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259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济宁市育才中学2018级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线上模块考试历史试题第一卷 (45分)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1.有学者认为,西周实行以“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封体制,与秦朝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这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变动的基本趋势是A. 从贵族制走向官僚制B. 从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C. 从世袭制走向选举制D. 从封邦建国走向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封体制”“秦朝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下地方有很大的独立性,而秦朝统一全国后专制主义的统治下通过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变动的基本趋势

2、是由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贵族的问题,材料主要强调的基本趋势是从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选举制的信息,并且不符合史实,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了周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变动的趋势是从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而分封制到郡县制是其具体的政治制度,而不是政治制度变动的趋势,故D选项错误。2.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从九卿到六部的演变情况。这表明A. 行政权力增强皇族特权削弱B. 地方权力增强中央权力削弱C. 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D. 世卿世禄向科举取士的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九卿到六部

3、,可以看出“掌亲属”的“宗正”、“掌宗庙礼仪”的“奉常”等与皇家事务有关职能的官吏在六部中无从体现,因为六部主要负责国家行政事务的具体执行,这反映了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卿侧重于皇帝事务,而六部则上升为分类处理国家政务层面,没有体现行政权力增强皇族特权的削弱,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卿和六部是中央机构,无法体现地方权力增强中央权力削弱,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科举制和世卿世禄制度内容,故D选项错误。3.宋代司马光罢相时市人为之叹息,他再次当政时,市人为之额手;后来金人入侵,李纲被罢职,太学生陈东纠集学生抗议,市人加入者也甚众多,这反

4、映出宋代A. 市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B. 传统社会秩序已被打破C. 士子与政府间矛盾尖锐D. 知识阶层社会基础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太学生陈东纠集学生抗议,市人加入者也甚众多”可知,知识阶层受到很多市人的支持,说明知识阶层社会基础扩大,故选D;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士子与政府间矛盾尖锐,排除C。4.下表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时期层级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州、县A. 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B. 政区层级的调整提高了地方的自主性C. 州的地位

5、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演进趋势D. 上层趋稳、下层剧变是古代地方行政改革的特征【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行政区划变化可以看出,县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没有变化,各个朝代基本上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改动,因此可以看出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A正确;调整降低了地方的自主性,排除B项;州是由高到低的阶段,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5.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由此可知,清代知县的任期状况A. 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B.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C. 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D. 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答案】A【解析】【详解】知县的平均任期不断降

6、低,不利于地方长官的长久治理,故A正确;材料不能反映中央集权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与吏治的清明无关,也不能保证官员的清明,排除C项;与列强入侵无关,排除D项。6.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的国防战略逐渐由原来的重“塞防”轻“海防”转变为“海防”和“塞防”并重,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A.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 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 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 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变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而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故A项错误;1875

7、年重视海防和塞防是基于海疆和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B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与清政府的海防和塞防无关,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7.有学者认为清王朝的覆亡“很大程度上是自我崩溃的结果”,因为“军队、士绅、官员、满族是清朝统治最重要的支柱”,“辛亥前夕已全部动摇”。这一观点A. 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B. 淡化了辛亥革命的意义C. 夸大了清末新政的弊端D. 强调了外来文化的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学者的分析,清政府的覆亡“是自我崩溃”,“辛

8、亥革命前夕”,清政府内部军队、士绅、官员等支柱“已全部动摇”,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淡化了辛亥革命对社会改造的作用,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提及洋务运动与清政府的“自我崩溃”的关系,A选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清末新政的弊端及其与清政府“崩溃”和“动摇” 的关系,C选项错误;外来文化的冲击不符合“清政府的自我崩溃”,D选项错误。8.年画能反映一定时期的时代风貌。如图是宣统三年创作的年画北京失守宣统逃走,该年画A. 是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真实再现B. 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已被推翻C. 说明革命新军已经控制了北京D. 折射出民众对反清斗争的支持【答案】D【解析】【详解】宣统三年是1911年。从材料可以看出反映了人

9、们对清政府统治的反对,折射出民众对反封建斗争的支持,故D符合题意;当时宣统皇帝并没有逃走,北京也没有失守,材料不是社会现实形势的真实反映,故A不符合题意;1911年君主专制统治并没有被推翻,故B不符合题意;1911年,当时革命新军并没有控制北京,C不符合题意。故选D。9.如表是南京国民政府关于国旗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1928年党国旗使用条例草案除对悬旗、降半旗、旗帜收藏和折叠等项有详细规定,还禁止党旗、国旗作为商标、装饰,禁止在上面涂写,更不许侮辱损毁1934年新修订的党旗国旗制造使用条例添加各级党部会同警察机关指导纠正旗帜使用的规定1935年制售党国旗商店管理办法增加制售旗帜商店须经政府核准

