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征体现最明显。阶段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三者关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断加深19世纪中后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输出;洋务企业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式服装、餐饮、住宅传入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列强入侵,一方面使中国社会沉沦,面对民族危机,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后又主张“中体西用”,并付诸实
2、践,农民阶级发动反清的太平天国运动;另一方面,导致自然经济解体,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但客观上受西方文明冲击,中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通史体系(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觉醒与探索是甲午战争后至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时期。阶段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三者关系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并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反割台斗争;瓜分狂潮、维新
3、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列强“以华治华”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实业救国兴起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近代报刊兴起;上海首映电影(1896);电话传入(1882);科举制度废除(1905)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发展的“黄金时期”;资产阶级力量也有所壮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政治方案,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社会生活也因政治运动和文化思想运动的推动向文明化方向
4、发展中华民国与北洋军阀统治20世纪初到1919年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四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山装、剪辫;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通史体系(三)?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阶段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三者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1924年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二大民族资本主义萧条后期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思想领域尊孔复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新
5、文化运动。这一时期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运动基本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国民党“一大”、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民族资本主义萧条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九一八事变、长征、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共产党探寻“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
6、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两个战场、四大会战、南京大屠杀、中共七大、抗战胜利日军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摧残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官僚资本主义压榨使民族资本主义萎缩毛泽东思想发展通史体系(四)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误,“文化大革命”
7、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阶段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三者关系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19491952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新中国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稳定物价。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教育奠基,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我国成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顺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
8、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本内容;外交上打开新局面,登上了国际舞台;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起步时期1953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宪法、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科技、文艺、教育发展制定了长远规划;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5年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左”倾错误泛滥、“八字”方
9、针论十大关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五”计划建设成就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袁隆平杂交水稻,北京电视台试播,“文化大革命”中教育、文艺都出现了曲折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和当前主要任务做出了正确分析,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失误;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践踏,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浩劫“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周恩来调整经济、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徘徊期19761978年1976
10、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党和国家的经济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恢复高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时期,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为突出的时期。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环境的稳定,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阶段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三者关系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1992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构想、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结盟运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
11、包责任制,在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邓小平理论形成,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提出“二为”方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国两制”成为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1992年至今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依法治国战略提出、香港和澳门回归、新型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载人航天、互联网基本知能保分练中国近现代史“时空定位
12、能力”专练时空专练(A)1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B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C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D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解析:选A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被分割、灭亡的危机,故导致中国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故A项正确;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2月12日,不是以中华民国成立为标志,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中国还存在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不能说明新民
13、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故C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不是中美建交的标志,故D项错误。2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材料反映了()A自治带有较强的欺骗性B自治受西方民主宪政影响C清政府对地方失去控制D清政府已经放弃专制统治解析:选B抓住1908年这一时间信息,结合清末新政的内容分析。根据材料“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可以看出晚清时期的自治受到了西方民主宪政的影响,故B项正确。3史载,清朝中期
14、以前,满人官员在政权结构中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1866年,满汉总督比例为16.5,满汉巡抚比例为112,汉人在国家政权结构中逐渐占据绝对优势。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解析:选B注意材料中1866年这一时间信息,18511864年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八旗军队不堪一击,清廷不得不依靠汉族地方实力派官僚,故B项符合题意。41944年11月,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访问延安后,对外宣称:“国民政府和国民党所秉持的原则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即使有所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 当时国共两党的原则中“分歧”最小的是()A抗战
15、进行到底B军队上交国家C建立联合政府D推行政治民主解析:选A1944年在抗战期间,国共分歧最小的是抗战到底,故A项正确;抗战期间,军队上交国家国共两党存在严重分歧,故B项错误;抗战期间共产党赞成建立联合政府,国民党赞成建立一党专政的政府,故C项错误;抗战期间,共产党主张推行政治民主,国民党主张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故D项错误。 5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将虎门要塞改归军政部直辖,经过整理,71门火炮修配齐全。1936年3月,又对镇海要塞进行了调整。为增强各要塞火力,南京国民政府向德国订购了一批重炮,先后装置在江阴、镇江、南京、武汉各要塞。这表明()A国民党加强了“围剿”红军的军事力量B
16、国民政府开始加强对日作战的军事部署C国民政府在抗战大后方筹划全民族抗战D长江流域成为国共两党对峙的战略重点解析:选B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1935年”和“1936年”及军事部署可知,这样的军事部署与国共对峙无关,因为当时国共对峙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A、D两项错误;全民族抗战的实现是在1937年,C项错误;当时军事部署分布在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这说明国民政府正在准备对日作战,B项正确。6在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消费资料进口比重远远大于生产资料进口比重,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半制成品和制成品出口比重趋于下降。这反映了()A中国对外贸易的半殖民地性质B近代民族工业已有长足发展C中国
