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五 单 元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历 史 内 容 索 引课 时 导 学知 识 梳 理重 点 研 习课 时 导 学 目 标 素 养 1.熟练掌握我国赋役制度发展演变的历程,通过阅读材料加深对赋役制度演变的原因和影响的认识,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和时空观念 2.掌握我国关税特别是近代以来关税发展演变的相关史实,认识近代关税所体现的半殖民地色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回关税自主权和完善关税的基本制度的史实及产生的影响;认识个人所得税发展的历程,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知 识 概 览知 识 梳 理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期 田赋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
2、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 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人头税 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 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规定不分男女,714岁每人每年缴口赋20钱,汉武帝以后加征3钱,1556岁每人每年出算赋120钱,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 汉朝还征收财产税,例如,对车船征税,对商人和高利贷者征收算缗钱,对财产总额征收“税民资”,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 徭役 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 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
3、两年 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 2.隋唐时期 隋朝 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唐朝 唐朝前期:继承隋朝租调役,变成租庸调制 唐朝中期:两税法 背景 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 内容 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3.宋元时期(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宋朝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因为徭役扰民严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2)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 租庸调 与两税法,
4、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征丁税、地税,在南方征夏税、秋粮。但是,元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4.明清时期 明朝 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一条 鞭法 背景 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 内容 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地位 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清朝 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
5、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 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的起源与演变(1)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2)在关税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中国直到1937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实际上,随着国内关税的逐渐衰亡,国境关税 在近代中国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但在一段时间里,中国不能自主征收国境关税。2.关税自主权的发展演变(1)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 关税自主权,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
6、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3)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 主张 和 措施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 成果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 国民政府陆续同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 到1930年,日本也终于同意了中日关税协定 评价 国民政府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4)中华人
7、民共和国成立后:关税自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这个税则及其实施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 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3.个人所得税的发展演变(1)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2)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
8、括征收 个人所得税 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3)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5)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 社会稳定 发挥了积极作用。重 点 研 习 一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材料一】西汉建立之初,高祖刘邦“轻田租,什五而税一”。至景帝初“令田半租”,即三十税一。自景帝后,“三十税一”就成了西汉征收田税的法定税率。【材料二】(780年)
9、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材料三】清初如何解决不合理的丁税问题一直是个难题。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赋税制度史【思考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不同时期的赋税制度进行合理的解释。提示: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轻徭薄赋,经济得到快速的恢复和发展。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两税法应运而生,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按田亩分两季收税,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清初丁税问题激化阶级矛盾,不利于
10、封建统治,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素养阐释】通过阅读材料,从原因、内容和影响等各个方面分析西汉、唐朝和清朝各个阶段的赋税制度。考查历史解释的素养。核心归纳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特点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减弱。2.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3.赋税由以实物为主到以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5.税种由繁
11、杂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学以致用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土了长沙走马楼西汉简都乡七年垦田租簿和青岛土山屯西汉简堂邑元寿二年要具簿,前者是关于临湘市都乡土地情况及田租数额的单项文书,后者是关于堂邑县地理范围、户口、垦田、赋役等多项内容的统计文书。这两则汉简可以印证当时()A.地方官员肩负经济发展责任 B.赋税沉重使百姓生活困难 C.国家重视对地方经济的管理 D.普遍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两则汉简统计各类经济指标,代表国家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关注,体现了国家对地方经济管理的重视,故选C项;两者均为政府统计类文书,主要
12、用于统计,并不能说明地方官员肩负经济发展责任,故排除A项;两则汉简未提及赋税沉重的问题和百姓生活状况,故排除B项;两则汉简分别出土于长沙和青岛,不能说明当时普遍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故排除D项。二 近代中国的海关【材料】近代以前的清朝海关官员不了解国际海关制度,缺乏管理能力,主要关注如何满足皇室的需要。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海关被迫停顿。1854年,英、法、美组成税务管理委员会,“帮办”上海海关税务,上海“洋关”建立,对洋船征税。原来的海关称为“常关”,仅负责征收本地民船关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何桂清奏称,英国人李泰国任税务监督,“稽查偷漏”,关税收入“加增三、四倍”。天津条约附约
13、规定了聘请英国人任海关税务司的条款。1861年,清政府任命李泰国为总税务司,各口税务司的任免,取决于总税务司,清廷不得插手。此后英国人赫德任总税务司,洋关纷纷建立,除了征收关税,还总管通商口岸的港务、船政、引水气象等事务,同时兴办近代邮政,购置海军船炮,参与外事活动,资助同文馆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洋关接管通商口岸清政府控制的常关,以盐税和常关税作为赔款的担保。康有为指出:“虽无亡之形,而有亡之实矣。”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8401911)【思考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晚清时期中国海关的变迁。提示: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海关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特点,海关官员不了解近代世界的
14、海关制度。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深入和中国战乱动荡,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洋关”,对外国船舶征税,一部分海关管理权落入列强手中,中国的海关主权开始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外国人参与海关管理写进条约,洋关的开设有了条约的保证,洋关开设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洋关由最初的征收洋税,逐步将职能拓展至国计民生诸多领域,也插手清廷外交、军事、工商业等方面的事务。洋关的开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关税收入,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但是使得清政府的海关管理权进一步丧失。辛丑条约签订后,由于巨额赔款,洋关接管清政府的常关管理权,清政府的海关管理权彻底丧失,民族危机不断
15、加深。综上,近代海关格局的形成,是复杂历史背景下的时代产物,是西方侵略势力强行介入所造成的,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表现。近代海关格局的形成,使中国接受了近代海关制度。【素养阐释】阅读材料,以时间和事件为线索,梳理近代中国海关变化的情况。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核心归纳近代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历史考察 1.近代中国关税问题是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始终的。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正是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国以不平等条约胁迫清政府接受协定税则,接着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夺了中国海关的管理权,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2.中国政府
16、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经坎坷,逐渐收回了关税自主权。中国的废约并不是一夕之间以一揽子废除的方式实现的,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在民众的推动下,都为收回关税自主权展开了积极行动。3.在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过程中,民众一直都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争取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每一阶段,都活动着民众斗争的身影,民众的努力推动了政府的行动,政府的行动也需要民众的支持。4.在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过程中,英、法、美等国的态度也很值得关注。在国内民众的强大舆论压力和国民政府的积极争取下,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关税条约。随后又同意大利、英国、
17、法国、西班牙等国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1930年,国民政府与日本签约。至此,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重要障碍在形式上得以清除。学以致用下表反映的是近代我国部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变化情况(单位:%)。导致当时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进口货物 1843年前的关税税率 1843年的关税税率 棉花(担)1.74 0.4 棉纱(担)2.41 1 原色洋布(匹)0.37 0.10 出口货物 1843年前的关税税率 1843年的关税税率 浙江丝(担)23.73 10 广东丝(担)10.57 10 茶叶(担)6 2.5 A.英国割占中国香港岛 B.五处通商口岸被开放 C.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D.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图表,可知1843年后我国进出口关税的税率都大幅度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主要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所致,D项符合题意;中国关税税率的变化与英国割占中国香港岛、五处通商口岸被开放和当时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无关,A、B、C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