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是有关葡萄酒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汁装入量大约是发酵瓶空间的2/3B. 应先除去葡萄枝梗,然后反复冲洗葡萄C. 酵母菌可以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生长繁殖D. 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答案】B【解析】【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变酸的葡萄酒表面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形成的。【详解】A、葡萄汁装入量大约是发酵瓶空间的
2、2/3,可以防止发酵产生的液体将瓶塞冲开,A正确;B、为防止杂菌污染,应先冲洗,再去处枝梗,B错误;C、酵母菌可以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生长繁殖,C正确;D、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D正确。故选B。2. 下列关于豆腐乳制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含水量70%左右的豆腐适宜用来做腐乳B. 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白色菌丝C. 接近玻璃瓶口的豆腐块表面上,盐要铺薄一点D. 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答案】C【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详解】A、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所以选择含
3、水量70%的豆腐,A正确;B、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白色菌丝,B正确;C、越接近玻璃瓶口的豆腐块表面上,盐要铺得越厚,C错误;D、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故选C。3. 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按照清水与盐为41的质量比配制盐水B. 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冷却后使用C. 腌制的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D. 腌制的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泡菜发酵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
4、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详解】A、泡菜制作过程中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A正确;B、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冷却后使用,B正确;C、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先逐渐增加,后又逐渐降低,C错误;D、腌制的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的影响,D正确。故选C。4. 腐乳外部的一层白色致密的“皮”、泡菜坛内长的一层白膜,形成它们的有关菌种分别是( )A. 乳酸菌、毛霉B. 醋酸菌、乳酸菌C. 毛霉、醋酸菌D. 毛霉、酵母菌【答案】D【解析】【分析】1、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
5、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2、腐乳表面的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型。【详解】腐乳表面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D正确。故选D。5. 下列关于物品进行消毒或灭菌方法的选择,错误的是( )A. 接种环酒精消毒B. 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C. 牛奶巴氏消毒D. 玻璃器皿干热灭菌【答案】A【解析】【分析】消毒是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能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
6、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是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详解】A、接种工具采用灼烧灭菌法,A错误;B、培养基及容器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B正确;C、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采用巴氏消毒法,C正确;D、玻璃器皿、金属用具采用干热灭菌法,D正确。故选A。【点睛】不同的物品所采用的消毒或灭菌方法不同,对比识记,一一对应。6. 下列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B. 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C. 加热溶化琼脂时,应不断用玻璃棒对其搅拌D. 培养基灭菌后,立即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7、【答案】D【解析】【分析】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细菌培养基,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详解】A、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A正确;B、溶化时,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加入少量的水,加热,B正确;C、加热溶化琼脂时,应不断用玻璃棒对其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C正确;D、培养基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至50C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D错误。故选D。【点睛】培养基的配制原则:目的要明确,营养要协调,PH要适宜。7. 下列有关菌种保藏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为了保持
8、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B. 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C. 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D. 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采用低温(4)保藏的方法【答案】D【解析】【分析】有关菌种的保藏方法:临时保藏法: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培养,然后将试管放入4C的冰箱中保藏。甘油管藏法: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先将菌液转入灭菌后的甘油中,充分混匀后放在-20C的冷冻箱中保存。【详解】A、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A正确;B、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我们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B正确;C、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
9、养基上,C正确;D、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先将菌液转入灭菌后的甘油中,充分混匀后放在-20C的冷冻箱中保存,D错误。故选D。【点睛】区分菌种的临时保藏和长期保藏的不同方法,注重课本细节。8. 下列有关膳食中亚硝酸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亚硝酸盐在蔬菜中平均含量比咸菜中高B.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C. 绝大部分亚硝酸盐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液排出D. 亚硝酸盐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化呈亚硝胺,对人体有毒害作用。【详解】A、亚硝酸盐在蔬菜中平均含量比咸菜中低,A错误;B、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低,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B正
10、确;C、绝大部分亚硝酸盐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液排出,C正确;D、亚硝酸盐只有在适宜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D正确。故选A。9. 下列关于探究蛋白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A. 设计对照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B. 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奶渍的残留程度C. 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都好于普通洗衣粉D. 衣物布料和污染物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比较普通洗衣粉加酶洗衣粉成分主要含有表面活性剂、聚磷酸盐(水软化剂)、碱剂、漂白剂、荧光增白剂等普通洗衣粉成分+酶制剂(0.
