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导学案》2015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讲义.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406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2015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导学案》2015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导学案》2015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导学案》2015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导学案》2015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导学案》2015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讲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导学案》2015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讲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导学案》2015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讲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导学案》2015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讲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学会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作为衡量标准,评价人类的行为是否合理。1.结合教材图6.1和图6.2,了解不同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总结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结合教材案例1,了解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结合教材“活动”,了解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结合教材文字材料,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教材图6.7,了解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分析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结合教材图6.6,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和类型;结合教材,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

2、问题分布的地区差异,知道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3.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据教材图6.12,结合具体案例掌握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三个内涵和原则,并区分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同。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分布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危害。3.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本节主要从人地关系这个传统问题入手,对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历程进行讲述,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环境关系的实质。教学中要按照追溯人地关系的演变(过去)环境问题的表现(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未来)这样一条主线展开,重点把握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在时间轴上的变化

3、、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以及理解人地关系。对于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教师要多搜集具有代表性的人地思想观点,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人地思想的特点。结合教材“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产生的不利影响。对于环境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结合教材图6.7,分析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及表现;结合教材图6.8,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的类型及成因;结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发展道路,从经济发展模式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教材图6.9、图6.10和图6.11,分析城乡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分布的差异。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乡村地

4、区或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而城市地区或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并不是说乡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只有生态破坏没有环境污染,城市地区或发达国家只有环境污染没有生态破坏。同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发达国家在全球性环境问题保护中应该负主要责任的原因。本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联系21世纪议程并结合教材“活动”第1题,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核心思想;结合教材图6.12“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让学生分析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认识:以生态持续发

5、展为基础,以经济持续发展为条件,以社会持续发展为目的。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活动”第2、3题或其他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产生活中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加深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理解。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采集渔猎时代自然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农业文明时期自然人地关系局部出现不协调。3.工业文明时期自然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和。(2)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表现(1)资源短缺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表

6、现: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2)生态破坏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表现: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的盐碱化、森林锐减等。(3)环境污染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4)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a.全球性与局域性差异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有、臭氧层的破坏、热带雨林的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等。局域性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b.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城市:主要表现为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污染物集中。乡村:主

7、要表现为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发达国家:以为主过分消耗资源。三、走向人地关系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问题。2.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3.内涵(1)持续发展(基础)。(2)持续发展(条件)。(3)持续发展(目的)。4.原则(1)原则。(2)原则。(3)原则。【答案】崇拜改造征服物质能量超过超过自净能力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发展生态经济社会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1.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

8、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2.如何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示】环境污染指人类向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导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3.为什么说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提示】因为环境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探究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互动探究阅读教材的文字材料,结合人类发展历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你能判断图中a、b、c、d四个阶段中分别代表的人类文明进程及人地思想吗?【答案】a:采集渔猎时期崇拜自然;b

9、:农业文明改造自然;c:工业文明征服自然;d: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2)下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这座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是怎样的关系?这个时代符合人类发展历程图中的哪一阶段?试说明理由。【答案】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此时代为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的采集渔猎时代,因此为图中的a阶段。(3)吕氏春秋义赏:“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句话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这一思想出现在人类发展历程图中的哪一阶段?【答案】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人类逐步有了保护生物的主张,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农业文明时期。【点拨】人地关系思想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演变

10、,总体上是由和谐到不和谐再到追求和谐。归纳总结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人地关系生产力水平特征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水平水平低下不断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活动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续表人地关系生产力水平特征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人地关系恐惧和依赖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谋求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人口数量十分有限开始迅速增长人口膨胀不断激化人口急剧膨胀

11、环境问题不严重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公害泛滥,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探究二直面环境问题互动探究1.阅读教材图6.7,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为什么要不断扩大耕地面积?【答案】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2)人们通过什么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答案】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缩小牧业、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采取了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导致植被被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2、。(3)这些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答案】围垦湖海、填塘塞河会破坏水利,使水产减少,还会导致河湖的蓄洪、泄洪能力降低,加剧洪涝灾害;开垦草场导致牧业缩小、草场过载、植被破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这些影响会破坏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恶化,而且这些影响在短时期内不能被消除。(4)耕地面积是扩大了,但是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解决了吃饭问题,反而越来越贫穷。讲讲其中的原因。【答案】该地区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结果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不但解决不了原有的问题,反而产生了更严重的

13、环境问题、经济问题。2.阅读材料和教材图6.11,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漫画分别表示哪些环境问题,其中属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答案】上面四幅图分别表示水污染、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图和图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2)为什么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环境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答案】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仅仅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在这种发展观念的支配下,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其结果必然导致环境问题的出现。(3)为什么

14、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不可取?【答案】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是一种片面的发展,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这种经济增长既没有考虑资源的长远价值,也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其代价是昂贵的,也是惨痛的。所以,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不可取的。(4)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哪个更严重?其原因是什么?【答案】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要比发达国家严重。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科技水平,发展中国家没

15、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在环境问题发生的时候不能及时解决;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点拨】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行为,表现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差异。归纳总结1.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原因典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任意排放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噪声污染

16、交通、工厂生产等噪声无形杀手续表环境问题原因典例环境污染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赤潮、日本水俣湾事件、墨西哥湾石油泄漏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2.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对策表现分布成因危害对策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森林面积大量减少极冰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城市;使各地干湿状况变化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开发新能源酸雨pH5.6西欧、北欧、北美

17、、日本、我国南方地区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借助大气环流输送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对燃料脱硫处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鼓励使用新能源臭氧层破坏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制冷剂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加,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危及海洋生物生存;导致全球变暖禁止或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人类占据了生物的生存空间,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退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建立自然保护区国际水域污染北海、地中海,国际河流上游工业、生活废水污染海洋,国际河流上游污染,石油航线附近石油泄漏破坏海洋生态与海洋水产

18、业;影响河流下游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及健康废水处理后排放,对石油泄漏要及时治理3.环境问题表现的地域差异(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

19、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其环境大为好转探究三可持续发展互动探究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基础是,条件是,目的是。【答案】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2)在该复合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变革的是什么?【答案】人。因为人类管理和调控各个系统,人的调控处于该系统的核心地位。人类的行为方式(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3)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将会出现怎样的

20、后果?【答案】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失调,经济不能实现长久发展。(4)对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治理,为什么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答案】因为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和能源,排放的废弃物占世界绝大部分,对全球的环境影响最大,是世界有限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污染源,是目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者。因此,发达国家在对环境问题的治理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应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治理环境问题。【点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体系,涉及社会、经济、生态三大系统,不同系统所处的地位不同,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归纳总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1

2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

22、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回答12题。1.材料中戏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A.采集渔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D.后工业化时期【解析】戏词中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活动。【答案】B2.下列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解析】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破坏。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20世70年代才提出的。【答案】C3.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代表系统,B代表系统,C代表系统,D代表。(2)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包含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其实质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3)可持续发展强调性,因而提出“着眼全球,从区域着手”的口号,其决定因素是图中字母。(4)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字母所代表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和原则。【答案】(1)社会经济生态人的管理调控(2)人口资源环境(3)全球D(4)A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答案】农业文明时期生态破坏城市与乡村差异经济持续发展持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