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前适应性练习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第卷(选择题共 42 分)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ABCD垃圾废易拉罐废塑料瓶废荧光灯管不可再生废纸垃圾分类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
2、】【详解】A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故废旧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A正确,不合题意;B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B错误,符合题意;C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故废荧光灯管属于有害垃圾,C正确,不合题意;D不可回收垃圾不属于可回收物,但废纸可以燃烧,故不可回收废纸属于可燃垃圾,D正确,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2. 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氮元素均被氧化
3、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答案】A【解析】【详解】A硝酸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被细菌分解变成大气中氮单质,氮元素由+50,属于被还原,故A错误;B工业合成氨是将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故B正确;C氮循环中铵盐和蛋白质可相互转化,铵盐属于无机物,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故C正确;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蛋白质的制造需要碳元素,又如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N2+O22NO,氧元素参与,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
4、成硝酸(HN03)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氢元素参加,故D正确;故选A。3.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A. 乙烯的比例模型:B. 质量数为16的O原子:16OC.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CO2的电子式:【答案】A【解析】【详解】A.乙烯分子中两个C原子形成共价双键,每个C原子与两个H原子形成两个共价键,分子中6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由于原子半径CH,所以该分子比例模型为,A正确;B. 质量数为16的O原子:16O,B 错误;C.Cl原子获得1个电子变为Cl-,最外层有8个电子,结构简式为:,C错误;D. CO2分子中C原子与2个O原子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
5、式:,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4.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类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 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 鸡蛋清遇醋酸铅溶液发生盐析【答案】B【解析】【详解】A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而麦芽糖分子式为C12H22O11,故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B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B正确;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0,故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D由于醋酸铅为重金属盐,故鸡蛋清遇醋酸铅溶液发生变性,D错误;故答案为:B。5. 过氧化钠常用作供氧剂:2Na2O2+2CO2= Na2CO3+O2。用
6、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室温下,22.4 L CO2 中所含原子总数为 3 NAB. 78 g Na2O2 中含有阴离子的数目为 NAC. 上述反应,生成 1 molO2 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4NAD. 1L1mol/LNa2CO3 溶液中 CO离子的数目为NA【答案】B【解析】【详解】A室温下并不是标准状况,22.4 L CO2中所含原子总数小于3 NA,A错误;BNa2O2中含有Na+和,故78 g Na2O2中含有阴离子的数目为NA,B正确;C上述反应中,Na2O2中O由-1价转化为0价,故生成 1 molO2 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C错误;D由于CO在溶液中将发
7、生水解,故1L1mol/LNa2CO3 溶液中 CO离子的数目小于NA,D错误;故答案为:B。6. 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AsClPB. 热稳定性:HClAsH3HBrC. 还原性:As3-S2-Cl-D. 酸性:H3AsO4H2SO4H3PO4【答案】C【解析】【详解】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AsPCl,故A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热稳定性:HClHBrAsH3,故B错误;C单质的氧化性Cl2SAs,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As3S2Cl,故C正确;D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2SO4H3PO4H3AsO4
8、,故D错误;故选C7. 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切开的金属 Na 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4NaO22Na2OB. 向 AgCl 悬浊液中滴加 Na2S 溶液,白色沉淀变为黑色:2AgCl(s)S2(aq)= Ag2S(s)2Cl(aq)C. 向 Na2CO3 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CO2H2OH2CO32OHD.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恰好至溶液呈中性: H+SOBa2+OHBaSO4H2O【答案】CD【解析】【详解】A切开的金属 Na 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失去金属光泽生成白色的Na2O而逐渐变暗:4NaO22Na2O,A正确;
