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677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9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福建人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2章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1)2011年福建省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两个考点的能力层级均为B(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以及文言文的固定句式。考试大纲规定需要掌握的不同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没有单独设题,一般是结合句子翻译来进行考查的,因此,复习时这两个考点要融会贯通。“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形式上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对句子的翻译,实际上考查的重点还是在于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的把握,其

2、中又以考查把握多义实词的能力为主。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已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201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

3、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4、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节选自明史王祎传)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幼时机敏聪慧,成年后身材高大,站起来有伟岸的气度,因为文章著称于世。在目睹了元王朝国政衰颓凋敝后,写了七八千字的文章呈给当时的宰相。危素、张起岩一起推荐了他,但是没有被接受。于是在青岩山隐居著书,名气越来越大。太祖征江西,王祎写文章赞颂并献给太祖。太祖高兴地说:“江南有两位大儒,就是你和宋濂,要论学问谁更渊博,你不如宋濂。但是要论才思的雄辩,宋濂不如你。”太祖创立了礼贤馆,(王祎)被召置礼贤馆中。累次迁升到侍礼郎,掌管太祖的起居注。又任南康府同知,出了很多惠民

5、政绩,太祖赐给金带以示宠爱。太祖即将称帝即位前,将他召回,商议即位礼仪。洪武元年八月,他上奏说:“祈求天命永远所在,在于忠厚存心,宽大为政,效法天道,顺应人心。雷霆霜雪,只是暂时的不是永远的。既然浙西已经被平定了,应该减免赋税。”太祖表扬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是没有都听从。第二年修元史,任命王祎与宋濂担任总裁。王祎擅长史事,裁汰剔除烦秽,大力修改。修完元史后,提拔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到大本堂教皇子读书,王祎经明理达,善于开导。皇上召他到殿廷,每次都一定给他赐坐,从容应答。洪武五年正月商议招抚谕告云南,任命王祎奉诏前往。王祎到云南后诏谕梁王,尽快奉上户籍册和地图给朝廷方面掌管,不

6、然天子很快就将讨伐过来。梁王不听从,并把他安置在偏室内居住。几天后,又诏谕说:“朝廷考虑到云南百万生灵,不想用武力全部歼灭。如果你凭借艰险路远,抵抗大明皇帝的命令,到时你后悔都来不及。”梁王被吓服了,随即将他迁至正馆居住。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死王祎。梁王逼不得已交出了王祎,脱脱想让王祎屈从于他,王祎怒叱道:“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何况你我都是使臣,我岂能屈服于你!”有人劝脱脱说:“王先生久负盛名,不能杀。”脱脱手一摆说道:“今天就是孔圣人,按道理也不能活着。”王祎回头看着梁王说道:“你杀了

7、我,朝廷大军就将到来,你的祸患不久就会到来。”于是就这样被杀害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译文:_(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译文:_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死王祎。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1)注意“会”“遣”“必”“胁王以危言(状语后置)”的翻译。(2)注意“既”“讫”“实”“馀烬”“敢与日月争明”的翻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

8、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2010山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申 甫 传汪 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已而瘗其书

9、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

10、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注】媐(x):嬉戏。瘗(y):埋葬。窭(j):贫穷。申甫,是云南人,喜欢做行侠仗义的事,口才很好。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在路上用绳子系着一只老鼠玩耍。有一个道士路过此地,就教申甫戏耍老鼠。(道

11、士)叫申甫从路边捡来几块石头,四散摆放在地上,把老鼠放到四散的石块之中,老鼠多次奔逃,都逃不出去。不久,一只狸猫被吸引过来,狸猫想抓老鼠,也始终无法进入石阵,狸猫和老鼠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道士于是在申甫的耳旁悄悄地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八阵图,小孩子你想学吗?”申甫此时还小,不懂道士的话,当即回答说:“不想学。”道士就走了。明代天启初年,当时申甫已经做了和尚,在河南、山东一带来往,在佛法上没有什么造诣。(申甫)进入嵩山,又遇见自己小时候见到的道士,就请求学习道士的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道士临走时,给他一卷书,就告别而去,不知到哪里去了。(申甫)打开这卷书,(看到书里讲的)都是古代的兵法

