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083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他失去了手里的钢刀利剑,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的生活,但今天却空有一身力气,一腔热血。他登临北固亭,空怀满腔爱国热情,发出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声。他是一位爱国者,却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却无用武之地。他,就是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美芹十论九议等

2、奏疏,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与诚挚的爱国情怀。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此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这时,辛弃疾已经三十五岁了,自江北率领人马回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在这

3、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与不平。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建康赏心亭远眺,他面对着大好江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郁积在胸中的牢骚和苦闷一吐为快,于是成就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慷慨激昂的抒情词。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此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是他在镇江知府任上所作。这时宰相韩侂胄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时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65岁的高龄来到镇江任职的。他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但很快他便发觉了韩侂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时,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

4、更加感到悲愤不平!辛弃疾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出来。1怀古诗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的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怀古诗的特点有:一般都会出现一个让诗人产生联想的“点”,这个“点”可以是某处遗迹,可以是遗迹旁的景或物,也可以是由遗迹联想起的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某个历史人物。一般都会选择“物是人非”或“物的盛衰变迁”这两种对比的模式。怀古诗蕴含的情感趋向相对统一,常分为寄托个人境遇、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感慨人世无常三类。2登建康赏心亭

5、建康:古地名,今江苏南京市,南京古时又称金陵、江宁、白下。3元嘉草草“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层解:词人渴望报效祖国却又有着壮志难酬的哀伤。段解:下阕,通过引述历史故事,回忆当年烽火,抒发作者北伐抗金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1识记字音遥岑cn断鸿hng玉簪zn螺髻j堪脍kui揾英雄泪wn舞榭歌台xi佛狸祠b2一词多义(1)会(2)顾(3)望3古今异义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义:英雄业绩。今义:有功绩而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放荡轻浮;有关男女情爱的;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等。4词类活用(1)遥岑远目(名词用作

6、动词,看,望)(2)尚能饭否(名词用作动词,吃饭)(3)赢得仓皇北顾(名词作状语,向北)(4)玉簪螺髻(名词作状语,像海螺形状的)把栏杆拍遍(节选)文/梁衡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辛弃疾21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说来,他做出这一壮举时,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但世上的事并不都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

7、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著名的破阵子。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

8、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就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从此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尽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

9、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辛弃疾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被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作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

10、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多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多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疏,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也没

11、有弄懂南宋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让他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中翻腾、激荡。它们交织在一起,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力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途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好词了。赏析点评从一个沙

12、场英雄对军营战场的渴望,到一个忧国游子对苍天的发问,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历史画廊之中。辛弃疾戎马征程,单枪匹马,夜入敌营,生擒叛将,最后杀出重围,率万人南下归宋,可惜却屡遭猜忌,终老乡野。他的内心经历悲愤失意无奈不甘的变化,这种情感的挣扎和内心的焦虑终化成一声声的悲怆的呐喊,用作者的语言来讲就是:辛弃疾的手失去了刀剑之后,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一、思维建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无人会,登临意爱国之情金戈铁马愤斥偏安二、内容把握(1)水龙吟

13、登建康赏心亭描写了作者所见的景色,唱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和激情,表达了词人飘零江南时愁恨、抑郁、孤独的心情,抒发了他对国家飘摇、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的无奈和遗憾。答案登建康赏心亭赤心报国恢复中原的愿望不能实现(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采用的手法,批判了当时的掌权者冒险北伐、妄图侥幸取胜的错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答案借古讽今想建功报国却不能施展才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江南游子”中“游子”指的是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我的答案: 答案“游子”是词人自喻,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自许宋人,打算以南宋为根基,助南宋收复北地。谁料南宋统治集团对于像辛弃疾这样的有志之士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

14、弃疾一腔忠心、一身才华不得施展,连自己的家乡也收复不了,只能沦为一个“游子”。这些都表现了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愤慨的心境。2在词的下片,词人一连运用了张翰、许汜、桓温的典故,这些典故流露出词人怎样的心境?请填表归纳。典故词人的心境张翰许汜桓温答案典故词人的心境张翰思念故土,收复北方河山的心愿许汜嘲讽统治者不知心忧国家的命运桓温哀叹自己年华的老去,北伐渺茫,担忧国家前途3在词中作者说“无人会,登临意”,请结合背景及全词分析具体有哪些情感无人领会,又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我的答案: 答案(1)对江山沦陷的愁恨、对北方故乡的思念、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对缺少知音的感慨、对归隐之人牟取私利的