11、2%0.5%)种类根据含磷量分为无磷和含磷洗衣粉。根据洗涤效果分为普通和浓缩洗衣粉单一加酶洗衣粉:加入一种酶制剂。复合加酶洗衣粉:加入多种酶制剂作用“亲油基”与油污“抱成一团”,相互融合,形成亲水的微小胶团,然后油污与洗涤剂一起被清水冲掉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易溶于水,使污染物与纤维分开环境影响导致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破坏水质,污染环境污染轻甚至无污染相同点表面活性剂产生泡沫,将油脂分子分散开,水软化剂可以分开污垢【详解】A、实验目的是探究蛋白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所以应该选择含蛋白酶的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比较,A错误;B、蛋白酶可以分解蛋白质,所以实验的观察指标
12、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奶渍的残留程度,B正确;C、pH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使酶失去活性,所以加酶洗衣粉的效果不一定比普通洗衣粉好,C错误;D、衣物布料和污染物的种类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B。10. 下列与玫瑰精油提取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提取玫瑰精油的玫瑰花要在花开的盛期采收B. 蒸馏过程中,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影响精油提取量C. 水蒸气蒸馏后,需向玫瑰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NaCl吸水D. 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蒸馏物冷凝,则精油提取量会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玫瑰精油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提取流程为:在开
13、花的盛期(时期)采收玫瑰花瓣,与清水以质量比为14的比例进行混合;在水蒸气蒸馏装置中进行蒸馏,在锥形瓶中收集到乳白色(颜色)的乳浊液;向乳化液中加入NaCl,增加盐的浓度,静置,出现油水分层;用分液漏斗将其两层分开,得到油层;向油层中加入一些无水硫酸钠吸水,静置约12h,过滤得到的液体为玫瑰油。【详解】A、提取玫瑰精油的玫瑰花要在花开的盛期采收,A正确;B、蒸馏过程中,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影响精油提取量,为提高提取量,可以在适宜的温度下延长时间,B正确;C、水蒸气蒸馏后,需向玫瑰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NaCl使油水分层,C错误;D、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蒸馏物冷凝,玫瑰精油会随着水蒸气挥发,则精油提
14、取量会下降,D正确。故选C。11. 有关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实验必须设置一组不含亚硝酸盐的比色管作为空白对照组B.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C. 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D. 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以精确计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答案】D【解析】【分析】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据此答题
15、。【详解】A、实验必须设置一组不含亚硝酸盐的比色管作为空白对照组,A正确; 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B正确; C、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正确; D、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D错误。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识记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泡菜的制作的原理及条件,掌握测定亚硝酸盐的方法及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 下列关于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操作,正确的是( )A. 为使酵母菌活化,应让等体积干酵母
16、与自来水混合并加热B. 溶解海藻酸钠,最好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C. 制备好海藻酸钠溶液后,要立即将其与酵母细胞混合以防凝固D. 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应浸泡5min左右,以便形成稳定的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固定化细胞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详解】A、酵母菌活化时,应让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A错误;B、溶
17、解海藻酸钠,最好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B正确;C、制备好海藻酸钠溶液后,冷却后将其与酵母细胞混合,C错误;D、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应浸泡30min左右,以便形成稳定的结构,D错误。故选B。13. 如图甲为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示意图,图乙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纸层析进行鉴定B. 在对甲图中的e进行点样时,应该快速细致C. 图乙中A、B、C、D四点中,属于标准样品样点的是B和CD. 图乙中代表的物质是胡萝卜素,代表其他色素和杂质【答案】C【解析】【分析】纸层析原理:胡萝卜素溶于石油醚。【详解】A、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纸层析进
18、行鉴定,A正确;B、在对甲图中的e进行点样时,应该快速细致,B正确;C、图乙中A、B、C、D四点中,属于标准样品样点的是A和D,C错误;D、图乙中代表的物质是胡萝卜素,代表其他色素和杂质,D正确。故选C。14. 橘皮中精油的提取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的作用是破坏橘皮细胞结构,分解果胶B. 可以用普通布袋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C. 的条件是需在510下处理57天D. 最终的橘皮精油只在处理后的滤液中【答案】D【解析】【分析】橘皮精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主要贮藏在橘皮部分。【详解】A、石灰水可以破坏橘皮细胞结构,分解果胶,使精油释放,A正确;B、第一次过滤可用普通布袋,除去固体
19、物和残渣,B正确;C、第一次过滤后需在510下处理57天,C正确;D、静置后会用吸管吸出上层橘皮精油,故最终的橘皮精油还包括处理后的上层液体中,D错误。故选D。15.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分子也是有独特结构的生命系统B.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 一只草履虫属于个体层次,不属于细胞层次D. 一棵松树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答案】B【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
20、)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详解】A、一个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A错误;B、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正确;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所以一只草履虫属于个体层次,也属于细胞层次,C错误;D、松树是植物,没有系统这个层次,D错误。故选B。16. 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病毒具有特定的细胞结构能引发传染病B. 该病毒可以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直接培养C. 该病毒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 该病毒只有依赖特定活细胞才能正常生活【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正
21、常生长繁殖。【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A错误;B、病毒需用活细胞进行培养,B错误;C、新冠病毒体内只有RNA,C错误;D、该病毒只有依赖特定活细胞才能正常生活,D正确。故选D。17. 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存在形式B. 自由水可作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C. 种子在萌发期和休眠期的含水量相同D. 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