17、自然经济顽强的抵制作用D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解析:选A抓住“近代中国”这一时间信息分析,中国多进口消费资料,多出口农产品和矿产品,说明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市场和原料产地,因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半殖民地性质,故A项正确。7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这表明我国()A全力奠定工业化的基础B国家财政分配合理C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平衡D稳步推进三大改造解析:选A结合题中材料可知,国家投在重工业的资金是轻工业的7.9倍,这体现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时代特色,故A项正确。8“
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A最早传唱于20世纪60年代B反映了农民的土地需求得到满足C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D表明集体化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解析:选C互助组、合作社出现于1953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三大改造后,土地归国家所有,没有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故B项错误;单干变为合作社,反映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到公有的转变,故C项正确;从“领导要靠党支部”,可知集体化不是农民自觉、自发行为,故D项错误。91978年,中国政府全年签订了78亿美元的外资引进协议,其中有一半左右金额是12
19、月20日到年底的短短10天里抢签的合同。这反映出()A对外开放主要目的是吸引外资B中国完全打破了西方世界的外交孤立C中国政府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D中国政府在工业化建设上的急躁冒进解析:选C1978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分析是关键。中国政府在1978年底快速引进外资以发展经济,体现政府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故C项正确。10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与我国建交国家的增长数目图。其中,与我国建交国家的数目迅速增加的原因是()A我国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进入新时期我国调整外交政策和方针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我国强化了外交政策的革命性解析:选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与我国
20、建交国家的数目迅速增加的时期是20世纪7080年代,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环境的改善得益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这一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革命性在淡化,排除D项。11近代中国有一群体的主张常走极端,十分话常说到十二分,并有“偏谬精神”,其核心是反封建的,而只有这种精神才能开辟新天地,摧敌垒。该群体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核心是反封建,思想上走向极端,故D项正确。1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
21、指出:“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据此说明当时国家()A提出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战略B注重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C解决了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D看中内地、西部工业发展的优势解析:选B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材料中“工业布局逐步平衡”有利于缩小地区间差距,故B项正确。时空专练(B)1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这表明清政府()A外交的屈辱
22、地位明显改变B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C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D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解析:选D光绪六年,正值清政府的屈辱外交时期,结合这一时代背景分析。根据材料“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得出清政府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故D项正确。21908年,清政府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和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此后,各省咨议局陆续成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间士绅阶层开始参与地方事务B清政府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C地方政权结构开始向现代化转型D清政府积极推动代议政治发展解析:选C1908年正值清末新政时期,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原来地方政权完全从属于中央,而材料中“
23、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此后,各省咨议局陆续成立”表明地方政权机构开始向现代化转型,故C项正确。3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A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B导致了国家政权的更替C将改变中国的社会主导力量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解析:选C材料强调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没有导致国家政权的更替,故B项错误;据材料“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可知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成为中国以后
24、社会的主导力量,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还没有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故D项错误。4中国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于1924年在广州成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共培养学生400多人,其中1/3的学生担任了农民运动特派员,其他人则回原籍从事农民运动。该讲习所的举办()A标志革命重心转向农村B开辟了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C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高潮D实践了国民革命的政策策略解析:选D革命重心转向农村是在秋收起义后,故A项错误;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建,材料主要介绍的是农民运动,故B项错误;土地革命是19271937年,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主张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其中就包括农民,故D项正确。51934年12月,中共
25、中央召开黎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放弃在湘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而认为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边区挺进。黎平会议的决议()A为新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使中共确定移师陕北的战略方针C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D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解析:选A1934年12月,正值遵义会议前夕,为1935年1月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所以黎平会议为新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6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说明中国()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棉花担6.54%
26、5.72%印花布匹14.25%4.98%棉纱担6.94%4.86%A小农经济日益陷入了破产的窘境B传统轻工业贸易顺差越来越大C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被列强控制了棉纺织业的命脉解析:选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加深,并使中国经济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进口税率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开始逐步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7(2017郑州质检)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到秋末,扩大到全省生产队总数的85.4%。这项政策()A试图纠正农村“左”倾错误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7、D提高了人民公社化的水平解析:选A“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可知,由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家经济困难,为了摆脱困境,国家进行了初步反思,从而在农村进行纠“左”,缩小公有制的规模,故A项正确。8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女孩子不能化妆,不敢穿裙子,更不敢烫发。若要烫发,需要单位开证明,说某某同志是文艺工作者,有烫发之必要。这表明当时()A受到了苏联生活方式的影响B人们的生活物质非常短缺C“左”倾错误困扰了经济建设D人们生活受政治氛围的影响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受到政治氛围
28、的束缚,故D项正确。9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B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解析:选B1924年,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也摈弃了“排满兴汉”“反满”的旧思想。中国“成为一个民族”表
29、明孙中山把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放在了一起,符合时代的潮流,故B项正确。10“这次会议,党的指导思想由教条主义占主导逐渐变为实事求是占主导,随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实事求是观念一步一步地深入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这次会议”发生在()A国民革命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选B从材料可以看出,在这次会议上党的指导思想由教条主义变成实事求是,而随着革命的胜利,实事求是深入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故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发生在红军长征时期,故选B项。112015年4月,中国驻印尼大使发表讲话以纪念60年前具有“历史性进步”的一次会议。当年的会议以“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
30、济”为主题,堪称首次提出南南合作思想。那次会议突出的成果还有()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B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起C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A从材料时间可知,“那次会议”是1955年的万隆国际会议,会上周恩来同志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A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是1961年,故B项错误;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间是1953年,故D项错误。12(2017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调研)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这反映毛泽东()A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B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C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D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是在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得出的,故A项错误;革命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是在1927年井冈山道路开辟后,故B项错误;此时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肯定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在1927年后,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