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答案一、(每题3分,共9分)1. A 2. D 3. C1.试题分析:B项,“舞剑健身”的说法不当,文中是以祖逖闻鸡起舞的例子,证明“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的观点。C项,因果不当,由原文“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可知,原因是“功名”与“公鸣”谐音。D项,范围扩大,“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的是重明之鸟,不是刻铸于门上,而是刻铸后“置于门户之间”。2.试题分析: D项,强加因果,“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文中以山海经中山经和艺文类聚鸟部的内容为
2、例是为了说明“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的观点。3.试题分析:C项“鸡在古人心目中对位比凤凰高”推断错。文中只提到“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并不能由此推断出“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二、(4题3分;5题5分;6题4分)4. D“2013年国家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表述错误。我国从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5. BCA项,“国家还会开放三孩政策”于文无据;D项,太绝对,强加因果;E项,“但更多的是肯定的态度”表述错误。6.延长生育假,加大对生育的财政投,切实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和休息权;出台对新出生孩子家庭、特别是生育二孩家庭的奖励政策;加大日托和幼教投
3、入,让普通家庭能享受便利、平价而优质的日托和学前教育服务;采取适当措施增加二孩家庭的收入。三、(79每题3分;10题10分;共19分)7. B 8. D9. C选项“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对应信息在第四段。可见作者是在后来才知道李台州“至孝”的故事,而非“素来仰慕”。10.(1)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采分点:“秩满”,官吏任期届满;“东”,名作状,向东,往东;“所经”,经过的地方,(所+动词的结构相当于名词性短语);“然”,这样;“竟”,始终,最终,终于。)(2)像李台州,他的事迹和朱寿昌难道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
4、通吗?(采分点:“若”,像;“岂”,难道;“兹”,这;“谓”,所说;“于神明”,和神明,状语后置。)【参考译文】李台州名宗质,字某,是北方人,不知道是哪个郡邑的。母亲姓展,是他父亲的妾,生下宗质后遭遇靖康年间的动乱,母子失散了,宗质凭着父亲的官职得到荫赏,(宗质)长大以后,到达做官的所在必定到处寻找母亲,没有找到,姻亲司马季思到蜀地去做官,宗质说:“我寻找母亲,东南地区没找到,一定在蜀地吧?”于是(宗质)跟随他到西部去,乘船经过各个州,像是县或者是村市,一定登上岸边,走遍这个地方大声呼叫,喊道:展婆,展婆。到了傍晚,才哭着回去,不吃饭,司马家的人很同情他,一定(多方)宽慰告诫他,(他)才一边哭
5、着一边勉强吃点东西。等到季思任职期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到了荆州,仍然这样。每天早晚号叫呼喊,咽喉疼痛,身体疲惫,(在茶楼)稍事休息,(伤心地)流泪。坐了一会儿,一个讨饭的老妇人来到他的面前,作揖说:“官人给我一文两文钱吧。”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并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喝完茶以后,(宗质)询问老人的家乡姓氏。老妇人勃然大怒说:“官人能给我多少钱,为何猛然问我姓名?我不是要饭的人。”宗质起身,更加恭敬,道歉说:“我十分惶恐,犯上忤逆了阿婆,希望(您)能停止生气,试着说一说,又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或许是乡邻或亲族,我愿意倾囊为阿婆馈赠财物。”老
6、妇人高兴地说:“我的姓氏很特别,不能说。”宗质极力恳请,(老妇人)忽然说:“我姓展。”宗质惊讶地站起来,抱着她,大哭道:“夫人,(您)是我的母亲啊。”老妇人说:“官人不要错了,我儿子有可以验证的标记,(他的)右腋下有一个紫色的痣,大小如杯子。”宗质跪拜说:“是这样的。”(宗质)露出右腋给她看,于是母子拥抱在一起哭泣,周围观看的人有几十甚至上百人,(他们)都一边叹息一边流泪。宗质背着他的母亲回去,季思和家人孩子也为(他们)哭泣,从此以后迎养母亲孝顺奉养十多年,母亲在高龄寿终,那时宗质也已经白头了。宗质乾道庚寅年间做洪倅,我当时是奉新县县令,多次拜见他,不知他们母子之间的这些事情。第二年,我到中都
7、做官,宗质回到朝廷,被授予台州知州。朝中人士说:“李台州,是曾觌(d)的亲家,曾觌没有儿子,把台州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我见了一次不敢见第二次,也不曾知道他的孝顺。十七年后,李台州已经去世,我和丞相京公一同做宰掾,谈话间,京公对我说起李台州母子的事情,我八岁的时候,先太夫人(即母亲)去世,我终身抱憾。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哭泣不能停止,感动并且为他作传。称赞说:孔子说:“孝悌达到极点是和神明相通的(意为真正能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道做到尽善尽美,就会感动天地神明)。”像李台州,生下来就不知道失去母亲,但成年以后知道寻找母亲,寻找母亲却找不到,找不到却不懈怠,走遍半个天下,到老了才找到。昔日苏东坡
8、歌颂朱寿昌,至今人们都咏叹歌颂并以为美谈。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如果不是至孝怎么能感动天地神明,不是和神明相通怎么能找到母亲?我每次对士大夫们说起这件事,听到的人必感动得哭泣。人们谁没有母亲?有母亲的人谁没有这样的心呢?他们有母亲,未曾失去母亲,有母亲,不用等待寻找母亲,母亲健在有的人却忽视并且不尊敬她,亦或者违背甚而不爱惜(她),他们这是什么心啊?四、 (11题5分,12题6分,共11分)11. ADA项“萧瑟凄凉”与诗歌首联第一句意境不符。D项“千村杵”是作者想象,不是实写。12.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思乡之情,孤
9、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五、 名句默写(共6分)(1)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六、(1319每题3分,20、21每题6分,共33分)13.D “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一般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句中使用正确。“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句中是说“真相”和“说法”,对象不当,且不合语境。“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句中使用的是后一个一项,使用正确。“形
10、同陌路”,指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句中说的是“不同国度的写书人、译书人和读书人”,对象不当。“生机盎然”,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一般用于比喻花草树木。句中说的是“技艺”,对象不当。14.B第一句中,呕心沥血:用尽心思。句中使用正确。第二句中,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此处形容“大小石窟”,不符合对象的特点。第三句中,顺风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句中使用正确。第四句中,抛砖引玉:敬谦错位,这是谦词,不能用于别人。句中形容“校长”,错误。第五句中,“泥沙俱下”指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和事物混杂在一起。句中正确。第六句中,“嗤之以鼻”指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望文生义。15. C16. D 置:放弃17. B18 .B19.D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高足”是敬辞,此处应用谦辞。B项“拜托”是敬辞,多用于托人办事。C项“从速”,抓紧时间,赶紧(做某事);语气是命令式的。20. 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昆虫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昆虫苏醒和春雷无关 惊蛰前后之所以会有雷声惊蛰雷声的出现惊蛰并不一定都有雷声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21.认清师资问题的本质在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不一定能解决体育美育师资匮乏问题。解决体育美育师资匮乏问题,不一定能消除教育不均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