22、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详解】A、植物细胞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A正确;B、自由水可作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例如呼吸作用,B正确;C、种子在萌发期含水量大于休眠期,C错误;D、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D正确。故选C。18. 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K、Fe、Mn、Zn、B、Mo等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B.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所以O是最基本的元素C. 脂质的种类很多,组成的元素都只有C、H、OD. 三磷酸腺苷的元素组成是C、H、O、N、P【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细胞内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的比例,
23、将其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为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为微量元素,如Fe、Mn、B、Zn、Mo、Cu、Cl等。其中鲜重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的O,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C。【详解】A、K是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A错误;B、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但C是最基本的元素,B错误;C、脂质的种类很多,脂肪和固醇组成的元素只有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C错误;D、三磷酸腺苷的元素组成是C、H、O、N、P,D正确。故选D。19. 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4、)A. 如果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B.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 夏季酷暑时分,在室外作业的人应多饮用盐汽水D. 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离子,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无机盐的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详解】A、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A正确;B、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错误
25、;C、夏季酷暑时分,在室外作业的人应多饮用盐汽水,补充丢失的盐和水,C正确;D、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可以维持生物体渗透压的平衡,D正确。故选B。20. 下列有关细胞中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 盐析过程中蛋白质结构发生了变化,C. 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的熟鸡蛋,易被蛋白酶水解D. 由51个氨基酸形成的两条肽链的胰岛素分子含有49个肽键【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功能: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催化作用,即酶;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详解】A、蛋白
26、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A正确;B、盐析过程中蛋白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C、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的熟鸡蛋,结构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更容易消化,C正确;D、肽键数目=氨基酸数-肽链数=51-2=49,D正确。故选B。21. 下列有关细胞中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核酸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B.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RNA主要在细胞核C. 真核细胞的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有关D.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和RNA【答案】B【解析】【分析】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
27、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详解】A、核酸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B、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在细胞质,B错误;C、真核细胞的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和RNA,D正确。故选B。【点睛】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只是量不同,故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22. 下列有关某些生物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蓝藻虽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C. 硝化细菌虽无叶绿体,但
28、属于自养生物D. 破伤风芽孢杆菌虽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详解】A、蓝藻无叶绿体,但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B正确;C、硝化细菌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C正确;D、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菌,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故选D。23. 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
29、,测定培养液中Mg2+、Ca2+、SiO44-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稻吸收水分子速率高于Ca2+,导致培养液中的Ca2+浓度增高B. 番茄培养液中的SiO44-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番茄不吸收SiO44-C. 说明了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的吸收是有差异的D. 说明了同种细胞对不同物质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Ca2+、Mg2+多,造成培养液中Ca2+、Mg2+ 浓度上升;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SiO42-多,造成培养液中SiO42-浓度上升。两种植物吸收离子不同,水稻对SiO32-吸收较多,而番茄对Ca2+、M
30、g2+ 吸收较多。【详解】A、柱形图中看出,水稻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吸收Ca2+的速率,图中看出,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A正确;B、番茄培养液中的SiO44-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番茄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吸收SiO44-的速率,B错误;C、图中看出,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的吸收也是有差异的,C正确;D、图中显示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能说明了同种细胞对不同物质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D正确。故选B。【点睛】24.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菜细胞内的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 纤维素
31、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C. 动物体内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无关D.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2、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3、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详解】A、发菜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A错误;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不
32、是纤维素组成的,B错误;C、动物体内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其合成场所在内质网,C错误;D、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正确。故选D。25. 某科学家为了研究细胞核的作用,他把每个细胞都用极细的丝横溢开,分成含有细胞核和不含细胞核两个部分,然后把这些细胞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证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B. 有核部分的细胞个别死亡可能是内外刺激造成的C. 图中数据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D. 第一天结果不能说明无核部分的生活力比有核部分的生活力强【答案】C【解析】【分析】该实验利用自身对照方法,探究细胞核的有无对