15、不屑、对时光流逝的可惜、对国家前途的担忧。(2)词人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断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词中运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填表归纳。典故词人的情感答案典故词人的情感孙权英雄已不见,无人可御外侮之叹刘裕景仰古代英雄,流露恢复中原之志刘义隆对朝廷仓促北伐的警告拓跋焘对朝廷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廉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2上阕写到了孙权和刘裕,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词人写两位英雄人物寄

16、托了什么情怀?为什么详写刘裕?我的答案: 答案(1)孙权和刘裕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2)词人通过写两位英雄人物,表达了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抒发了自己的爱国热情。(3)词人写刘裕虽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阐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比当年刘义隆草率北伐兵败的惨痛事实,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首词所写的景物、人物及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作品所写景物所写人物表达的情感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

17、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长江、赤壁、乱石、惊涛、故垒周瑜渴望建功立业舞榭歌台、寻常巷陌、佛狸祠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人们通常认为,词中的廉颇是词人自身的写照。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我的观点: 答案观点一:同意。他们都年岁已老,不得重用;他们都勇猛而持重,壮心不已,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词人希望自己能像廉颇那样被朝廷起用,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壮志。观点二:不同意。这是词人运用的对比手法:廉颇虽老,赵王尚有起用之意,词人却被朝廷弃用,空怀报国之心。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表现了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怨愤之情。读写能力善用典故,寄意深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阕,昔日的“舞

18、榭歌台”已经荡然无存,这使词人感慨万千;刘裕“斜阳草树”掩映下的故居,使词人脑海里浮现出当年刘裕誓师北伐的图景。词的下阕,回顾刘义隆“草草”北伐的惨败,含有委婉劝阻之意。借佛狸祠的“神鸦社鼓”,表达应迅速谋求收复失地的想法;最后借廉颇自比,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郁闷。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古典书籍中的逸事、趣闻、寓言,历史人物、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都可以作为典故来使用。用典分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都属于借古抒怀;引用前人诗句包

19、括化用前人诗句。恰当地使用典故,可以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收到词约意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多层面地展示了周瑜的英姿,特别是周瑜的雄才大略,其真正目的是表达词人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真切渴望;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用的是南史谢灵运传中关于谢灵运游山的记载,李白以此显示“梦游”中的身心放松,轻快如燕;姜夔扬州慢里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援引了杜牧的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原诗显示的是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景况,词人反其意而用之,凸显了扬州现状的凄凉,从而寄寓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针对练笔请以

20、雨为描写对象,引用古诗词,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00字。答: 答案雨是有灵性的,她似乎顺应人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同样是温柔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还是妖艳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每当遭遇挫折,总感慨世事多艰,于是便更向往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生活。直击高考(2018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

21、雪深时,须相忆。注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绣衣:官服。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1辛弃疾的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

22、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B项,“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错,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意在强调祖国山河的壮丽与英雄人物的辈出;C项,“担忧”“望其早归”错,该典故是鼓励友人建功立业;D项,“儿女泪,君休滴”是对友人的激励和劝勉,并非“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答: 答案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

23、“龙吟虎啸”。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则又低回宛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从诗歌的谋篇布局以及表达技巧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具体作答时,应先分析题干中陈廷焯对本诗艺术特色的评论,抓住“龙吟虎啸”“和缓”两个关键词,回到原词找寻相关词句并加以阐释。素材迁移独上高楼,栏杆拍遍“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祖国江山的壮阔、秀丽之美,激起了词人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触发了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和“恨”,激发了他那一腔报国热忱。正是因为国恨家仇、报国雄心,所以他对张翰因向往家乡的莼

24、菜鲈鱼、贪图安逸舒适而弃官归乡,对许汜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算而嗤之以鼻,不屑与之为伍。“把吴钩看了”,他是多么想手持锋利的吴钩,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啊!然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只好把“栏杆拍遍”以泄其愤。那昂扬的斗志和强烈的激情仿佛使人感到一颗爱国之心的灼热和跳动。运用角度“责任”“爱国”“国家与个人”“执着”等。运用示例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边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与你共醉一轮明月。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着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在那“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守护了历史的期许。(选自高考优秀作文独上高楼,有删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