12、,而且对车战的介绍非常具体。申甫就留在嵩山,学习了一年多,不再钻研佛学了。不久,申甫把兵书埋在嵩山下,前往颍州,在颍州人刘廷传处做了门客。刘廷传,原先是颍州的大侠,门下有几百名食客,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人能比得上申甫的。刘廷传资助申甫,让他前往京城。申甫多次凭借他的本领拜见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愍帝即位,元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了京城,京城的九道城门白天都关闭了。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形势紧迫,就向朝廷推荐申甫。愍帝在便殿召见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言语慰劳他,申甫感激涕零,在便殿的台阶下磕头,大声呼喊:“我没有什么才能,愿意以死效忠陛下。”(愍帝)就当即授刘之纶为协理戎

13、政兵部右侍郎,金声以御史的身份任参军,而申甫任京营副总兵,然而实际上没有给申甫一兵一卒,只是让他自己去招募士兵。过了三天,只招募到少量的士兵,都是城里的穷人,不知道怎么使用兵器,而申甫学到的兵法,是擅长车战,在仓猝间不能置办(战车)。(申甫)正要选个日子部署军队,还没来得及备战。正当这个时候,朝廷里的权贵们都不熟悉兵法,与刘、金二人的很多意见不一致,又妒忌申甫本来是个百姓,却得到越级任用,就出主意让他先出头去抵挡敌人,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送来兵符,催促申甫出城迎战,而正逢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战败身亡。满桂,原先是大同总兵官,是知名的老将,因为支援朝廷赶往京城,愍帝正倚重于他。(满桂)兵败以后,京

14、城朝野震惊。(在这种情况下,)申甫不得已,痛哭,趁着夜里带着手下的士兵用绳子吊下城墙,出了城,还没到芦沟桥,士兵就逃得所剩无几了。申甫亲自肉搏迎战,中了数十支箭,就这样被杀了。在这时,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并且嘲讽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等到元兵撤退后,竟然没人理会申甫战死这件事。距离申甫死后几天,刘之纶又分八路出兵,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遇见伏兵袭击,(刘之纶)监督将士拼死迎战,过了一天一夜,各路援兵没有赶到,刘之纶也战死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译文:_(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15、译文:_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译文:_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1)注意“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数”“以”,“见”表被动。(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的意思。(一)文言实词注意:1.基本模式是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2.积累与根据上下文意推断相结合;3.重点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4.专用词语不译,一般词

16、语译彻底。一、文言翻译的主要训练点(二)文言虚词注意:1.积累,大体了解重点虚词的一般用法;2.对句中的关键虚词要准确翻译;3.根据上下文和相关实词意义进行推断。(三)文言句式注意:1.注意并准确反映分句间的关系;2.注意并准确补上句中省略成分;3.注意词语调序要符合现代习惯;4.注意根据全文和上下文意推断句意。(一)替换把古代词换成构词成分完全不同的现代词。对那些古今意义上有差别或多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如,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传”“道”“受”“业”“解”“惑”分别替换成“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又如,把“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17、”(出师表)中的“卑鄙”替换成“地位低、见识浅”。所谓字二、掌握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字落实,主要是指这一类“字”的落实。至于有些意思含蓄深奥的句子,虽然把其中的古代词换成了现代词,但仍不能表达清楚时,就只好意译了。如,把“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直译为“成为割脖子的朋友”,那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因此必须意译为“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等才能表达清楚。(二)保留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一些专有名词(人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职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等)可保留不译。如,“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苏武传)这一句,除了“初”和“立”之外,其余都可保留。(三)删略对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际意义

18、的虚词,或者是表敬称、谦称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对等的词可以代替,删去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情况下,就可以删略。如,“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逍遥游)中的“夫”,“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者”“也”,“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中的“之”,翻译时都可删略;又如,“张良曰:谨诺。”(鸿门宴)中的“谨”,表谦称,也可删去不译。(四)补充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1数词后面增加量词。如,“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句中的“三”后要补出量词。2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

19、介词等。如,“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全句译为“(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3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全句译为“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五)调整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这主要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是个主谓倒装句,目的

