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回答1、2题。1.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是()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B.地形崎岖,溶洞广布C.地表破碎,千沟万壑D.地面坦荡,一望无垠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生态脆弱D.环境恶化【解析】1选C,2选B。第1题,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地貌特征是地表破碎,千沟万壑。第2题,其形成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人地矛盾比较尖锐。“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居住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建造图中建筑形式的民居的主
2、要影响因素是()A.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B.地表形态和土壤性质C.气温和降水量状况D.植被类型和地质构造4.图中居住景观分布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A.土壤盐碱化B.洪水泛滥C.地层下陷D.水土流失【解析】3选B,4选D。第3题,图中居住景观为窑洞,这种建筑形式多出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利用高原地形和黄土的直立性而建造。第4题,图中建筑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下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乙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据图回答5、6题。5.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凌汛B.水土流失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6.造成上述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A.人口密度超过
3、该地区合理承载力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C.北部的人口密度最为合理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解析】5选B,6选A。第5题,由经纬度及区域轮廓可判断该区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6题,由乙图对照甲图不难发现,A、B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别达到了64人/平方千米、47人/平方千米,而本区合理的承载力是30人/平方千米。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回答7、8题。7.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8.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
4、组成【解析】7选B,8选A。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平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第8题,梯田的修筑明显改变了山坡的形态。在坡地上,按等高线修梯田,将坡地改为层层平地进行耕作,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也有利于水土保持。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9、10题。9.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C.南美洲
5、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10.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解析】9选C,10选D。第9题。拉丁美洲南端的盛行西风受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在东侧下沉增温,降水少,蒸发强,从而形成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阿拉伯半岛位于回归线附近,全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降水少,蒸发强,形成热带荒漠;南美洲西海岸热带荒漠因受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影响,向北扩展,逼近赤道地区;我国塔里木盆地深
6、居内陆,水汽少,降水稀少,形成温带荒漠。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判断,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一般属于水蚀荒漠化,由于南方地区水热条件较好,生态恢复速度可能较快,因此相对于风蚀荒漠化地区来说,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较弱;由于自然因素相对变化缓慢,因此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可能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慢;三江平原为湿润地区,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出现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当地荒漠化不严重;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风力较大,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知识拓展】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人类的生产活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方式不合理,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
7、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林地、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2020重庆高二检测)机械防沙措施(包括尼龙网方格沙障固沙等)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据此完成11、12题。11.相对于生物措施,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是()A.固沙速度快B
8、.对环境适应性强C.治理成本低D.需要劳动量较小12.机械防沙的原理是()A.增加降水B.提高地下水位C.削减风力D.增强光合作用【解析】11选A,12选C。第11题,生物防沙固沙措施是通过生物的生长繁殖来削弱风力、固定沙土,生物的播种、成活、生长需要较长过程,而通过挡沙墙、拦沙网、石方格、草方格、尼龙网方格等机械防沙措施固沙效果见效快;相对生物措施,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对环境适应性强,也是机械固沙的优势之一,但由于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周期,生物固沙和防沙也能在当地见效,因此环境适应性强不是机械防沙措施的主要优势;机械防沙措施的防沙工程建设成本也较高;许多机械防沙措施的固沙工程要耗费大量劳动
9、力。第12题,机械防沙是通过挡沙墙、拦沙网、石方格、草方格、尼龙网方格等工程措施防沙固沙,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工程措施固定松动的泥沙,通过阻挡、增加地面粗糙度削减风力,从而达到固沙防沙的作用;机械防沙对增加降水、提高地下水位和增强光合作用影响不大。二、非选择题(共2个题,共34分)13.下图中的分别代表不同的山脉,甲代表地形区,乙代表河流名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写出下列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山脉_,_,_,_,河流乙_。(2)乙河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这是由于甲地区存在着严重的_,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_。(3)下图为该地区由于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问题示意图,将下列选项的
10、序号填入下图的方框内。洪涝灾害增多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的主体部分为黄土高原,本小题为识记类题目,结合教材知识作答即可。第(2)题,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含沙量很大。引起该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包括地形、地质、气象条件及土质等,人为因素尽管较复杂,但可概括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第(3)题,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危害,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径流量增加,易发生洪涝灾害,同时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答案:(1)阴山贺兰山太行山秦岭黄河(2)水土流失土质疏松、易被侵蚀;多暴雨;乱砍滥伐,植被遭破坏(3)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1、(16分)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如图)。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 100千米,宽15千米。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1)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2)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3)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本特性。【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长城北部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且其北面是
12、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影响范围。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第(2)题,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防止过度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第(3)题,原因分析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答案:(1)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2)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任答一点即可)(3)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
13、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于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下图是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和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图。据此回答1517题。15.图中乙地黄土层的厚度最可能是()A.83米B.146米C.185米D.234米16.对于图中四地叙述合理的是()A.甲地适宜进行新农村建设B.乙地较丙地更适宜发展林牧业C.丙地适宜开发梯田D.丁地水能资源丰富17.若该地地壳稳定,一年后对甲地海拔重新测量,其海拔明显增加,则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乙
14、地退耕还林B.丙地森林遭到砍伐C.丁地育林育草D.甲地林地遭到破坏【解析】15选C,16选A,17选B。第15题,乙处海拔为850860米,乙处基岩高程是650700米,由此可判断乙地黄土层厚度是150210米。第16题,甲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相对较低,可以建设新农村;乙地地形平坦,更适宜建梯田,丙地坡陡,比乙地更适合发展林牧业,B项错;丙地等高线密集,坡较陡,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修建梯田;丁地位于山谷,地形相对平坦,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第17题,图示甲是黄土塬下的一条沟,一年后对甲地海拔重新测量,其海拔明显增加,可能是丙处的水土流失加剧,大量的泥沙堆积在甲处形成的;乙在黄土塬上,地形平
15、坦,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较小;丙是沟谷地形,若森林遭到砍伐会加剧其水土流失;丁在沟谷最末端,育林育草会减少其水土流失量,不会增加甲的高度;甲本身是沟地,林地破坏,会让甲地海拔更低。二、非选择题(共15分)18.(2020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6、。(1)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2)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第(2)题,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理由。赞同的理由:立足植被生长的自然条件改善、植树造林等方面分析;反对的理由:立足沙地存在的久远性、自然条件改善的局限性、人类活动可能加剧干旱等方面分析。答案:(1)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2)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