10、的规定A. 动员民众参与抗战B.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 塑造民众的意识形态D. 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答案】C【解析】【详解】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表格中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对“党旗国旗制造使用”的规字,“从材料中的“禁止党旗、国旗作为商标、装饰,禁止在上面涂写,更不许侮辱损毁”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在通过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来塑造民众的意识形态,故C符合题意;全面抗战于1937年爆发,且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忽视发动群众,故A不符合题意。B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周恩来曾说:“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

11、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状态可以保持不变。”周恩来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是维护A. 中英关系的大局B. 香港的繁荣稳定C. 中国对香港的主权 .D. 亚洲地区和平【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状态可以保持不变”反映出中国政府只承认香港受英国暂时管理,而非英国的属地,是要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1.1952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指出,“我们深信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南汉宸指示中国代表团,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中国和英法等国签

12、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这反映出A.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外贸发展C. 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D. 中国经贸政策突破意识形态因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952年”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同英法等国签署贸易协定的做法,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经贸政策和行动已经突破了意识形态因素,D选项符合题意; 中国和西方国家签署贸易协定,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分化”,A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方提出的,B选项错误;中国和英法签署贸易协定的活动,不能体现出美国在西方影响力下降,C选项错误12.居住在雅典的移民有可能拥有某种特权,但是要想拥有公民权通常很难;而罗

13、马帝国的皇帝卡拉卡拉于 212 年宣布帝国所有的自由民都享有罗马公民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雅典对公民的政治素质要求更高B. 古代罗马比古代雅典更民主C. 罗马帝国公民比雅典公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力D. 反映了二者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手段的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希腊通过限制公民权的获得来维护城邦的利益,而罗马通过扩大公民权来维护罗马的统治,体现出二者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手段的差异,D正确;材料没有对二者对公民素质的要求进行比较,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主的内容,没有对民主进行比较,排除B项;没有比较,无法得出C项的内容,排除。1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中,1701 年颁布王位继

14、承法。 该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 使国王和内阁相互制衡B. 扩大议会的权力C. 制约国王的行政权D. 剥夺国王的行政权【答案】C【解析】【详解】国王所做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是对行政权的限制,故C正确;ABD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14.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 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A. 众议院更能反映民众的参政热情B. 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C. 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D. 参议院充满理性【答案】C【解析】【详

15、解】“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是指利用两院的机制达到权力制约与平衡的目的,故C正确;材料并不只讲众议院,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二者权力大小进行比较,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参议院的理性,排除D磺。15.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肯定农民和资产阶级剥夺、购买教会和贵族的土地和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人人有自由和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这表明法国民法典A. 以法律方式维护了法国革命的成果B. 旨在打击王党复辟维护共和政体C. 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D. 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肯定农民和资产阶级剥夺、购买教会和贵族的土

16、地和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人人有自由和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农民和资产阶级剥夺、购买教会和贵族的土地和财产的合法性,维护了法国革命的成果,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打击王党复辟维护共和政体”,B错误;据所学可知,法国民法典规定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废除封建特权,摆脱教会控制,以及人身自由、契约自由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基本原则,与拿破仑军事独裁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法国最终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是1875年宪法,D与题意无关。【点睛】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意义:1.法典规定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废除封建特权,摆脱教会控制,以及人身自由、契约自由和私有财产神

17、圣不可侵犯等基本原则;2.法典排除封建法规,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这些基本原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3.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法典,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树立了典范。第二卷(55分)非选择题16.郡县制是封建社会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举措,也是官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步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王夫之认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

18、之滋也多矣”。分析材料,以“制度创新与社会转型”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论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 观点 郡县制的推行促进了社会转型论述:郡县制实行垂直管理而非层次管理,从而使君主有效地控制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下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而非贵族世袭,从世官到流官,打破了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专制主义的形成。总之,郡县制的推行(顺应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趋势,加分)促进了社会转型。(说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加分)【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制度创新与社会转型”在材料中所体现的是郡县制对推动社会转型起到的作用,结合所学概括郡县制所产生的影

19、响即可。17.如图1、图2、表格分别是不同时期行政区划分布示意图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表:唐朝元和年间府州县数量统计情况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共计府2121222113州2729192933192513873330县13519611017416160532471893141551总计16422613120419681652982293881894(1)指出图1西周行政区划体制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2)与图1比,说明图2秦朝行政区划体制的意义。(3)比较图2和表,说明如表反映出唐朝行政区划体制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答案】(1)特征:方国,诸侯国与周王室

20、仅是松散的臣属关系,尚无统一的行政区划。政治因素:西周实行分封制,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2)意义:郡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郡县的划分适应了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和发展不平衡的需要。(3)变化:州县在南方的设置明显增多。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战乱及经济的衰退促使大量人口南迁;江南的持续开发,经济重心南移。【解析】【详解】(1)通过图片中西周诸侯国的名称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这一时期行政区划体制特征主要体现为诸侯国与周王室是松散的隶属关系,没有形成统一的行政区划。政治因素主要是三代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21、。(2)通过图片可以看出这是秦朝的郡县制度。意义在政治上可以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和经济上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等角度回答。(3)关于“变化”,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唐朝时期行政区划上南方的数量明显开始多于北方。关于“原因”,从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角度去回答。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表材料二 民国政府为争取关税自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民国北京政府于1917年公布了国定关税条例,将进口商品分为必要品、资用品、无益品和奢侈品,并规定了差等税则。1928年国民政府又颁布中华民国海关进口税则,规定差等税率,按照货物性质分别增高,由7.5到27.5。南京国民政府与各国签订关税条约和友好通商条约后