33、细胞生命存续的影响,可以看出无核情况下,细胞只能存活1-3天,而有核部分大部分细胞可以存活6天以上。【详解】A、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A正确;B、有核部分的细胞个别死亡与细胞所处环境以及细胞失去部分细胞质的影响都有关,故可能是内外刺激造成的,B正确;C、图中数据说明细胞核对细胞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但没有证明细胞质的重要性,C错误;D、第一天结果有核部分与无核部分存活率相近,故不能说明无核部分的生活力比有核部分的生活力强。故选C。26. 下列有关显微镜观察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苏丹染液检测脂肪时,在高倍镜下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脂肪颗粒B.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
34、皮细胞放入蔗糖溶液中,在低倍镜下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 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D. 健那绿染液染色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答案】B【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1)细胞保持活性;(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细胞液浓度要小于外界溶液浓度。2、脂肪可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4、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详解】A、观察被苏
35、丹染色的花生子叶切片,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有被染色的脂肪小颗粒,A正确;B、必须要蔗糖溶液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大,且细胞保持活性,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B错误;C、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C正确;D、健那绿染液染色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D正确。故选B。27. 图为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图,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开始时S1浓度大于S2B. 渗透平衡时S1浓度大于S2C. 渗透平衡时无水分子通过半透
36、膜D. 如果将S2浓度适当降低,则h更大【答案】C【解析】【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图中由于漏斗内的溶液S1液面升高,说明烧杯中的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即实验开始时S1浓度大于S2,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详解】A、实验中出现了液面差,说明发生了渗透作用,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漏斗内的溶液增多,说明实验开始时S1的浓度大于S2,A正确;B、由分析可知,渗透平衡时只要存在液面差h,仍然是S1的浓度大于S
37、2,B正确;C、在达到渗透平衡后, S1溶液中水分子与S2溶液中水分子仍然在透过半透膜,只是二者处于动态平衡,C错误;D、如果将S2浓度降低,则漏斗内外溶液浓度差增大,水分子由漏斗外向漏斗内运输的速率更快更多,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h会更大,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渗透装置的相关知识,对于渗透作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8.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罗伯特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B. 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并命名细胞C.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证明脲酶是蛋白质D. 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碳的转移途径【答案】A【解析】【分析】虎克是发现并命名细胞的科学家,列文
38、虎克观察了活细胞,但并未使用“细胞”的描述。【详解】A、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A错误;B、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并命名细胞,B正确;C、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脲酶是蛋白质,C正确;D、卡尔文用同位素14C标记探明了CO2中碳的转移途径,D正确。故选A。29. 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体缺镁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B.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C. 提取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D. 分离色素时,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蓝绿色【答案】B【解析】【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
39、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详解】A、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元素,所以植物体缺镁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A正确;B、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错误;C、提取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C正确;D、分离色素时,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呈蓝绿色,D正确。故选B30. 某研究小组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时,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40、A. 甲是实验组,乙是对照组B. 可在A与B瓶间加F瓶(澄清石灰水)检测是否含有空气中的CO2C. 乙组E瓶中物质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会出现灰绿色D. 乙组D瓶封口后应立即接通E瓶,防止D瓶中的培养液被分解完【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否通入空气,则甲装置是有氧呼吸装置,乙装置是无氧呼吸装置。有氧呼吸装置需要将空气通入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无氧呼吸装置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澄清石灰水瓶,这是为了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创造无氧环境。两个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都能检测CO2的产生。【详解】A、整个实验中甲、乙都是实验组,二者相互对照,A错
41、误;B、可在A与B瓶间加F瓶(澄清石灰水)检测通入空气中是否还含有CO2,B正确;C、乙组E瓶中物质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会出现由蓝变绿再变黄,C错误;D、乙组D瓶封口后应等一会再接通E瓶,防止D瓶中酵母菌有氧气时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B。【点睛】二、选择题31. 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固定化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B. 固定化细胞成本低且操作容易,多采用包埋法C. 都是固定的一种酶且易回收,不影响产品质量D. 酶被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可以反复利用【答案】C【解析】【分析】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
42、胞酶的种类一种或几种一种一系列酶制作方法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吸附法、包埋法是否需要营养物质否否是缺点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易失活难回收,成本高,影响产品质量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优点催化效率高,耗能低、低污染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可以反复利用成本低,操作容易【详解】A、由于酶分子很小,故固定化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A正确;B、由于细胞体积较大,故固定化细胞多采用包埋法,且固定细胞成本较低且操作容易,B正确;C、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系列酶,C错误;D、酶被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可以反复利用,D正确。故选C。32. 下
