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阅读复习卷(一)从前,有母子两人。有一年遇上大旱,(棵 颗)粒未收,家中粮只够一个人食用。于是,母亲对儿子说:“孩子呀,现在家中缺粮,如果我们娘俩吃的话,都要饿死;不如这样,我(已 己)活了70多岁了,你还年轻,改天你把我背到深山里葬了吧。”儿子不愿意,可粮食越来越少,母亲苦苦(哀 唉)求,他终于同意了。 这一天,雪呼呼得下着,儿子背着母亲向深山老林走去。山越来越深,雪越来越大。走着走着,儿子忽然发现母亲用手(拆折)着树枝,不断往雪地上扔。儿子觉得奇怪,便问:“妈呀,你都要死了,还折这些树枝干嘛?”母亲说:“孩子呀,我是怕你扔了我以后,自己找不到路回家呀!”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2
2、、给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汉字打“”。(4分)3、真是天下慈母心啊!面对生死抉择,母亲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自己选择了死亡,就在临死前,还为儿子不迷路而想尽办法。请你用“_”画出母亲的做法。(2分)4、如果你是那个孩子,面对这样一位伟大无私的母亲,你会怎么做?(3分)_(二)老师的用意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 做作 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拜 访仿 他,你一定会有收获”。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
3、后,我再来接你。”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 )琴师。他累( )气喘吁吁,心情烦 躁 燥 ( )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 )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 )“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 )欢呼起来。他 忽然果然居然 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十天后,成连先生 忽然果然居然 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 夸奖 夸耀 说:“好,好,好极了!”1、划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和词。(3分)2、在第三小节的方括号内填上“的”、“得”、“地”,注意正确哟!(3分)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2分)高
4、耸入云:_扣人心弦:_4、根据段文内容,回答问题。(2分)(1)成连先生所说的“老师”是_。(2)“老师的用意”是_。(三)最后一份晚报从办公楼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了。我顺着街心公园边的小路,在昏暗的路灯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走到一棵树下,一个人影闪了出来,吓我一跳。借着微弱的灯光,我才看清眼前是个女孩儿。她十来岁的样子,相貌清秀,头上扎着一条小辫子。我镇定了一下情绪,正准备走,那女孩儿急切地对我说:“叔叔,叔叔,请等一等!”我疑惑地打量着她。“叔叔,您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摊买份晚报?”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五十米远的地方(竟然居然果然)有个报摊。“买晚报?”我有些惊讶。“嗯,买份晚报。”
5、女孩儿边说边把一枚硬币(塞放递)在我手里。我很诧异,心想:“你自己怎么不去呢?”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这点儿小要求哪能拒绝。我走向报摊,把硬币递给卖报的妇女,取了报,转身回来。你怎么还站在树后面我问怕被我妈妈看到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你妈妈“就是那卖晚报的。”“你怎么从你妈妈那儿买晚报呢?”我怔怔地盯着女孩儿,不解地问。女孩儿低着头说:“我晚上给妈妈送饭的时候,还剩下一份晚报,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她在那儿等了快一个小时了”在我和女孩儿说话的时候,她的妈妈已经收摊了。女孩儿接着说:“谢谢叔叔,我回家了。”说完,她转身一路小跑着回家去了。1认真读文仔细想,()里用哪个词最合适
6、,用“_”画出来。(2分)2请从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词语,写下来。(4分)表示看的词语:_表示奇怪的词语:_3请给短文中第6-8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分)4用“_”划出最令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并写出你的感动。_5小女孩儿为什么要我帮她买晚报?(2分)_6读完短文,相信你也感慨万千,请仿写两句。(4分)爱,其实很简单。爱,就是躲在树后的那份守候;爱,就是带着体温的那枚硬币;_(四)羊吃草的启示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侯放羊的好地方。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象世界
7、上再也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儿贴在草上,鼻翼不停的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张大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羊吃草,实在有趣,可要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我们的学校,不正是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学习中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
8、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我们在学习中要是像羊吃草那样分清嫩芽和“土香草”,要是像羊吃草那样永不倦怠,要是像羊吃草那样反复咀嚼,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1作者从对羊吃草的观察中,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启示?请认真阅读短文,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作者对羊吃草的认真观察作者从对羊吃草的观察与思考中得到的启示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嫩芽送进嘴里。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象世界上再也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张大的羊嘴巴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2从短文中摘录符合要求语句各一个。(2分)(1)比喻句:_(2)拟人
9、句:_(3)反问句:_(4)过渡句:_3指出第三段中的下列词语各用来比喻什么。(1分)嫩芽:_土香草:_4文中有句话点明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请你用“ ”将其标画出来。(1分)课外阅读复习卷(一)1.围绕母爱命题。2.颗,已,哀,折3.走着走着,儿子忽然发现母亲用手折着树枝,不断往雪地上扔。(二)1.划去:做 仿 燥 忽然 果然 夸奖 2. 的 得 地 的 的 得 3.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诗文、表演等感染力强,牵动人心。4、(1)大自然(2)要善于向大自然学习。(一切知识、学问、能力来源于生活)(三)1.果然 放 2. 打量 望 惊讶 诧异 3.“ ?” 。 “ 。” 。 “ ?” 5.因为妈妈不卖掉最后一份晚报,就不回家。而为了卖掉最后一份晚报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小女孩想让妈妈早点回家。(四)3好的书籍或美好的事物不好的书籍或不健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