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优质教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7346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优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优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优质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优质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优质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优质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优质教案木兰诗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赏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2.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3.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在中国文学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曾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女子形象。今天我们将要通过对木兰诗的学习,具体深入地了解一位巾帼女英雄木兰的形象。二、朗读课文(8分钟)第一遍,课件范读。第二遍,全班齐读。第三遍,默读并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要求合上课本,指名一名学生来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补充。第四遍:小组接力读全文。三、合作探究(20分

2、钟)1.教师出示问题:问题1:木兰是怎样一个女子?请结合诗歌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问题2:这首诗歌哪些情节写得详,哪些情节写得略?为什么这样安排?问题3:请找出诗歌中的对偶句、排比句。1.不同组的6位学生完成题目。3.教师归纳总结。四、当堂检测(8分钟)1.教师出示问题。翻译下列句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2.不同组的6位学生黑板展示问题。3.教师总结归纳。五、课堂小结(1分钟)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地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简繁相宜的笔法美、强劲刚健的爱国

3、情调没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临之怦然心动,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慨然击股。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在新世纪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风采,装扮祖国,哪怕是一丝绿,哪怕是一点红。六、布置作业(1分钟)挑选一段,改写成300字左右记叙文。木兰诗优质教案二: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2、 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3、 培养探究能力教学重点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教学用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

4、、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三、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四、二、简介背景五、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七、三、配乐朗读八、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九、四、复述故事十、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十一、第二课时一主动发现问题

5、,寻找探究点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探究点参考备案:1、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2、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3、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4、中国古代几次的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5、我对木兰的看法6、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7、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8、中国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为以立德闻名;花木兰、梁红玉是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贞是以立字闻世。)9、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塑造的差异。二学生合作探究主要指学生能否围绕着探究点,通过探索活动(可以是

6、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看教科书、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向教科书、教师、同学大胆质疑问难、提出见解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三流探究成果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可以对某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可以通过动脑、动手解决某些问题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途径。四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五布置作业建议:以木兰诗为例,第八周的这堂课是否可以上成学生合作探究活动课(第六个教学过程),或探究结果汇报课(第七个教学过程)。教后记:这首诗写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抓住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情味的特点,背诵起来也是朗朗上口,不是那么的枯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