43、列关于生物体中果胶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B. 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C. 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D. 果胶酶就是指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答案】D【解析】【分析】1、果胶:(1)作用:果胶是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2)成分: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3)特点:不溶于水,在果汁加工中,会影响果汁的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2、果胶酶:(1)作用: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2)组成:不是特指某一种酶,而
44、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详解】A、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A正确;B、果胶酶可使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澄清,B正确;C、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和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C正确;D、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D错误。故选D。33. 传统发酵技术常运用到重要的检测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果酒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B. 泡菜发酵产生乳酸的量可以用比色法测量C. 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D. 检测果醋产生可以通
45、过发酵液前后的pH变化进行鉴定【答案】B【解析】【分析】酸性重铬酸钾为橙色,酒精与其反应呈灰绿色。【详解】A、酒精可使酸性重铬酸钾由橙色变灰绿色,A正确;B、泡菜发酵产生亚硝酸盐的量可以用比色法测量,B错误;C、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看是否有酸味,C正确;D、检测果醋产生可以通过发酵液前后的pH变化进行鉴定,D正确。故选B。34. 下列关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B. 在装填时,不能让色谱柱内洗脱液流干C. 每试管收集5mL流出液,进行连续收集D.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移动速度较快【答案】D【解析】【分析】1、血红蛋白
46、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2、样品处理包括四个步骤,即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和透析。3、样品纯化的目的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除去。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详解】A、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蛋白质的洗脱,A正确;B、在装填时,不能让色谱柱内洗脱液流干,B正确;C、每试管收集5mL流出液,进行连续收集,C正确;D、相对分子
47、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可以进入凝胶内部,经过路程长,移动速度慢,D错误。故选D。35. 下表是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KH2PO4Na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尿素蒸馏水培养基(含量)14g21g02g100g150g10g1000mLA. 该培养基的类型既是固体培养基,又是选择培养基B. 该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C. 若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再向培养基中添加硝酸钠D. 若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后将变红【答案】C【解析】【分析】该培养基中葡萄糖是碳源,尿素是氮源,KH2PO4、NaHPO4、MgSO47H2O是无机盐,该培养基以
48、尿素作为唯一氮源,是选择培养基。【详解】A、该培养基含有琼脂,同时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可以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所以既是固体培养基,又是选择培养基,A正确;B、该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有水、无机盐、碳源(葡萄糖)、氮源(尿素),B正确;C、若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C错误;D、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所以加入酚红指示剂后将变红,D正确。故选C。36. 某同学将1mL土壤样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7和5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得出土壤样液中活菌数大约为57
49、107个/LB. 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C. 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D.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都是稀释液中活菌数【答案】D【解析】【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将1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人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56+58+57)30.11000100=5.7107个,A正确;B、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形成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B正确;C、一般选择菌落数
50、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C正确;D、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都是稀释液中所有个体的数目,包括死菌,D错误。故选D。37. 下列关于胡萝卜素提取流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选择具有较高的沸点,且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萃取剂B. 干燥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萃取胡萝卜素的效果就越好C. 萃取过程对有机溶剂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D. 在浓缩之前要进行过滤,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操作流程、原理以及注意事项即可分析判断。【详解】A、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以便在较温度下保持液态,从而利于胡萝卜素溶于有机溶剂,有机溶剂;
51、与水混溶,防止原料中的水分进入萃取液,难以分离,A正确;B、若干燥时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胡萝卜素分解,B错误;C、为了提高萃取的效率,可以适当地提温度,但是由于有机溶剂易挥发且易燃易爆,因此应避免明火力热,不能采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方法,C正确;D、浓缩的过程是为了把萃取剂与一胡萝卜素分开,所以浓缩之前要进行过滤,目的是把萃取液中不溶物除去,D正确。故选B。【点睛】38. 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提取胡萝卜素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B. 萃取的效率完全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C. 柑橘、柠檬等原料水中蒸馏易焦糊,芳香油的提取常用压榨法D. 提取玫瑰油、薄荷油
52、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常用水蒸气蒸馏法【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是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
53、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详解】A、提取胡萝卜素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A正确;B、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也受到原料颗粒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影响,B错误;C、柑橘、柠檬芳香油的提取不适用水中蒸馏法,因为原料易焦糊和有效成分易水解,其芳香油的提取常用压榨法,C正确;D、挥发性强、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的植物芳香油,适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D正确。故选B。39. 脂质和糖类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质分子中氢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B. 脂肪是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C. 胆固醇
