斯麦等。对晚清画报的理解,正确的是属于官方档案,能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以图文互证的方式报道,易于新知传播内容的变化反映对西方的认识日渐全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激发人们的办报热情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画报多是地方创办,因此不是官方档案,错误;画报中多有图画,以图文互证的方式报道,从而易于新知的传播,而正确;根据“更多地关注政治时事、日常生活等方面”可知画报的报道内容有所侧重,认识并不全面,错误;根据“八国联军侵华后各地纷纷创立新画报”可知画报的创立受到八国联军侵华的刺激较大,正确。故选C,排除ABD。6. 1949至1951年,在全国大陆解放的过程中,地方各级人民
7、政府的产生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第一步,在新解放区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生产;第二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步,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用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人民政府。这一建立人民政府的方式A. 凸显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B. 开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C. 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权特征D.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第二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步,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用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人民政府”可得出这一建立人民政府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各界人士的力量, 同时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建立人民政府,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权特征,C正确;当地我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B项是194
8、9年一届政协的召开,D项是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排除BD。7. 下图是1956年发表的-幅名为庆贺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的宣传画。画面中穿西装、打领带的资本家与身穿中山装、胸前别着钢笔的干部正在握手。下列选项与图中历史信息一致的是A.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建立B.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政府扶持的对象C. 以公私合营方式改造资本主义企业D. 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观察题为庆贺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的宣传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资本家与干部握手反映的是以公私合营方式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资本家的合作,C项正确;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建立与“资
9、本家”无关,A项错误;1956年正进行对资本主义的改造,民族资产阶级不再是政府扶持的对象,B项错误;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D项错误。8. 新中国的外交战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理念。以下外交战略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日、美等国建立外交关系倡导“求同存异”方针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与日、美等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70年代;倡导“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是在2013年。故B项正确;排除ACD。9. 对下表信息所反映的情况解读
10、正确的是A. 农村改革促进所有制形式的变化B.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人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D. 商业居于经济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比重下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比重上升,这是所有制结构产生变化,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故选B;表格反映的是城市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而不是农村改革,排除A;到21世纪初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形成,排除C;表格信息仅能说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不能说明商业居于经济主导地位,排除D。10.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201
11、7年我国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已经达到99%,直接反映出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故D项正确;“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增强了国防力量,但从时间上看,新生政权的巩固时间应该是50年代初,故排除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得出解决贫困问题,排除B;下海、炒股是市场经济的体现,而不是计划经济完善的表现,排除C。11. 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抽签选举执政官,由每个地域部落直接选出100名执政官候选人,然后再用抽签的办法从中选出9名执政官。这一措施A. 保障全体公民的政治权利B. 废除了雅典债务奴隶制C. 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D. 导致了雅典城邦的衰落【答案】A【解析】【详解】克里斯提尼划分地域,并通过选举的方
12、式选出执政官,这有利于打破贵族的血缘政治,使每个公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机会,保障了全体公民的政治权利,故选A;梭伦废除了雅典的债务奴隶制,排除B;克里斯提尼的这一措施有助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排除CD。12.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他认为,人的美德有具体性、相对性的特点,美德会因人所见所感而异,然而,在具体的、相对的美德之上,还有更高的美德一“善”。“善不是凭所见所感而来,而是来源于理性的思考,这种理性思考所得出的“善”才是真正的知识。这里的“善”强调的是A. 人直接经验B. 个体的感觉C. 普遍的真理D. 相对的标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善不是凭所见所感
13、而来,而是来源于理性的思考”可知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理性思考的结果,这就是普遍的真理,故选C;根据“善不是凭所见所感而来”可知不来人的直接经验,排除A;根据“人的美德有具体性、相对性的特点”可知个体的感觉和相对的标准指的是美德,不是“善”,排除BD。13. 公元前242年,罗马政府设立了外事最高裁判官,专门负责受理罗马公民与异邦人以及异邦人之间的诉讼,调整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时,除了参照罗马法的规范外,也吸取了地中海区域其他民族的法律规范。这一措施A. 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B. 削弱了公民法的法律效力C. 解决了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D. 丰富了罗马法的法律实践【答
14、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罗马政府设置外事裁判官,通过吸取地中海区域其他民族的法律规范来丰富罗马法的内容,以用来处理罗马公民与异邦人以及异邦人之间的诉讼,这说明丰富了罗马法的法律实践,故选D;这一措施是稳定罗马帝国统治秩序的措施,而不是促进对外扩张,排除A;这一措施增强了公民法的法律效力,排除B;这有措施是为了用来解决罗马公民与异邦人以及异邦人之间的矛盾,不是解决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排除C。14. 学者迈尔斯认为:“意大利半岛的土地上到处都覆盖着的古罗马建造者留下的痕迹,所起作用与其说是唤醒了人们的智识,还不如说是心智被其他诱因唤醒之后决定着运动的方向。”下列属于“其他诱因”的是A.