9、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为黑色:2AgCl(s)S2(aq)=Ag2S(s)2Cl(aq),B正确;C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是由于CO水解而呈碱性,由于碳酸是多元弱酸,故碳酸根的水解反应为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故正确COH2O OH,C错误;D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恰好至溶液呈中性: 2H+SOBa2+2OHBaSO42H2O,D错误;故答案为:CD。8. 下列试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A. 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B. 用CC1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C. 用FeC12,溶液吸收C12,选D. 粗盐提纯,选和
10、【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分别为过滤、蒸发、萃取(或分液)、蒸馏、洗气装置。【详解】A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分层,则选择,故A错误;B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选,故B正确;C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则选长进短出可吸收,故C正确;D粗盐提纯,需要溶解后过滤、蒸发得到NaCl,则选和,故D正确;故选A。【点晴】解答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基本流程:原理反应物质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实验操作是否完全、合理; 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
11、;反应速率较快;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合成过程是否造成环境污染。有无化学安全隐患,如倒吸、爆炸、吸水、泄漏、着火、溅液、破损等。9. 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 NaOH。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 该消毒液可用 NaOH 溶液吸收 Cl2制备B. 用 pH 试纸测得该消毒液 pH 约为 12C. 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 HCl)混用,产生有毒气体D. 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 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A该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故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反应为:2NaOH+Cl2=NaCl+NaC
12、lO+H2O,A正确;B由于NaClO具有强氧化性,故用 pH 试纸测量时,pH试纸最终变为白色,故不能用pH试纸测得该消毒液 pH 约为 12,B错误;C该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 HCl)混用,将发生反应:NaClO+2HCl=NaCl+Cl2+H2O,产生有毒气体Cl2,C正确;D该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加白醋发生反应:CH3COOH+NaClO=CH3COONa+HClO,生成 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D正确;故答案为:B。10. 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 PPV 的反应:n+n+(2n-1)H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成 PPV 反应为加聚反应B. PP
13、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C.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 通过质谱法测定 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答案】D【解析】【详解】A由题干反应方程式可知,合成PPV的反应为缩聚反应,A错误;B由题干图可知,合成PPV的反应为缩聚反应,而不是加聚反应,PPV的重复结构单元为,聚苯乙烯的重复结构单元为,二者不相同,B错误;C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故和苯乙烯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D质谱仪能记录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质谱图中数值最大的即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D正确;故答案为:D。11. 用下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
14、行实验,有中现象,不能证实中反应发生的是( )中实验中现象A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B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酚酞溶液变红CNaHCO3固体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Br2的CCl4溶液褪色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加热过程中的热空气、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氢气都能使肥皂水冒泡,所以肥皂水冒泡该反应不一定发生,故A错误;BNH4Cl+Ca(OH)2NH3+CaCl2+H2O、NH3+H2ONH3H2ONH4+OH,氨水溶液呈碱性,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B正确;C.2NaHCO3Na2CO3+CO2+H2O,二氧化碳能使澄