22、,规定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所以立法院于1930年颁布民国十九年中华民国海关进口税税则,1931年颁布海关出口税则,又于1934年颁布修正海关出口税则。民国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法制初探(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生丝出口剧增反映出中国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2)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政府所做努力呈现的特点并做出简要评价。【答案】(1)趋势: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2)特点:加强政府立法;以争取关税自主为目标。评价 积极: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保护了民族工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消极:民国政府出于维护统治的

23、目的,不能摆脱对帝国主义的依靠,不可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现实。【解析】【详解】(1)趋势: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被卷入世界市场,并由此可概括出答案。(2)特点:根据“民国北京政府于1917年公布了国定关税条例”得出加强政府立法;根据“民国政府为争取关税自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得出以争取关税自主为目标。评价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概括,可从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保护了民族工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概括其积极影响。可从民国政府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不能摆脱对帝国主义的依靠,不可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现实等方

24、面概括其消极影响。19.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去伪存真是其中的关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美国的哈勃周刊和论坛杂志分别撰文,认为:“日本代表着现代文明,中国代表着野蛮或者至少是一种没有希望的过时的文明。 ” “战争确实具有广泛的意义它是进步与停滞不前之间的一场斗争。 日本的胜利意味着现代文明扩大到朝鲜,以及她的财富向世界开放。 相反,中国的胜利意味着继续延续朝鲜的无能。 ”材料二 “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

25、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甲午战争开始后日本发表的讨清檄文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概括材料一、二的观点,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进行反驳。【答案】材料一观点:先进文明应该征服落后文明。材料二观点:甲午战争是讨伐满清不是针对中国人民。反驳材料一观点: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日本干涉朝鲜内政、进而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该观点目的是为侵略战争制造理论依据,为其发动侵略战争作辩护。日本虽然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其近代化过程是建立在对亚洲国家侵略、掠夺基础上的,打断了亚洲国家的正常发展进程;近代中国虽然在社会转型中落伍,但中华文明源远

26、流长,影响深远,生命力强大。 反驳材料二观点:该观点刻意夸大和激化满汉矛盾,为侵略战争制造接口。把日军描绘成从满清统冶下拯救中国人民的解放者,以争取日本人民的支持;企图利用中国国内的民族矛盾来消弭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以此削弱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反抗斗志。掩盖了那个时期满清政权就是中国政府、清朝臣民就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事实。【解析】【详解】根据“日本代表着现代文明,中国代表着野蛮或者至少是一种没有希望的过时的文明。 ”可得出材料一观点是先进文明应该征服落后文明。根据“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得出材料二观点是甲午战争是讨伐满清不是针对中国人民。结合所学可得出反驳材料一观

27、点: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日本干涉朝鲜内政、进而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该观点目的是为侵略战争制造理论依据,为其发动侵略战争作辩护。日本虽然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其近代化过程是建立在对亚洲国家侵略、掠夺基础上的,打断了亚洲国家的正常发展进程;近代中国虽然在社会转型中落伍,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生命力强大。 结合所学可得出反驳材料二观点:该观点刻意夸大和激化满汉矛盾,为侵略战争制造接口。把日军描绘成从满清统冶下拯救中国人民的解放者,以争取日本人民的支持;企图利用中国国内的民族矛盾来消弭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以此削弱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

28、反抗斗志。掩盖了那个时期满清政权就是中国政府、清朝臣民就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事实。20.2020年中国人民谱写了团结起来抗击新冠疫情的赞歌,成功经验值得总结。1745年2月,首个牛瘟病例在埃塞克斯郡被发现。英国政府于1745年11月25日颁布首个针对埃塞克斯郡这一郡枢密令,提出了应对措施。后来,在议会的授权下,枢密院不断发布新的枢密令。1746年12月,英国政府应对牛瘟的政策框架基本成型,此后,英国政府又陆续颁布多个枢密令,或对旧有规定做出改动,或制定新的措施,不断完善以上这个框架。尽管英国政府出台了众多措施来遏制牛瘟的传播,但效果并不理想。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任有权英国牛瘟与政府干预(17451758)从英国的国家体制的角度分析其应对“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结合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答案】原因: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三权分立使行政效率低下;启示: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维护人民利益;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解析】【详解】根据“从英国的国家体制的角度”可结合英国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角度概括;同时也可从国家体制的运作角度概括原因。启示:根据所学可得出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维护人民利益;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