15、古希腊罗马文化蕴含人性之美B. 对自然界系统观察和科学实验C.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兴起D. 宗教改革使人们认知得到扩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地区的古罗马建筑不仅仅唤醒了人们的智识,而这种智识被唤醒之后决定了之后的运动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运动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而文艺复兴中强调人文主义,这种对人价值强调的意识之所以被唤醒,是因为古代罗马文化中蕴含着人性之美,A正确;B、C与罗马文化无关,排除;宗教改革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排除D。15. 近代历史上-次思想运动,一方面将对腐朽制度的仇恨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完全对立起来;另方面,把自然问题同社会问题视为性质上近似的
16、问题。下列对该运动解释准确的是自然科学的进展推动了思想解放首次提出人是现实生活创造者运用“理性”方法构建社会制度否定了人们的宗教迷信和狂热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这一运动是启蒙运动。受到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和推动,启蒙运动运用理性方法构建社会制度,否定了人们的宗教迷信和狂热,C正确;认识现实生活的创造者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排除A、B、D。16. 1500年,被纳人西班牙殖民地的美洲各地的人口大约为5000万人,到1650年,下降为大约400万人;1600-1750年,欧洲、中国、印度、中东等地,人口却以空前的速度增长。导致上述人口变化的原因有西方国家
17、的殖民掠夺传染病的大规模蔓延美洲粮食作物的推广西欧工业革命的影响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即16世纪以来,受西班牙等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和传染病大规模蔓延影响,美洲人口大幅下降,同一时期美洲粮食作物的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促使欧洲、中国、印度、中东等地人口以空前速度增长,符合题意,A项正确;开始于1765年的西欧工业革命,不是此前世界人口发生变化的原因,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17. 1793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政府决定废除由国王颁布的旧历法,实行新的共和历法。共和历规定以共和国成立的9月22日为每年的元旦,还取消七天为一星期
18、以及星期日作为休息日的纪日法,改作十天为旬,第十日为休息日;此外,共和历还取消了很多宗教节日。这表明共和历具有反专制、反教会的意义传统文化在革命时期受到冲击原有历法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新的天文学成就得到普遍认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3年即法国大革命时期,共和国政府废除由国王颁布旧历法,实行共和历法,取消很多宗教节日等,表明共和历具有反专制、反教会的意义,法国的传统文化在革命时期受到冲击,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原有历法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新的天文学成就得到“普遍”认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1
19、8. 英国的食物比较单调、乏味。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对英国食物乏味是这样解释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大量从农村涌进了城市,当时还没有远距离运输新鲜食物的冷链技术。久而久之,英国人就习惯了这种乏味的食谱。能为上述解释提供依据的史实是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圈地运动促进农牧业迅速发展殖民扩张带来物种在世界传播电力尚未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人大量从农村涌进了城市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符合题意;圈地运动带来的是养羊业的发展,而不是农牧业的迅速发展,说法错误;物种在世界的传播并不能解释英国
20、食物的乏味,不符合题意;当时还没有远距离运输新鲜食物的冷链技术说明当时还没有运用电力,符合题意。即由于城市人口的激增,而食物保鲜技术的落后使得英国人无法开发出丰富多彩的食物,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19. 下图是一部史学著作法国通史的部分目录,空白处应填写的历史事件是A. 普法战争B. 雾月政变C. 七月革命D. 巴黎公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第三共和国”“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第三共和国建立,此后的革命指的是巴黎公社,D正确;普法战争不属于革命范畴,排除A;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排除B;七月革命是指拿破仑
21、在滑铁卢惨败之后,1830年7月法国推翻复辟波旁王朝,拥戴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的革命,排除C。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诞生了众多的大企业。大企业以规模经济的力量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下表是经济学家麦格劳对于美国企业能成为大企业原因的分析,空格中应该填人的内容是A. 世界格局:霸权地位的确立促进了美国经济垄断B. 国际竞争:海外殖民扩张使大量的财富流人美国C. 政党政治:两党制形成加强了大企业的垄断能力D. 技术进步:工业革命促成了生产组织结构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这一时期诞生的众多大企业逐步成长为垄断组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企