15、清石灰水变浑浊,如果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中一定发生反应,故C正确;D溴的四氯化碳褪色说明有不饱和烃生成,所以中一定发生化学反应,故D正确;故选A。12. 常温下,用0.1mol/LKOH溶液滴定10mL0.1mol/LHA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点pH约为3,可以判断HA是弱酸B. b点溶液:c(A-)c(K+)c(HA)c(H+)c(OH-)C. c点溶液:c(K+)=c(A-)D. 水的电离程度:c点d点【答案】D【解析】【详解】Aa点为0.1mol/LHA溶液,若是强酸,pH=1,但pH约为3,HA是弱酸,A正确;Bb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KA和HA
16、,溶液显酸性,离子浓度关系为:c(A-)c(K+)c(HA)c(H+)c(OH-),B正确;Cc点溶液的pH=7,c(H+)=c(OH-),根据电荷守恒,c(K+)=c(A-),C正确;Dc点溶液的pH=7,溶质为HA和KA,HA抑制水的电离,d点溶液的溶质为KA,KA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c点 H+ Na+B. 对比可知,阳极放电顺序是:Cl- OH- SO42-C. 对比可知,阳极是铜时,会先于溶液中的离子放电D 对比可知,电解得到金属只能用熔融态,不能用水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中阳离子是Cu2和H,阴极产物是Cu,放电顺序是Cu2H,中阳离子是Na和H,阴极产物是H2,
17、放电顺序是HNa,综上所述,放电顺序是Cu2HNa,故A说法正确;B、根据知道,离子放电顺序是:Cl-OH-,根据知道离子放电顺序是:OH-SO42-,故B说法正确;C、电解池的阳极若是活泼电极,则金属电极本身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对比可知,阳极是铜时,会先于溶液中的离子放电,故C说法正确;D、用到的电解质成分不一样,铜离子优先于钠离子放电,但是电解得到金属不一定只能用熔融态,电解氯化铜溶液也是得到金属铜,故D说法错误;故答案选D。14. 向20 mL 0.40 mol/L 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KI溶液:H2O2+I-=H2O+IO;H2O2+IO= H2O+O2+ I。H2O2分解反应过程
18、中能量变化和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标准状况)如下。 t/min05101520V(O2)/mL0.012.620.1628.032.7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从图中可以看出,KI能增大H2O2的分解速率B. 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是吸热反应C. 0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9.010-3 mol/(Lmin)D. H2O2在反应过程中既体现了氧化性,又体现了还原性【答案】B【解析】【详解】A.从反应过程示意图可以看出KI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大大加快,A正确;B.根据图示可知反应i的生成物比反应物的能量高,为吸热反应;反应ii的反应物比生成物的能量高,是放热
19、反应,B错误;C.010 min内,反应产生O2的物质的量是n(O2)= 20.1610-3L22.4L/mol=9.010-4mol,根据方程式2H2O2=2H2O+O2可知n(H2O2)=29.010-4mol=1.810-3mol,则v(H2O2)= (1.810-3mol)0.02L10min=9.010-3 mol/(Lmin),C正确;D.在反应i中H2O2的作用是氧化剂,在反应ii中是还原剂,所以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既体现了氧化性,又体现了还原性,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第II卷(解答题,共 58 分)15. 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1)NO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
20、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_。(2)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O2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_。(3)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的排放。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当尾气中空气过量时,催化转化器中的金属氧化物吸收NOx生成盐。其吸收能力顺序如下:12MgO20CaO38SrO56BaO。原因是_,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NOx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4)通过NOx传感器可监测NO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Pt电极上发生的是
21、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答案】 (1). 3NO2H2O=2HNO3NO (2). N2(g)O2(g)=2NO(g)H183 kJmol1 (3). 增大 (4). 2CO2NON22CO2 (5). 根据Mg、Ca、Sr和Ba的质子数,得知它们均为A族元素。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6). 还原 (7). NOO22e=NO2【解析】【详解】(1)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答案为:3NO2+H2O=2HNO3+NO;(2)该反应中的反应热=(945+498)kJ/mol-
22、2630kJ/mol=+183kJ/mol,所以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g)+O2(g)=2NO(g)H=+183 kJmoL-1,答案为:N2(g)+O2(g)=2NO(g)H=+183 kJmoL-1;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所以平衡常数增大,答案为:增大;(3)在催化剂条件下,一氧化碳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氮被还原生成氮气,所以其反应方程式为:2CO+2NON2+2CO2,答案为:2CO+2NON2+2CO2;根据Mg、Ca、Sr和Ba的质子数,得知它们均为A族元素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