54、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 淀粉、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答案】A【解析】【分析】脂质包括磷脂,固醇和脂肪等;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详解】A、脂质分子中氢的含量远远多于糖类,A错误;B、脂肪是动物重要的储能物质,B正确;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正确;D、淀粉、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D正确。故选A。40.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制备细胞膜,材料通常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B.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全部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D.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物质组成【答
55、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主要的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次含有少量的糖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所以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A正确;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C、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绝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C错误;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物质组成,D正确。故选C。41. 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A. 都能合成蛋白
56、质,但不一定是核糖体合成B. 都有遗传物质,但不一定都是DNAC. 都含有染色质,但不一定形成染色体D. 都具有生物膜,但不一定具有生物膜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
57、、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详解】A、都能合成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B、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C、原核细胞没有染色质和染色体,C错误;D、都具有生物膜,但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D正确。故选D。42. 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图来表示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方式B. 可用图与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跨膜运输的速度C. 将图与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是坐标原点D. 限制图中A点和图中C点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图代表自由扩散,运输速度只与物质浓度有关,没有其他限制;图代表
58、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运输速率受到载体量的限制,不能无限上升;图代表被动运输,运输速度与氧气浓度无关;图代表主动运输,运输速度随氧浓度增大,有氧呼吸供能增加而增大,但达到一定值后,由于载体有限,运输速度不能继续上升。【详解】A、甘油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A正确;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通过协助扩散,可以用图与表示,B正确;C、图的曲线,当物质浓度为0时,运输速度为0,故可以从坐标原点为起点,但图的曲线,当氧气浓度为0时,仍有无氧呼吸可以提供能量,故主动运输速度不为0,故曲线不从坐标原点为起点,C错误;D、限制图中A点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物质浓度,限制图中C点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则是氧气浓度,D正确。
59、故选C。43. 下列有关酶特性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B. 利用斐林试剂研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C.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 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3、
60、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可采用碘液检测,因为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都不能用碘液检测出来,故应该选用斐林试剂,A错误;B、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检验淀粉分解程度的适宜试剂是碘液,不能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C、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也能分解,而且温度不同、分解速率不同,因此不能
61、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D、鲜猪肝匀浆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氯化铁溶液作为无机催化剂也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可以用来研究酶的高效性,D正确。故选D。44. 在一定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小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曲线(如下图所示),A点时CO2释放量为a。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限制AC两点之间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CO2浓度增大,B点将向左移动C. 在B点时,该小麦叶肉细胞CO2的固定量与产生量相等D. 若C点时CO2吸收量为b,则C点时O2的产生量为(ab)【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
62、析,图示为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中A点表示呼吸速率的大小,B点为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此时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的饱和点。【详解】A、在AC两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增强,故限制AC之间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A正确;B、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CO2浓度增大时,同样在B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下,此时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光补偿点B应该向左移动,B正确;C、在B点时,该小麦叶肉细胞CO2的固定量大于其呼吸的产生量,因为此时小麦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错误;D、若C点时CO2吸收量为b,则C点时O2的产生量(总光
63、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与净光合速率之和,即为(ab),D正确。故选C。【点睛】45. 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呼吸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则不可能有无氧呼吸B.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都产生少量ATPC. 用3H标记C6H12O6,在细胞呼吸产生水中都能检测到3HD. 用18O标记C6H12O6,在细胞呼吸产生的水中不能检测到18O【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产物CO2,H2O,能量CO2,酒精(或乳酸)、能量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
64、+能量C6H12O62C3H6O3+能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过程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能量大量少量【详解】A、细胞呼吸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有可能同时在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A错误;B、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都产生少量ATP,而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不产生,B错误;C、在细胞呼吸产生水中一部分
