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表明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A. 文化的发达程度B. 人类的视野C.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 自然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可知,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自然地理环境,故D正确;文化的发达程度、人类的视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C错误。2.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人类使用的最早字母是A. 腓尼基字母B. 阿拉马字母C. 希腊字母D. 拉丁字母【答案
2、】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人类使用的最早字母是腓尼基字母,故A正确;阿拉马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都是由其演化而来的,故BCD错误。3. 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繁盛期,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主体是A. 贵族阶层B. 成年男性公民C. 所有居民D. 十将军【答案】B【解析】【详解】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繁盛期,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主体公民,即本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故B正确;AD只是公民的一部分,而C项表述错误,故排除ACD。4. “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材料中的“帝国”是指(
3、)A. 拜占庭帝国B. 阿拉伯帝国C. 罗马帝国D. 奥斯曼帝国【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大都会。”可知,盛行伊斯兰教、8世纪中期形成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并定都巴格达的帝国是阿拉伯帝国,B正确;拜占庭帝国是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与材料不符,A错误;罗马帝国时期伊斯兰教尚未产生,C错误;奥斯曼帝国的都城是伊斯坦布尔,与材料不符,D错误。5. 在古代美洲,发明“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的是A. 玛雅人B. 阿兹特克人C. 班图人D. 印加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
4、知识可知,古代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故B正确;玛雅人、班图人、印加人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CD错误。6. “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我促使日本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作用更为的重大”是指促使日本A. 进入封建社会B.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C. 初步完成统一D.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六世纪是中国的隋唐时期,所以这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回国后推动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完成,使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故选A;使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
5、是公元19世纪的明治维新,排除BD;“作用更为的重大”是指推动了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社会进入封建社会,而不是初步完成统一,排除C。故选A。7. 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遗址曾出土了中国的青花瓷器,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它们的出现表明A. 郑和下西洋到访了非洲B. 中非间存在贸易往来C. 麦哲伦船队曾抵达此地D. 非洲制瓷业技艺高超【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非洲南部出土了中国的青花瓷器,这说明在历史上中非间存在着贸易往来,故B正确;材料不能证明与郑和有关,排除A;麦哲伦与青花瓷器无关,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的青花瓷器,而不是非洲的,排除D。8.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民
6、主代议制的先河。依据这一法律文件,英国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 建立了民主共和制C. 形成了责任内阁制D. 建立了两党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依据权利法案,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A正确;英国没有确立民主共和制,故B错误;权利法案不是责任内阁制和两党政治的法律依据,故CD错误。9. 美国独立后,经济获得发展,但南北双方矛盾重重。其斗争焦点是A. 奴隶制的存废B. 农民的土地问题C. 联邦制的存废D. 黑人的公民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后,南北双方矛盾斗争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由此引发了南北战争,故A正确;农民的土地问题、联邦制的存废
7、、黑人的公民权利都不符合史实,BCD错误。10. 某部著作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无产者将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未来属于工人阶级。这部著作是A. 人权宣言B. 共产党宣言C. 独立宣言D. 联合国家宣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无产者将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未来属于工人阶级,故B正确;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人权和法制,故A错误;独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故C错误;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起来,故D错误。11.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A. 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
8、义B.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 法国巴黎公社的建立D. 俄国十月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法国巴黎公社的建立,故C正确;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都不符合史实,故ABD错误。12.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单一,如印度和埃及主要种植棉花、东亚出产橡胶和锡、古巴出产蔗糖等。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根源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三角贸易C. 殖民主义政策D. 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单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历史上遭受了西方列强的殖
9、民主义侵略,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因此经济发展单一,故选C;ABD不是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单一的根源,排除。故选C。13. 1884年,英、法、德等国召开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该原则A. 承认了非洲国家主权B. 实现了非洲的民族独立C. 废除了非洲的奴隶贸易D. 加速了瓜分非洲的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柏林会议名义上是解决刚果河流域的归属问题,但实际上讨论的更多的是列强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则。故D项符合题意;ABC与其原则的实质无关,排除。14. 揭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序幕的是A. 古巴B. 海地C. 巴西D. 秘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
10、大革命影响下,海地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故 B正确;古巴、巴西和秘鲁不符合史实,故ACD错误。15. 如图是1885年某报刊刊载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A. 一战前列强间的殖民争夺B. 一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兴起C. 凡尔赛体系下隐藏的矛盾D. 九国公约签订后的世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中“这是英国人的及俄、德等瓜分世界的情景,以及材料中“1885年”这一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 世纪中期,英国通过七年战争击败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但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兴起的美、德、俄等帝国主义国家迅速发展,随即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争夺殖民地的高澜,英国
11、的殖民霸权受到冲击,因此可得出这是一战前列强间的殖民争夺,选A项;BCD都是一战后的,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排除。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A. 都是为制裁德国B. 消除了欧美列强的矛盾C. 由少数大国操纵D. 都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在大国操纵下建立战后新秩序的会议,故C正确;巴黎和会制裁德国,华盛顿会议没有涉及,排除A;“消除了”表述错误,排除B;两次会议都没有维护中国的利益,排除D。17. 列宁指出,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
12、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基于这种认识苏俄实行了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政策D. 工业化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列宁肯定了商业的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基于这种认识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故B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和货币关系,故A错误;农业集体化政策和工业化政策是苏联时期的政策,故CD错误。18. 1935年,法国总理曾说:“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让它们在非洲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够安静下来。”这一观点A. 是绥靖政策的体现B. 主张制止法西斯的侵略C. 是法西斯主义主张D. 强调争夺非洲殖民
13、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如果让它们在非洲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够安静下来。”可知,法国主张把战争引向非洲,是纵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是绥靖政策的体现,故A正确;“制止法西斯”明显错误,排除B;材料中的是法国的主张,排除C;法国并没有说要争夺非洲,排除D。19. 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议会领袖交谈时承认:“我们业已遭受进攻战争在太平洋上爆发已成事实,我们已经处于战争状态。”该言论发表的背景是A.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B. 德国突袭波兰C.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D. 日本偷袭珍珠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已遭受进攻战争在太平洋上爆发已成事实”结合所学可得出这是指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
