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956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新二中2019至2020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命题人:张鑫一、选择题:本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卿大夫封地:卿大夫长子,长孙A.B.C.D.2.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

2、1.7公里)的都城建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3.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3、.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中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6.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确立

4、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7.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8.唐代宗时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门下省B.中书省C御史台 D尚书省9.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却可以“为知己者死”。但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

5、权。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正统化B.小农经济的发展C.专制制度的加强D.科举制度的僵化10.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11.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12.“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

6、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于是他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理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1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经典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14.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

7、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15.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16.钱穆认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

8、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17.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18.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9、这表明中书省(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19.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20.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10、)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D.德国强租胶州湾21. 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马关条约开商埠B.辛丑条约拆炮台C.革命党人在武昌首义D.国民政府迁都到重庆22.某一学者评论甲午中日战争说:“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在当时,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实力超过中国B.中国洋务运动失败C.清政府

11、的腐败无能D.中国军事实力落后23.历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则称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世界大势”是指( )A.工业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B.英国对世界殖民帝国的追求C.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延伸D.农民阶级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24.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Victoria)女王。她在位的64年间(1837 -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 “日不落帝国”时期。下列属于她统治时期英国发生的大事有( )A.英国发动了两次对华的鸦片战争B.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C.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

12、机车D.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25.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英国方面要求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缴纳。这说明南京条约( )A.反映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要求B.导致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26.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没有直接从山海关向北平发动进攻,而是选择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开始攻打北平。这可能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着一定的关系( )A. 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27.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

13、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D.监察官员能力有限二、非选择题:共4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 材料二 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

14、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影响。(8分)29.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15、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 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内阁首辅的基本职权是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及以后,军机大臣的基本职权是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请冋答:1.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 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2.根据材料二,分

16、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2分)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4分)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4分)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

17、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1. 比较材料一、二条约内容,归纳条约内容的异同。(6分)2.请结合材料三,说明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的表现。(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高新二中2019至2020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答案命题人:张鑫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宗法制的内容只有嫡长子才有继承权,所以一定能成为大宗享有直接继承权,周王室正妻所生之

18、子中只有嫡长子才可能成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卿大夫长子,长孙未必是正妻所生的嫡长子并不以具有直接继承权,所以答案选D。点评:宗法制的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所以确定一条切实可行的原则也就成为继承权利的关键,“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原则在中国古代是主要原则,但各个不同王朝也因各自不同情形并未完全遵守这一原则。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对都城边长的严格限制,说明了分封制之下严格的等级关系,C项正确;A项中“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和D项“以宫殿、庙坛为中心”材料都没有体现;西周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不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19、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朝议来看这是考查中央政权组织所以排除A,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然而对于军政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所以答案选B。C、D不符合题意。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周朝的分封制,“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是指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不是地方制度,故A项错误;以血缘为纽带的是分封制,故C项错误;秦朝是第一个封建王朝,分封制实施于

20、奴隶社会的周朝,故D项错误。分封制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属于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制打破了血缘关系,由皇帝任免官吏,属于官僚政治。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地方吏治。题干中汉宣帝的话反映了地方吏治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B项;汉代之后各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各有特点,并非与汉代完全等同,排除C项;D项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6.答案:A解析:7.答案:D解析:本题易错选B项,原因是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原意。唐代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重科考成绩,而缺乏对所选拔官吏品行的考核,唐太宗敏锐地觉察到这一制度的弊端,认为即使所选拔官吏因腐败失职得到惩处,也难以弥补他们给人民造成的闲苦

21、。故这里唐太宗强调的是从选官源头上注重品行,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选官应注重品行,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A、C两项虽是从不同角度据材料得出的认识,但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主旨,故排除。8.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皇帝同意王锷兼任宰相,但被给事中李藩驳回。由此可知,李藩行使的是封驳审议的职责,属于负责监察的官员,A项正确。宋朝枢密院掌军事,B项错误;明朝的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没有驳回诏书的权力,C项错误;清朝军机处的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D项错误。9.答案:C解析:10.答案:B解析: 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可以看出,这一类官员是

22、皇帝的内侍机构的官员,不是中央级的行政机构的官员,与此相符的是D项。A、B、C三项都是中央行政机构的官员。12.答案:A解析: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此后组成的“特别的政府部门” 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1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材料中军机处的整个工作流程可以看出,军机处所阅奏折起到的作用只是参考,最终的决定权是在皇帝,军机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14.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皇帝对起居注的“监管

23、”日益严格,直至停止编幕起居注,这反映出皇帝对职业史官的戒备和严格约束,它实质上是皇权加强的表现。A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说法错误。故选B项。15.答案:C解析:材料中“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程度随着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而不断强化,故C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发展。16.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斗争的问题,君权与相权“互为节制”,题干要求选择的是与此相违背的选项。明初废除丞相制度,而后来设置的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军机处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所以答案为D项。明朝以前都有相权的存在,因此排除A、B、C三项。17.答案:A解

24、析:本题考査科举制度。依据“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等分析可知.本题选A项。18.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政治制度。据材料信息可知,元朝的中书省规定三日一次上奏事情,由中书省的首领定时安排需要商议的事情,逐项进行讨论,如果事关重大,并且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要据实上奏皇帝,说明中书省的商议是集体议决,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故选择B项。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立的机构是清朝的军机处,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对权力的分割问题,且中书省的设立不是强化相权,C项错误; 材料信息明确说明是重大的事情且意见不统一时才禀报皇帝,D项与材料不符。19.答案:B解析:材

25、料中的现象是由于中国周代的宗法制所以导致的,在宗法制条件下,立长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所以才出现了材料中的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的现象,故答案选择B项。2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火烧圆明园。从材料“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法国人与其英国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可以看出是指火烧圆明园,故选B项。21.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到“海上国家”“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结合所学吋知,马关条约开放了重庆、沙市等作为通商口岸,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错误。22.答案:C解析:题干中“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反映了学者认为中国实力强于日本,故A项

26、错误;中国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是表现,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题干中“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结合甲午战争战败的史实,故C项正确;题干中“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推知中国军事实力不弱,故D项错误。2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完成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急于开拓市场和掠夺原料,故A项正确。24.答案:A解析:英国发动了两次对华的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60年,故A项正确。2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贸易”“贸易机构”“公平”“进口关税”可知,南京条约反映了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27、后向中国输出商品、打开市场的要求,故A项正确;B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鸦片贸易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排除C项;南京条约损害中国司法主权主要体现在英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题干未体现,排除D项。2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辛丑条约允许列强各N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口本直接从山海关进攻北平可能会与其他列强发生冲突,故不选山海关而是宛平城,C项正确;A、B、D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合。27.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都是由中央任免并为中央服务的,其权力与职责无人监督,故易出现贪赃枉法的情形,C项正确。A

28、项中“效能有限”,D项中“能力有限”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仅指出了这种现象出现的表面原因,未从根本上去解答此问题,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监察制度二、非选择题28.(1)历史背景:武王伐纣,西周建立;井田制的实施;宗法制的影响;为了扩大疆域、巩固统治。(4分) (2)分封制的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统治的长期稳定。 郡县制的影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8分)29.(20分)答案:1.措施: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

29、,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8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皇权加强。(2分)2.主要原因: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3.否,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律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负责皇帝谕旨的传达。(4分)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4分)解析:从秦朝、西汉、唐朝、宋朝到明清,宰相的权力逐步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直至强化到顶峰。30.答案:1.同: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2分)异: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4分)2.新阶段的表现: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4分)3.趋势:列强在华享有的特权逐步扩大;从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步转向控制中国政府,实行“以华治华”。(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