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龙出水一、教学目标1能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能背诵第4、5自然段。 3知道祖国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成就,感受作者为祖国取得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而自豪的感情。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2知道祖国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成就,感受作者为祖国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而自豪的感情。3能背诵4,5自然段。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三、教学准备收集近几年来有关我国发射运载火箭的资料。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
2、语在课文中的意思。3感受“火龙出水”的奇异景象,能背诵第4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谈话激趣。师出示“龙”字,问:关于这个字,你有哪些理解和感受?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龙 的神话故事。我们的语言中也有不少关于龙的词语,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 2揭题,审题。(1)揭题:火龙出水(2)审题。根据题目想象课文内容。 3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读全文,思考:听完了课文录音,你发觉你原来对课题的理解对吗?为什么? (板书:火龙一运载火箭 出水一从水下发射) (2)连贯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理清文脉。 (1)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自学讨论交流评议) 要
3、点如下: 课文第1自然段写“我”曾经看过博物馆里“火龙出水”的文物。 课文第24自然段写“我”亲眼看见“火龙出水”的壮观景象。 课文第5自然段是写“我”为祖国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而自豪。所以,课文分三段:1 24 55突破重点。(1)学生观看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录像,观后说说看到的景象以及感受。(2)作者亲眼看了“火龙出水”的景象,总的印象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一个词回答。(3)“奇异”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词句看出“火龙出水”的景象是奇异的?速度快:突然间,摹地、顷刻、眨眼间。声音大:雷电般的轰响、呼啸着。色彩美:乳白色、闪闪烁烁、雪白、金碧辉煌。6指导背诵。(1)复习抓重点词背诵的方法。(2)学
4、生自己尝试背诵第4自然段。(3)指名背,同桌互背。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并背诵。2、知道祖国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成就,感受作者为祖国取得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而自豪的感情。(二)教学过程1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第4自然段。2探究首尾。(1)课文第2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火龙出水”的壮观景象,第1和5自然段写什么?(2)自读第5自然段,说说这段话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交流讨论。 第1句感叹句一一一高兴 第2句比喻句一一一激动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
5、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第3句反问句自豪4扩展知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
6、“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有关资料或播放有关录像,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5感情朗读。6熟读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