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课孔子世家孔子世家是中国最早的孔子传记,记述了孔子一生所从事的种种活动。本文节选内容介绍了孔子的身世、早年从政、好学善学、穷且益坚、整理古籍、教书育人的相关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两简”“两繁”:孔子的从政情况、整理文献及教书育人两方面内容记述得简练,要言不烦;孔子的好学和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两方面的情况写得详细,生动具体。学习本文,重点放在这“两繁”上,潜心玩味,深入思考,可以深切地感受他的“为人”,感受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体会他用知识、用学习改变自己“贫且贱”命运的精神,更叹服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情操。其次,要积累文中词汇,了解文言语句,增强文言语感
2、。最后,可适当扩大学习范围,多背背论语名句,读读当今学者于丹、李零介绍孔子著作的文章。一、人物名片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书春秋等,教授门徒。二、背景资料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汉代
3、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学说,影响极大。他的思想和学说,他所提倡的伦理和道德,许多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之中。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美好的修养,他整理和编纂过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之作为课堂讲授内容的重点,从而为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三、文化常识论语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4、等,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孔子思想和论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论语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东汉将其列入“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古代的“守丧”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在旁边盖的屋舍叫“庐冢”。古代丧礼中亲属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要穿一定的丧服,主要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统称为“五服”,古人常用丧服表示亲疏,“五服”之内为亲,之外为疏。官员在守丧期间,必须解职,叫做“丁忧”,守丧结束,恢复原职,叫做“起复”,就是“服除”,但重臣因丁忧离任又往往会影响朝廷内外政务,所以又有一种变通的措施,称为“夺情”,即由皇帝
5、下诏书命其留任。守丧期间,不能听乐观舞,不能娶妻纳妾,不能饮酒等。三年期满,再隆重祭祀,移神位于祖庙后方能脱去孝服,称为“起灵除孝”,在此之前,称为“守制”。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1)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几同颀;长,高(2)意者吾未知邪知同智;智慧,聪明(3)赐,而志不远矣而同尔;你的(4)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监同鉴;借鉴(5)约其文辞而指博指同旨;意旨(6)所慎:齐,战,疾齐同斋;古代祭祀之前的身心整洁工作(7)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匪同非;不(是)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记住(2)夫子盖少贬焉:减少,降低(3)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衰败,没
6、落(4)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借(5)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指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角落(6)推此类以绳当世:规范(7)孔子在位听讼:诉讼,争辩(8)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助,佐助(9)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演习,练习(10)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这里是拜祭的意思3解释下列多义词。(1)病(2)固(3)盖(4)志(5)故(6)以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说明活用情况。(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认为与众不同,意动用法(2)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制定法度;整治、规范,名词作动词(3)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为作序,名词作动词(4)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
7、道:使完备,使动用法(5)约其文辞而指博:使简约,使动用法(6)唯子贡庐于冢上:结庐,名词作动词(7)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居室,形容词作名词;建庙,名词作动词5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1)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译文: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世人接受又担心什么。(宾语前置句、被动句)(2)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译文:是不是我们还没做到对人仁爱?所以别人不相信我们。(宾语前置句)(3)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译文:聪明深察的人反而走投无路,是由于他好评论别人。(表原因的判断句)(4)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不要求
8、学习新内容。(省略句)6翻译下列句子。(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译文:孔子是个贤能的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了诸侯国的弊病。(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译文:君子能安于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之时就会胡作非为了。(3)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译文:好的农夫能种好庄稼,却未必获得好收成;好的工匠能做出很巧的活,却未必能顺每个人的心意。(4)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译文:君子担心一辈子名声都不被人赞许。7名句默写。(1)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2)(孔子)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孔子)与齐太师语乐
9、,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4)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5)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6)补写出下面出自论语的名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10、夺志也。(子罕)8常识识记。(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共20篇,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2)古人读诗,无乐器伴奏为诵,有乐器伴奏为弦歌。(3)六艺,即六经,指仪礼、乐经、尚书、诗经、周易、春秋。(4)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的称“太牢”,只备羊、猪的称“少牢”。(5)解释下面出自本文的成语。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
11、。后泛以形容勤奋读书。一、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孔子生鲁昌平乡由是反鲁”),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第二部分(“鲁南宫敬叔师盖云文王操也”),叙述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分别写了孔子适周问礼、适齐闻韶、在鲁学琴三件事。第三部分(“孔子迁于蔡三岁然后得免”),叙述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的经过、情形,重点写了孔子与子路、子贡、颜回的谈话,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导师风范,更表现了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第四部分(“孔子之时而罪丘者亦以春秋”),介绍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第五部分(“孔子年七十三然后从政”),写孔子的去世及死后的影响。重点写影响,从
12、去世后弟子的哀悼,孔里和孔庙的形成,到高皇帝、诸侯卿相对孔子的祭祀和崇拜,从民间风俗到政界行为,介绍了孔子死后对整个社会的巨大影响。第六部分(最后一段),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之情。二、问题探究1课文第2段主要概括介绍了孔子一生的从政情况,在这段简短的文字介绍中,流露出作者对孔子怎样的评价?答案作者对孔子的评价主要有三点:(1)孔子出身贫贱,但才貌双全;(2)孔子具备从政为政的才能,施政效果显著;(3)孔子一生谋求从政为政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仕途坎坷,屡遭“斥”“逐”,不能如愿。2课文810段写了孔子与三个弟子的对话,三个弟子对孔子的“吾道”分别
13、有怎样的看法?从他们的对话中,能够反映各人怎样的性格和行为特征?答案子路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中有不仁不智的因素,因而导致别人的不信任;子贡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过于迂阔,因而无法取得社会的认可和民众的支持;只有颜回,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是尽善尽美的,不能得到社会认可和民众支持的原因是统治者不愿求美向善。对话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性格、行为特征。(1)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直言不讳。(2)子路:坦诚直率、敢于质疑。(3)子贡:小心谨慎、求真务实。(4)颜回:信念坚定、能言善辩。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孔子的哪些情况?孔子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点拨(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孔子的身世、学习的
14、经历、坎坷的仕途、著书立说的情况和死后的巨大影响。(2)孔子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对待知识学而不厌;教书育人方面能做到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直到晚年还著书立说,体现了他的“生无所息”的人生理念。因此,对于司马迁的“至圣”的称号,孔子是当之无愧。一、文本素材1孔子学琴,深思善悟孔子向师襄子学鼓琴,反复操练文王操,屡次得到师襄子的称赞,仍不停止,从弹得熟练,到学到技艺,再到理解文王的志向,最后直练到演奏时,自觉文王就在眼前,才感到满意。这种执著、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很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汗颜。应用指南这则材料可用在“好学”“坚持”“执著”“虚心若谷”等话题中,孔子学琴,如此认真执著,确实让人敬佩,
15、他的好学、乐学、会学,给后人树立了榜样,从中我们会得到许多的启示,在运用时,可以适当地变换角度。2你还能从课文中提取出哪些素材?请记录下来吧!答:二、时鲜素材莫言: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莫言,三十几岁时就已志得意满,他的作品红高粱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获得包括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在内的无数奖项。然而他却没有因此而飘飘然,相反他以更大的耐心去挖掘身边的人物,去记录身边的故事。一年年的积累,他完成了檀香刑蛙等十多部长篇小说,并在2012年一举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以后,他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成功了而不是忘乎所以,成功了而不是傲视天下,那是莫言做到的。登上高峰以后,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而是谦虚而踏实;不是止步不前,而是扬鞭策马,一路长驱,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