22、业能成为大企业原因除了表格宗所罗列的内容外,还有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故选D;20世纪初美国还没有建立霸权地位,排除A;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经被瓜分殆尽,美国没有靠殖民扩张掠取财富,排除B;两党制早在19世纪50年代以前就已经形成,排除C。21. 18世纪末,俄国国内市场的粮食需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而上升。19世纪中叶,俄国市场上的粮食有90%来自地主的庄园。列宁对此评价道:“地主为出卖而生产粮食(这种生产在农奴制后期特别发达).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对列宁所说的“生产”起推动作用的是A. 市场和工业生产的发展B. 俄国的农奴人口比重大C. 农奴获得法律上的自由D. 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加强
23、【答案】A【解析】【详解】当时地主出卖粮食主要是由于粮食需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而上升,所以对这种“生产”其推动作用的是市场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故选A;农奴人口比重大是实际情况,不是原因,排除B;农奴获得法律上的自由是旧制度崩溃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当时俄国实行的是农奴制,因此不是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加强,排除D。22. 路易十四时代(1638-1715)的法国盛行巴洛克艺术风格,以凡尔赛宫最为典型。18世纪初,洛可可风格作为反对路易十四时期凡尔赛繁冗浮华风气的新风格出现,贵族和富有的资产阶级希望以明朗、亲切的风格装饰巴黎。与上述艺术风格的转变相关的是A. 文艺复兴冲击封建文化B
24、. 法国社会反抗专制统治C. 浪漫主义批判政治黑暗D. 法国革命推翻波旁王朝【答案】B【解析】【详解】18世纪初是法国的启蒙运动时期,这一时期启蒙思想家们批判君主专制,迎合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所以与上述艺术风格的转变相关的是法国社会反抗专制统治,故选B;此时是启蒙运动期间,与文艺复兴无关,排除A;浪漫主义的出现是在19世纪上半叶,排除C;法国革命推翻波旁王朝是在18世纪末期,排除D。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6分。23. 革命旧址和红色文物(1)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分析洛川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2)阅读图文资料,从中提炼一条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答案】(1)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
25、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2)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得出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2)根据“解放战争中,解放区的人民群众组成运输队、担架队随军担负战地勤务,为解放军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员。”可得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24. 铁路发展结合所学,解读上述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答案】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起步晚,长期受帝国主义控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特别是西部地区很少,分布畸形,
26、发展缓慢,路权掌握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手中,数量少,分布偏;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铁路里程迅速增长,为推动我国工业体系形成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铁路骨架基本形成时期;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铁路步入新的发展时期;跨越式发展新时期铁路发展是一部近代现代史的缩影。【解析】【详解】本题主要是根据图片中的具体信息进行判断。具体从信息所涉及的时代背景和其产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概括。如图一中,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起步晚,长期受帝国主义控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特别是西部地区很少,分布畸形,发展缓慢,路权掌
27、握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手中,数量少,分布偏;图二中,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铁路里程迅速增长,为推动我国工业体系形成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铁路骨架基本形成时期;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铁路步入新的发展时期;跨越式发展新时期铁路发展是一部近代现代史的缩影。言之有理即可。25. 马克思主义史学下的英国革命 材料 克里斯托弗,希尔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研究英国史的过程中,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第一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当中,希尔在方法论上最具敏锐性。他为马克思主义历史书写提出了几个标准,其中包括:(1)经济状况的核心地位;(2)阶级
28、的作用;(3)思想意识的重要性;(4)重视原始文献(档案和器物等);(5)哲学或世界观。摘编自刘耀辉克里斯托弗,希尔与英国革命研究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从以上标准中选择两项,加以说明。【答案】选取了经济状况的核心地位和阶级的作用加以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经济,在积极对外贸易,殖民掠夺迅速发展,阶级基础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队伍日益壮大,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上侵犯了资产者的利益,挤压了资产阶级的发展空间,政治上鼓吹君权神授,解散议会。最终这些导致了查理-世召开新议会事件,这也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了解
