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恰当运用学具 提高学生数学兴趣.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55251 上传时间:2025-1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恰当运用学具 提高学生数学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恰当运用学具 提高学生数学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恰当运用学具 提高学生数学兴趣创新教育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动手操作学具就可以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转化的最佳方式,它能使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进行平稳过渡,它也是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的重要辅助资源。数学教学要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处于最佳状态,就要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最佳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探求新知的乐趣,让学生在操作学具中先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探索再逐步理解、掌握抽象理念的数学知识。目前,学具是新课改实施的重要条件,大多数学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教学

2、内容积极创新,运用数学学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一、恰当运用学具,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恰当地运用数学学具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和感受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

3、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例如,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教学中,做准备题时,让学生在第一行摆出8个纸片,然后让学生根据“第一行比第二行多摆3个”这一条件思考,第二行应摆多少个?通过学具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第一行摆8个,第一行比第二行多摆3个,从第一行里去掉3个,剩下的就是和第二行同样多的,也就是第二行摆的的个数,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教学“十几减几”中也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理解算理。这样在学生利用学具摆摆想想,想想摆摆,逐渐形成数学模型。一般

4、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又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一课中,让学生拿出圆锥学具,摸一摸,看一看,通过摸、看说出圆锥的侧面、底面和顶点,认识圆锥的高的时候,让学生拿出自制的圆锥形萝卜,并用刀从它的顶点向底面直径垂直剖开,用红色线表示出高。这

5、样,让学生感知它们的特点,认识到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顶点是一个尖,底面是一个圆,高是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并且只有一条,恰当运用这样的学具,可使数学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化。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