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蝙蝠和雷达 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4427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蝙蝠和雷达 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蝙蝠和雷达 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蝙蝠和雷达 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蝙蝠和雷达 人教新课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蝙蝠和雷达 人教新课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阅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2、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2)让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等科普课外知识资料制作成资料卡片,并能大胆与同学交流。(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2、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三、教学难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四、教学准备:1、远程教育媒体资源动画课件。2、自制幻灯片3张。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等科普课外资料,并制作成资料卡。五、教学时间:共2课时(本节是第二课时)。六、教学过程:蝙蝠和雷达一、复习导入:师: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生答:在漆黑的夜里,飞机能。安全飞行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设计意图:用问答方式复习巩固课文内容,为本节课深入理解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二、深入学习,突破重难点。(一)探究学习蝙蝠夜里安全

3、飞行的秘密。师:科学家做了三次不同的试验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课文哪些部分写了这三次实验呢?设计意图:谈话方式直接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景中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4、5、6自然段,从书上圈点勾画相关句子读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时边读边圈点勾画的学习习。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同时也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性认识反馈出来,便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能力。3、播放媒体资源中三次“试验演示”。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书本的理性认识走向感性认识的教学手段,不仅突出教学重点,也形象直观的揭示蝙蝠飞行的秘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添了教学

4、效果。4、播放幻灯片进行课堂夯实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书面完成表格。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眼睛蒙上铃铛:不响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第二次耳朵塞上铃铛:响第三次嘴封住铃铛:响设计意图:通过从理性认识获得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阶段,学生更清楚更深刻理解蝙蝠飞行的秘密,即“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5、总结归纳试验结论: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板书:嘴耳朵)设计意图:教师抓住适当机会进行板书,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6、齐读第6自然段。设计意图:体现了文本与学生,文本与资源,教师

5、与学生之间的有机结合的关系设计意图:用同样方法教学以下两个问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和默契。(二)探究学习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学习第7自然段。过渡语: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2、生自主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勾画出相关句子读读。3、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4、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5、播放媒体资源:师引导生边观察边用书上句子说说试验。播放“蝙蝠飞行演示”的试验: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板书: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播放“蝙蝠与超声波”的试验: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

6、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板书:障碍物)5、齐读第7自然段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句子。师: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从文中哪些句子可看出。6、学生自主学习第7自然段第一句话,勾画出“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句子读一读,再体会体会。(1)感悟:科学家的研究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2)体会“终于”一词使句子表达的情感更浓重了。(3)有感情的朗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一句话,读出赞扬和敬佩

7、科学家的语气。(三)蝙蝠与飞机雷达的联系过渡语: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到底蝙蝠与雷达有什么联系呢?1、生自主学习第8自然段,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2、小组内交流讨论3、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3、播放“蝙蝠与飞机”课件,让学生一边观察边用句子说明:雷过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了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板书:天线无线电波荧光屏)四、总结: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板书:启示)于是就发明了雷达(板书:发明)使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五、巩固练习,迁移知识。播放幻灯片,

8、结合板书,指导学生完成课后填空练习题。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设计意图:结合板书,将“嘴”和“天线”、“耳朵”和“荧光屏”用红色粉笔分别画上等号,通过幻灯片的播放形象直观且省时,及时将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与订正,减轻后进生的学生难度。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六、拓展延伸 1、过渡:同学们,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科学家从许多动物、植物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创造了一项项科技成果,于是就产生了仿生学这门科学。如人们模仿鱼儿在水中自由沉浮发明了潜水艇、模仿蜻蜓的飞行发明了飞机,鲁班被思茅草划破

9、手指,发明了锯齿。设计意图:有意识介绍一些常见的仿生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师:老师从网上收集了一些仿生学的知识,一起来看看。2、播放幻灯片,了解其他仿生学知识。屁步甲虫 蝇眼摄象机蛋壳 化学武器猪 防毒面具果蝇 穹形屋顶 设计意图:教师也和学生一样充当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之间缩短距离,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地位。同时也教给学生拓宽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2、同学们,你们从课外收集到哪些仿生学的知识呢?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

10、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设计意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与他人交流和分享3、学生汇报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

11、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

12、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4、同学们在课外

13、读了一些关于大自然方面的科普知识,还做成了精美的资料卡,现在请同学们大胆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吧!(1)、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在汇报中,汇报人的声音要响亮,想好再说,听话人认真倾听,边听边想,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别人请教;对相同的内容可以作补充或者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2)、学生之间按小组交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能力。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

14、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3)、指名汇报。七、总结:同学们,大自然很神秘,也很有趣,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认真上好每一节科学课,还要养成留心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的习惯,大自然的奥秘还要等着你们去探索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板书设计:11 、蝙蝠和雷达设计意图:采用对称式的板书设计,简名扼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清晰的呈现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重点,同时也再现了审美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