14、爆发,故D正确;AB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20. 美苏“冷战”使得国际安全环境充满了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指A. 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B. 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C.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 雅尔塔体制长期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冷战之下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故B正确;A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雅尔塔体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排除D。21. 下表是美国三大产业发展情况(所占比重)统计表,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加大宏观调控B. 妇女运动的推动C.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D. “福利
15、国家”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时间来看,到21世纪,美国此时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的比例上升,主要是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美国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起来,故C正确;AD项不是主要原因,B项对其产业的调整没有太大影响,故排除ABD项。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该发展理念是A.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 实行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D. 坚持自由放任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制
16、定经济发展计划”指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是宏观调控的理念;“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指的是国际协调的发展理念,故C正确;“加大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指的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D错误;计划经济体制是苏联的经济模式,故B错误。23. 某学习小组围绕下列图片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研究的主题是A. 战后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B.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C. 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D.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资料“片面的经济”、“手持玉米的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等研究的主题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故D正确;图片资
17、料不涉及战后科技革命,故A错误;材料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无关,故B错误;图片只涉及苏联一个国家,故C错误。24. 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非洲本土史学家要求清除史学研究领域的殖民主义影响,建立民族主义历史学派。这反映出A. 非洲文明历史悠久B. 民主思想传入非洲C. 非洲民族意识增强D. 冷战格局影响非洲【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非洲本土史学家要求清除史学研究领域的殖民主义影响,建立民族主义历史学派”体现的是非洲的民族意识增强,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5. 面对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中国担当大国责任,在全球治理方面提出的方案是A. 求同存异的方针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C. 组建新开发银行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故D正确;AB项是50年代的,排除;C项属于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年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
19、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有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钱程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2)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持何观点?依据材料三对该观点加以解释。【答案】(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
20、;经济: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2)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城市的出现,使欧洲中世纪出现了新的阶级和新的文化;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解析】【详解】(1)“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一信息“(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得出: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贵族等级制度;由材料一信息“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得出: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2)“观点”,由材料二信息“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得出:欧洲中世纪是
21、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解释”,依据材料三信息“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有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城市的出现,使欧洲中世纪出现了新的阶级和新的文化;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在慢慢苏醒;宗教改革进一步表现在“上帝”问题的一种突破;在经历了笛卡尔以来整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到了自觉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运动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羁绊的渐进、积累的必然结果。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材料二
22、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具体主张(任举两例即可),并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答案】(1)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2)代表及
23、主张:伏尔泰君主立宪制(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卢梭主权在民(或直接民主)。作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提供了精神武器。【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信息“文艺复兴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在慢慢苏醒;宗教改革进一步表现在“上帝”问题的一种突破;在经历了笛卡尔以来整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到了自觉运用理智的阶段”得出: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等角度补充(2)“代表人物和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得出:伏尔泰君主
24、立宪制(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卢梭主权在民(或直接民主)。“影响”,根据材料二信息“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提供了精神武器等角度分析。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17501870年农村与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及其原因。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议会改革的呼声响彻英国。在此情况下,经过激烈斗争,1832年通过了议会改
25、革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对议席分配作了适当调整。取消了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选区”的议席,将之分配给新兴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第二,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第三,规定了选民登记程序,缩短了选举时间。这次改革使英国的选民由原来的43万扩大到65万,新增加的选民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城市中产阶级,打破了贵族寡头独霸议会的政治局面。一据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二所述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1)变化:1750187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超过了农村人口数量。原因:圈地运动(资本主义农业发展),使大批农民
26、被迫离开土地;工业革命吸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2)影响: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进一步瓦解了贵族政治;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完善了君主立宪制)。联系:工业革命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城市中产阶级的力量,他们要求扩大政治权力,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的发生。【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750187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超过了农村人口数量。“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工业革命吸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等角度分析。(2)“影响”,根据材料二信息“新增加的选民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城市中产阶级,打破了贵族寡头独霸议会的政治局面”并结合所
27、学知识得出: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进一步瓦解了贵族政治、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等。“内在联系”,依据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城市中产阶级的力量,他们要求扩大政治权力,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的发生的角度分析。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15世纪开始到18世纪中叶,经济全球化初露端倪,属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经济全球化形成了第一次浪潮,属第二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属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持续到现在,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三次浪潮。据方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经济全球化初
28、露端倪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导致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三次浪潮的因素。【答案】(1)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两极对峙格局瓦解;跨国公司;世界贸易组织等。【解析】【详解】(1)“历史事件”,据材料信息“从15世纪开始到18世纪中叶,经济全球化初露端倪”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新航路开辟。“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打破了各个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角度分析。(2)“因素”,根据材料信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持续到现在,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三次浪潮”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极对峙格局瓦解、跨国公司的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