65、H来自于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的水,故用3H标记C6H12O6,;在细胞呼吸产生水中不都能检测到3H,C错误; D、有氧呼吸生成的水中O来自于参加反应的O2,用18O标记C6H12O6,在细胞呼吸产生的水中不能检测到18O,D正确。故选D。第卷非选择题46. 泡菜、豆腐乳、葡萄酒、苹果醋等食品是经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发酵而成,其风味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回答下列问题:(1)家庭制作泡菜时,往往需要向泡菜坛内加入“陈泡菜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经常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的目的是提供_(填 “有氧”或“无氧”)环境。(2)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
66、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其产生的_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水解。腐乳制作的后期要加入卤汤,卤汤中酒的含量要控制在12%左右,如果酒精的含量过高,则_。(3)制作葡萄酒过程中,温度严格控制在_,时间控制在1012天左右。如果葡萄酒酿造过程中葡萄汁中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葡萄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原因是_。【答案】 (1). 提供乳酸菌菌种 (2). 无氧 (3). 蛋白酶和脂肪酶 (4). 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 (5). 1825 (6). 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或醋酸菌需要在有氧且温度是3035 条件下,才能将糖转化为醋酸或因为酒精发酵时的缺氧环境
67、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的发酵需要充足的氧气)【解析】【分析】泡菜的制作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腐乳的制作原理:(1)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酵母菌喜欢偏酸性且富含糖的环境中生长,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的情况下酵母菌生长繁殖速度快,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
68、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1)“陈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所以向泡菜坛内加入“陈泡菜水”,可以提供乳酸菌菌种;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所以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的目的是提供无氧环境。(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可以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卤汤中酒的含量要控制在12%左右,如果酒精的含量过高,则会使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3)制作葡萄酒过程中,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 ,这是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或醋酸菌需要在有氧且温度是3035 条件下
69、,才能将糖转化为醋酸或因为酒精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的发酵需要充足的氧气),所以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葡萄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知识,识记发酵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即可解答。47. 某实验小组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采集土样时,选择纤维素丰富的环境,原因是含有大量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该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是由3种组分形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分解成_。(2)本实验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之前要进行选择培养,目的是_。(3)在鉴别纤维索分解菌时,在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染料是_,当形
70、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为了进一步确定分离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的实验_。(4)实验室中纯化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在接种前,随机选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答案】 (1). 纤维二糖 (2). 葡萄糖 (3).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浓度 (4). 刚果红 (5). 发酵产纤维素酶 (6). 平板划线法 (7). 检验培养基是否灭菌合格 (8).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解析】【分析】1、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
71、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实验原理: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详解】(1)纤维素酶是由3种组分形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72、2)本实验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之前要进行选择培养,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3)刚果红染液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呈红色,纤维素酶可以分解纤维素,不能与刚果红反应呈红色,所以在培养基上含有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为了进一步确定分离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实验。(4)实验室中纯化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在接种前,随机选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可以检验培养基是否灭菌合格。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73、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土壤微生物分离的原理及方法;识记培养基的成分、种类及作用;掌握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能结合表中信息准确答题。48. 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有机物。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_结合方式形成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构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2)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完善下列问题: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碘离子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需要_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人体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
74、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人体如果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症,原因是_。(3)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DNA中的五碳糖为_,特有碱基是_(填名称)。(4)生物体内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核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请设计实验探究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还是RNA。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答案】 (1). 脱水缩合 (2). 载体蛋白 (3). 受体(蛋白) (4). 当铁缺乏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运输氧气的能力减弱),从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5). DNA和蛋白质 (6). 脱氧核糖 (7).
