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综合试卷一、 填空。1、在一个混合运算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 )里的,再算( )里的。2、720秒=( )分540分=( )时 4升800毫升=( )毫升5000毫升=( )升3、袋中装有4个黄球,4个红球,2个白球,从中任意摸1个球,摸出( )和( )的可能性差不多。4、在算式 1253中,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填( )。5、 早晨6点时,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 )度,是( )角;下午3点时,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 )度,是( )角。6、一瓶果汁的净含量是2升,倒满一杯容量是250毫升的杯子后,瓶中果汁的净含量是( )毫升
2、,像这样还能再倒( )次。7、把260+80=340、165=80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8、在.中,12个之间有( )个;第16个是( )。9、在80、100、135这几个角中,( )可以直接用一副三角尺拼成。10、如果一个三角形最大角是87,它是一个( )三角形,如果最大角是92,它是一个( )三角形;如果最大角是90,它是一个( )三角形。11、 1周角=( )平角, 1平角=( )直角。二、判断。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2、从早晨8点到早晨9点,时钟的时针走了360的角。 ( )3、用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20的角,结果是20的角。 ( )4、一袋中有2个红球,2个黄球,
3、从中摸出两个球,不可能是同一颜色的。( )5、小军画了一个4厘米长的直线。 ( )6、上是6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所交的角是180。 ( )7、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 )8、线段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 ( )9、过2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三、选择。1、用一副三角板最多可以画出( )种不大于180的角。A. 9B. 10C. 113、大于90的角是( )。A. 钝角B. 直角C. 无法确定3、=12.。21,最小是( )。A.22B. 13C. 12四、计算。1、直接写出得数。2310=45+56=76+24=6088=0215=504=254=782=305+95=128=2、用竖
4、式计算下面各题。3572955634836223、脱式计算。455(109-102) 13450(100-3507)425-(228+375)-168 15351-(168-88) 4五、应用题。1、学校组织四年级的同学去祭扫烈士墓。租用了7辆车,每辆车最多可以乘坐43人,最后发现还有20个空座位。学校一共组织了多少名四年级的同学去参加祭扫活动?2、上衣每件56元 裤子每条36元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
5、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1)买6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多少元钱?(2)700元最多能买到多少套这样的衣服?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
6、,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3、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李军语文、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2分,英语成绩是86分,请你算一算,他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