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
2、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
3、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
4、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
5、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能结合插图,用想象画面、阅读写作背景学习方式想象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根据阅读感受、诗句的意思,联
6、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开展合理的想象,或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或通过画画等活动方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教学课时:3课时第 一 课 时一、谈话导入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二、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1、出示古诗独坐敬亭山,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1
7、)独:独自一人 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指名读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李白为什么会孤独寂寞呢?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
8、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根据这一背景,你觉得众鸟指那些人?孤云其实就是比喻谁?孤云独去闲比喻自己怎样?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 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为什么李白说相看两不厌,李白怎么知道敬亭山看我也是不满足的呢?物我两忘,对山之喜爱。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师小结:其实,这首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
9、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5、多诵读,悟诗情(1)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2)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3)自己带着感情读(4)四人小组读古诗(5)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6)全班再齐读古诗三、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关练习。附诗意: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第 二 课 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
10、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出示洞庭湖资料,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观看图片,说说,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洞庭湖。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是怎样形容洞庭湖的。二、学习古诗望洞庭1、出示古诗望洞庭,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读。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3、解诗题,知作者(1)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2)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11、(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指名读汇报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设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秋月:点明时间秋天。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湖面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师强调“潭”字笔画。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同桌
12、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指名复述: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朗读想象诗歌画面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5、多诵读,悟诗情(1)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2)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3
13、)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三、交流课外搜集的其他描写祖国山水的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四、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关练习。附诗意: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二、读课文,理解内容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
14、理解意思。2.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3.指名看图说说读后感受。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1、江南风景好在哪里?读读诗句,找一找具体词句(红胜火、绿如蓝、江花、江水)。2、这两句对仗句又让你感受到什么?(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常常叫我梦萦魂牵。)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待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谙”:熟悉。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以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朗诵。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五、作业:1、自由朗读课文;2、同桌背诵;3、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附诗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