23、径越大,反应接触面积越大,则吸收能力越大,答案为:根据Mg、Ca、Sr和Ba的质子数,得知它们均为A族元素,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4)铂电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氧离子而被还原,答案为:还原;NiO电极上NO失电子和氧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电极反应式为:NO+O2-2e-=NO2,答案为:NO+O2-2e-=NO216. 有效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因此捕集、利用 CO2始终是科学研究的热点。(1)新的研究表明,可以将 CO2转化为炭黑回收利用, 反应原理如图所示。碳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_。整个过程中 FeO 的作用是_。写
24、出 CO2转化为炭黑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_。(2)我国科学家用 Fe3(CO)12/ZSM-5 催化 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反应,所得产物含 CH4、C3H6、C4H8等副产物,反应过程如图。 催化剂中添加 Na、K、Cu 助剂后(助剂也起催化作用)可改变反应的选择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添加不同助剂,经过相同时间后测得 CO2转化率和各产物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表。助剂CO2转化率(%)各产物在所有产物中的占比(%)C2H4C3H6其他Na42.535.939.624.5K27.275.622.81.6Cu9.880.712.56.8欲提高单位时间内乙烯的产量,在 Fe3(CO)12/ZSM-5中
25、添加_助剂效果最好;加入助剂能提高单位时间内乙烯产量的根本原因是_。【答案】 (1). 第二周期IVA族 (2). 做催化剂 (3). CO2C+O2 (4). K (5). 降低生成乙烯的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加快乙烯生成速率,而对其他副反应几乎无影响【解析】【分析】(1)根据碳的原子序数6确定其位置;结合图示中氧化亚铁反应前后均存在分析作用;根据图示中二氧化碳为反应为最终产生碳单质和一氧化碳确定反应;(2)结合图表数据分析三种助剂对CO2转化率和乙烯在产物中的百分比分析;根据助剂起催化作用,结合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分析。【详解】(1)碳的原子序数6,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4,处于第二周期
26、,IV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IVA族;根据图示可知氧化亚铁反应前后均存在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未改变,作催化剂,故答案为:做催化剂;根据图示中二氧化碳为反应为最终产生碳单质和一氧化碳,反应为CO2C+O2,故答案为:CO2C+O2;(2)结合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加钠时CO2转化率最大,但乙烯在产物中百分比太低,副产物过多,加铜时乙烯在产物中的百分比最大,但CO2转化率却太低,综合考虑加K时转化率不算低,同时乙烯在产物中的百分比较高;故答案为:K;助剂本身也起催化作用,而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助剂可以起到降低生成乙烯的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加快乙烯生成速率,而对其他
27、副反应几乎无影响,故答案为:降低生成乙烯的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加快乙烯生成速率,而对其他副反应几乎无影响。17.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P 的结构为:下图是P的合成路线。已知:+R3OH +R2OH(1)B的结构简式是_。(2) 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3)试剂 a是_。(4)的化学方程式是_。(5)的反应类型是_。(6)当中反应物以物质的量之比 11 发生反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答案】 (1). BrCH2CH2Br (2). 碳碳双键或羧基 (3). 羧基或碳碳双键 (4). NaOH水溶液 (5). (6). 取代反应 (7). 【解析】【分析】由合成流程可知,A为CH2=CH2,
28、A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BrCH2CH2Br,B发生水解反应生成D为HOCH2CH2OH,D与2-甲基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故E为,中发生信息中的交换反应生成F为,F反应生成,为取代反应,最后合成高分子P,以此来解答。【详解】(1)B的结构简式是BrCH2CH2Br,故答案为:BrCH2CH2Br;(2) 中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羧基,故答案为:碳碳双键;羧基;(3)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试剂a是NaOH水溶液,故答案为:NaOH水溶液;(4)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5)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6)当中反应物以物质的量之比1:1发生反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29、。18. 已知:工业上用硫酸与-锂辉矿(LiAlSi2O6 和少量钙镁杂质)反应,生成 Li2SO4、MgSO4等,最终制备金属锂。某些物质的溶解度(S)如下表所示。T/20406080S(Li2CO3)/g1.331.171.010.85S(Li2SO4)/g34.232.831.930.7用硫酸与-锂辉矿生产金属锂的工业流程如下:请回答:(1)-锂辉矿经初步处理后从溶液中分离出铝硅化合物沉淀的操作是_。(2)沉淀 x 的主要成份的化学式是_。(3)流程中使用了不同浓度的 Na2CO3 溶液,从物质溶解度大小的角度解释其浓度不同的原因是_。(4)由 Li2CO3 与盐酸反应得到LiCl 溶液
30、的离子方程式是_。(5)工业上,将 Li2CO3 粗品制备成高纯 Li2CO3的部分工艺如下:a.将 Li2CO3 溶于盐酸作电解槽的阳极液,LiOH溶液作阴极液,两者用离子选择透过膜隔开, 用惰性电极电解。b.电解后向 LiOH 溶液中加入过量 NH4HCO3 溶液,过滤、烘干得高纯 Li2CO3。 a 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 b中,生成Li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答案】 (1). 过滤 (2). CaCO3和Mg(OH)2 (3). CaCO3的溶解度比Li2CO3小,所以用Na2CO3溶液沉淀Li+所用的浓度比沉淀Ca2+所用的浓度大 (4). Li2CO3+2H+=2Li+