29、以及概括、归纳和分析史实的能力。关键要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并由此依据各点写出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 开新议会的事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88年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26. 七年战争:18世纪的国际关系材料 18世纪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海外殖民地显得愈来愈不可缺少。英法两个殖民大国在海外殖民地问题上的利益冲突愈来愈激烈。1756年英法七年
30、战争爆发,普鲁士与英国结成联盟,法国则与奥地利结盟,逐渐形成了两个集团:一方为英普集团,另一方是以法国为核心,有奥、俄、萨、西、瑞(典)参加的集团。交战双方以英法为核心,在欧洲大陆、美洲、印度、地中海及非洲西海岸展开角逐,北美和印度最为突出。1763年,交战国双方签订巴黎和约,七年战争以英国的胜利而结束,法国丧失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连年战争,使各国财政拮据,不仅难以继续承受战争重负,而且都面临国内政治经济不稳的形势。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阅读材料,概括七年战争的性质和特点。(2)结合所学,分析七年战争对英、法的影响。【答案】(1)性质:争夺殖民地战争。特点:因殖民地争夺而起;以英法为
31、核心;战争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2)影响:英国:英国成为殖民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激化了英国和北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七年战争完后1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法国:法国丧失了在美洲、印度的殖民地;法国的国际地位下降;激化了法国的国内矛盾,最终引发了法国大革命。【解析】【分析】【详解】(1)性质:根据材料“18世纪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海外殖民地显得愈来愈不可缺少。英法两个殖民大国在海外殖民地问题上的利益冲突愈来愈激烈”可知,七年战争是争夺殖民地的战争。特点:根据材料“18世纪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海外殖民地显得愈来愈不可缺少。英法两个殖民大国在海外殖民地问题上的利益冲突愈来愈激烈”可知,战争因殖民
32、地争夺而起;根据材料“交战双方以英法为核心,在欧洲大陆、美洲、印度、地中海及非洲西海岸展开角逐,北美和印度最为突出”可知,战争以英法为核心,而且战争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2)影响: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年战争后英国成为殖民霸主,成为日不落帝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年战争中。英国将财政负担转嫁到殖民地,激化了英国和北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七年战争完后1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法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年战争中,法国丧失了在美洲、印度的殖民地;法国在七年战争中战败,法国的国际地位下降;根据材料“连年战争,使各国财政拮据,不仅难以继续承受战争重负,而且都面临国内政治经济不稳的形势”可知,七年战争
33、激化了法国的国内矛盾,最终引发了法国大革命。27. 19世纪的世界材料一 19世纪:文化和时代特征摘编自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1)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历史的发展特征,并加以说明。材料二 在1870年后的40年里,全球性的大转型得以实现:“发达”的西方或北方,与欠发达的东方和南方之间,在经济增长、地缘政治、经济实力、国民收入等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差距。西方人获胜的核心工具有二,这二者也是关联在一起的。其一是世界贸易和支付体系以及全球劳动分工。从中获益最多的,是英国及稍后的西欧和美国。另一工具是殖民地国家,正是它们使新的全球分工与世界贸易得以运转。这里所说的殖民地国家,也包括那
34、些间接被殖民控制的国家,例如中国和众多拉美国家。西方国家利用军事、政治及债务优势签订“不平等条约”,以获准在低关税或无关税的情况下进入它们的市场。摘编自德貢德,弗兰克19世纪大转型(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19世纪后期的“全球性大转型”。【答案】(1)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步确立;民族主义的不断发展;近代自然科学不 断发展进步;思想不断解放;世界联系更加紧密。(2)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全球性大转型”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从此一统天下,在经济上世界成了密不可分的整
35、体,促进了全球性大转型。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世界贸易和支付体系得到发展,让资本主义国家获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这是建立在剥削和压榨第三世界国家的基础上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的联系更趋密切,资本主义世界获益颇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此时,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西方与北方逐渐拉开距离,促进了全球性的大转型。
36、综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间接推动了全球性的大转型。【解析】【详解】(1)根据19世纪时间,并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步确立;民族主义的不断发展;近代自然科学不 断发展进步;思想不断解放;世界联系更加紧密等角度概括。(2)根据“在1870年后的40年里,全球性的大转型得以实现”可得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全球性大转型”。论述说明时,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对亚非拉等地区的影响角度进行概括。主要是从转型的角度进行理解。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间接推动了全球性的大转型。-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