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标三年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综合练习.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81377 上传时间:2025-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三年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综合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标三年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综合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标三年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综合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课标三年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综合练习一、填空不困难,全以不简单。1、100个0.01是( )2、0.1是( )分之一。3、35厘米=( )米4、2元零8分=( )元5、3角=( )元8分米=( )米6、40厘米=( )米3元4角6分=( )元二、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1、小庆的身高是1.18米。( )2、把4写成两位小数是0.04。( )3、1角5分也就是1.5元。( )4、7.50元就等于7.5元。( )5、0.2元加0.2角等于0.4元。( )三、在()里填上或。8.5米()8.05米2.02元()2.2元3.6米()3.61米5.99元()6.06元5.01元()1.05元9.99米()

2、1米四、知识学到家,口算顶呱呱。3.52.45.34.26.84.57.45.2五、亲自练一练,动笔算一算。5.84.57.54.76.33.47.54.9六、我是列式计算小专家。1、3.2与4.5的和是多少?2、已知两个加数的和是9.6,一个加数是5.5,另个加数是多少?3、被减数是8.8,减数是3.5,差是多少?七、应用题。姐姐去超市买杯子,看到玻璃杯每个13.6元,陶瓷杯每个10.2元,塑料杯每个6.1元。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

3、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

4、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买一个玻璃杯和一个塑料杯共多少元?(2)一个陶瓷杯比一个玻璃杯便宜多少元钱?(3)三种杯子各买一个,30元够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