31、H2O+CO2 (5). 2Cl-2e-=Cl2 (6). 2LiOH+NH4HCO3=Li2CO3+2H2O+NH3【解析】【分析】(1)根据难溶物和液体不溶,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2)根据MgSO4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Mg(OH)2沉淀;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3)根据CaCO3的溶解度比Li2CO3小;(4)盐酸与Li2CO3反应生成氯化锂,水和二氧化碳;(5)Li2CO3溶于盐酸作电解槽的阳极液,阳极液中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书写阳极反应式阴极区由水电离出氢离子放电剩余氢氧根离子,锂离子向阴极移动,LiOH溶液的浓度增大,碳酸氢铵与LiOH反应生成碳酸锂、水
32、和氨气。【详解】(1)铝硅化合物沉淀和液体不溶,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答案为:过滤;(2)MgSO4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Mg(OH)2沉淀;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沉淀x的主要成份的化学式是CaCO3和Mg(OH)2,故答案为:CaCO3和Mg(OH)2;(3)CaCO3的溶解度比Li2CO3小,所以用Na2CO3溶液沉淀Li+所用的浓度比沉淀Ca2+所用的浓度大,故答案为:CaCO3的溶解度比Li2CO3小,所以用Na2CO3溶液沉淀Li+所用的浓度比沉淀Ca2+所用的浓度大;(4)盐酸与Li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Li2CO3+2H+=2Li+H2O+CO2,故答案为:
33、Li2CO3+2H+=2Li+H2O+CO2;(4)Li2CO3溶于盐酸作电解槽的阳极液,阳极液中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阳极反应为:2Cl-2e-=Cl2,故答案为:2Cl-2e-=Cl2;阴极区由水电离出氢离子放电剩余氢氧根离子,锂离子向阴极移动,导致LiOH溶液的浓度增大;电解后向LiOH溶液中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氢氧化锂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锂的方程式为:2LiOH+NH4HCO3=Li2CO3+2H2O+NH3,故答案为: 2LiOH+NH4HCO3=Li2CO3+2H2O+NH3;19. 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
34、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_。(2)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i中_造成的影响。(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下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_极。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 mol/L AgNO3
35、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_。(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转化原因是_。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_。(6)实验I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II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 (1). 化学平衡状态 (2). 溶液稀释,c(Fe2+)降低 (3). 加入Ag+发生反应:Ag+I-=AgI,c(I-)降低;或增大c(Fe2+)平衡均逆向移动 (4). 正 (5). 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6). 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 ,使Fe2+还原性强于
36、I- (7). 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1mol/L FeSO4溶液 (8). 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解析】【详解】(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否则干扰平衡移动的判断,故答案为:化学平衡状态;(2)由实验iii和实验ii的对比可知,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有ii中水造成溶液中离子浓度改变的影响,故答案为:溶液稀释,c(Fe2+)降低;(3)加入AgNO3,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 + 2I-2Fe2+ + I2平衡逆向移动,可
37、知Fe2+向Fe3+转化,故答案为:i中Ag+消耗I-:Ag+(aq)+I-(aq)AgI(s),I-浓度下降,使平衡2Fe3+ + 2I-2Fe2+ + I2逆向移动;中增大Fe2+浓度,同样平衡2Fe3+2I-?2Fe2+I2逆向移动;(4)加入FeSO4,Fe2+浓度增大,平衡逆移;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右侧为正极,可知b极Fe3+得到电子,则b作正极,故答案为:正;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中滴加0.01mol/LAgNO3溶液,若生成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 + 2I-2Fe2+ + I2平衡逆向移动,指针向左偏转,也可证明推测Fe2+向Fe3+转化,故答
38、案为:左侧溶液颜色褪色,有黄色沉淀生成,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5)转化的原因为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故答案为: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0.01mol/LFeSO4溶液,Fe2+向Fe3+转化,故答案为:当指针归零后,不向左管滴加AgNO3溶液,而是向右管加入1mL1molL-1FeSO4溶液;(6)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该反应为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故答案为:该反应为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