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七单元的第一篇。本文是一首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古诗,作者苏轼以精炼的文字展现了一场急来骤去的西湖雨。文章既有写景的语句,又隐藏人物内心活动,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很好的范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来源:Z+xx+k.Com【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词析句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感受疾风骤雨之
2、美和诗人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教学难点】来源:Z*xx*k.Com学习品词析句的方法,感受诗的美,爱上古诗词。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古诗,初步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ZXXK一、导入新课:1、这首歌的歌名是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是由王菲演唱的,歌声十分优美动听,可惜。我们知道古诗古词原本就可以配合音乐用来歌唱,古诗词的韵律十分优美,而现代音乐与它完美的结合起来就更能把古诗词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但愿人长久这首歌的曲调比较-你知道为什么吗?2、除此以外你对苏轼还了解多少?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苏洵之子。嘉佑进士。与父苏洵弟苏辙
3、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3、今天我们就穿过时光隧道,跨越900年的历史与宋朝这位大文豪苏老先生相会,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这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二、初学古诗,自己理解:1、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 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个醉该如何解释(似醉非醉)是不是这样解释呢?学完这首诗后我们就能知道了,谁来把这首诗读一下。来源:学。科。网3、学生自己理解古诗意思。三、师生交流,理解诗意: 学生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四、咬文嚼字,感悟诗的意境美,文字
4、美:1、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动态多:翻、遮、跳、入、吹2、师:你觉得诗句写得美吗,为什么? 来源:学科网ZXXK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有声:翻墨,跳珠,风来。有色:黑云,墨,白雨。有动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动:黑云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画出了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五、激发兴趣,吟读成诵:1、师:你们能不能把它读好了呢?自己练读。2、品读。六、师生总结,扩展延伸: 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读苏轼写的另一首诗饮湖上初睛后雨,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点。有什么学生自读。教师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七、作业:1、背诵古诗。2、抄写古诗,并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所描绘的意境写下来。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