75、胸腺嘧啶 (8). 将核酶平均分装在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摇匀;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吡罗红染液,摇匀。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解析】【分析】1、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76、,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3、DNA和RNA的比较: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存在场所DNA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A、C、G、T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RNA核糖核苷酸核糖A、C、G、U主要存在细胞质中【详解】(1)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2)碘离子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当铁缺乏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运输氧气的能力减弱),从而发生缺铁性贫血。(3)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77、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胸腺嘧啶)。(4)探究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还是RNA,将核酶平均分装在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摇匀;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吡罗红染液,摇匀。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需要考生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明确DNA和RNA的区别,掌握核酸和蛋白质的鉴定方法。49. 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某实验小组利用若干相同大小的天竺葵的成熟叶和幼嫩叶的叶圆片,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分别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并记录两种叶圆片上浮的平均时间(min),结果如下表所示。回
78、答下列问题:组别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M组叶圆片所处的环境蒸馏水05%NaHCO31%NaHCO315%NaHCO32%NaHCO325%NaHCO33%NaHCO335%NaHCO34%NaHCO3幼嫩叶情况不上浮不上浮753468不上浮成熟叶情况不上浮不上浮5315246不上浮(1)实验过程中先用一定的方法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_(填“光照”或“黑暗”)处且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这样的叶片因为细胞间隙盛满了水,所以全都沉到水底。(2)C组叶肉细胞CO2固定的具体场所是_,D组叶肉细胞产生O2的具体场所是_。(3)F组与E组相比,F组成熟叶叶圆片中
79、有机物积累速率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4)实验发现,成熟叶与幼嫩叶光合速率不同,说明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除CO2浓度等外界因素外,小圆叶片叶肉细胞内_等内因也影响光合作用强度。(5)有同学认为B组与M组小圆片虽然都不上浮,但原因不一样。你认为两组不上浮的最可能原因分别是_。【答案】 (1). 黑暗 (2). 叶绿体基质 (3).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4). 减慢 (5). 光合色素的含量,酶的含量 (6). B组CO2浓度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没有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M组NaHCO3溶液浓度高,叶片细胞渗透失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或细胞失水过多,叶肉细胞死亡,光合作用停止)
80、【解析】【分析】1、真空渗水法的原理:排除叶肉细胞间隙中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植物吸收CO2,释放出的O2溶解度小,积累在细胞间隙,从而使叶片上浮。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NaHCO3溶液浓度为0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作用,不产生O2,故叶片不上浮;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大,产生的O2增多,叶片浮起所需的时间减少;超过一定的范围,NaHCO3溶液浓度过大,叶片浮起所需的时间变长,甚至不上浮。【详解】(1)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条件下,可防止其进行光合作用。(2)C组、D组叶肉细胞均上浮,说明其进行光合作用释放了O2,则CO2固定为暗反应,场所是
81、叶绿体基质;产生O2为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3)与E组相比,F组成熟叶叶圆片上浮的平均时间长,说明F组叶圆片O2释放量少,即净光合速率低,则有机物积累速率减慢。(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内因主要有叶肉细胞中光合色素的含量,酶的含量等。(5)B组NaHCO3溶液浓度较低,即CO2浓度低,光合作用较弱,产生的O2都被呼吸作用消耗;M组NaHCO3溶液浓度较高,叶片细胞渗透失水,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或细胞失水过多,叶肉细胞死亡,光合作用停止)。【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强度与CO2的浓度之间的关系,是属于课本上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一个变式训练,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叶片上浮的原因,上浮时间越短,证明光合作用强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