20、是强调谓语,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为“你不聪明,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又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既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又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译成“您关心别人困难的品行表现在哪里呢”。(一)文言词语的翻译文言文中大多数词语的翻译都是直截了当的,直接把词语的解释写进句子中就可以了。但是当词语的解释和翻译有相当距离的时候,就不能简单地把解释当做翻译。这种情况,应按这一词在句中所指的意思来译。如,“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的“言”当释为“言论”“学说”,但这样的解释不能作“焚”的宾语,根据文义,这里应三、文言翻译应注

21、意的一些问题译为“记载言论的著作”。再如,“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 为宫”(过秦论)中的“六合”,本应解释为“上下东西南北”,这样的解释如果直接写进译文就会让人感到费解,因此,这里的“六合”要根据语境灵活地译成“整个天下”。(二)运用了修辞的文言语句的翻译古人写文章时非常重视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进行文言翻译的时候,要对这些修辞格进行恰当的处理。常见的修辞格有:1比喻文言文中比喻的运用相当普遍,有些词语经常用来比喻某样事物,于是就有了比较固定的比喻义。如,“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中的“秋毫”,本义是指鸟兽在秋天出生的细毛,用来比喻细小的东西,翻译时不宜保留本义,要根据语境译为“一丝一毫的

22、财物”。再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中“藩篱”,原意为“篱笆墙”,翻译时不能保留原意,要根据语境译为“边防”。2借代文言文中,借代修辞格运用得相当普遍,如果按字面翻译,往往会造成误解。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里的“布衣”,是一种借代,如果按字面译,后面的“不以臣卑鄙”(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就会使人产生疑问:“穿布衣服”,怎么就“地位低”呢?在翻译时应采取意译的方法,译为“平民百姓”,否则往往会使人莫名其妙。再如,“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用的也是借代修辞,翻译时不能译为“金属”,应该根据语境译为“用金属制作的刀剑”。3互文有些古文为了句式的对仗工整,往往

23、运用互文修辞,故意将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别用两部分或几部分来表达,使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上文里省去了下文里将要出现的词语,下文里省去了上文里已出现的词语。这类句子,翻译时,必须把上下文拼合起来,使内容上前后互相补充。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两句应该整合起来,译成“不因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应译成“(秦孝公)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因为“席卷”“包举”“囊括”“并吞”构成互文,“天下”“宇内”“四海”“

24、八荒”构成互文。4合叙文言文中,有一种与互文相对的修辞格,它把本应分别叙述的内容改为合并叙写,这种修辞方法叫合叙。合叙是古人常用的修辞方法,它变分为合,化简为繁,使句子显得较有变化。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中的“风霜高洁”便是“风高霜洁”的合叙,翻译时应译为“天气高爽,霜色洁白”。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也运用了合叙,翻译时应译为“句读不懂得的,拜人为师;疑难问题不理解的,却不拜人为师”。还如,苏轼的赤壁赋中“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渔樵于江渚之上”,便是“渔于江之上,樵于渚之上”的

25、合叙,意即“在江上打鱼,在小洲上砍柴”。对于合叙,理解时必须弄清楚前后成分的对应关系,如上例中“风”和“高”对应,“霜”和“洁”对应,“渔”和“江”对应,“樵”与“渚”对应。合叙的特征是前后双双并提,理解时必须前后分别相系。5婉曲古人或因为忌讳,或出于谦恭,或为了追求文雅,在写文章时往往不直言其事,而把要表达的意思婉转地说出来,叫做婉曲,也就是委婉的说法。如把帝王(或王后)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把出兵征伐别人说成“会猎”,把上厕所说成“更衣”等。凡遇到这种情况,只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说法翻译就可以了。6专用名词和习惯用语各类专用名词和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翻译时应区别对待

26、。凡是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年号、庙号等,可以不译。各种领域中都有一系列的习惯用语,如官场中的“拜”“除”“擢”“迁”“出”“下车”“视事”“致仕”“乞骸骨”等,可按现在的说法翻译。1以今释古,望文生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有了变化。如把“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译成“先帝不认为我卑鄙无耻”就错了,因为“卑鄙”一词的感情色彩产生变化了。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而不是像现在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2不需要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名、年号、国号、器物名、朝代名、度量衡、典章制度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27、,不用翻译。四、文言翻译错答探究及备考对策3应译的漏了。如,把“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译成“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正确。4该增添没增添,没有的却要增添。如,把“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译成“五十的人可以穿帛做的衣服”,应该在数词“五十”后边加上量词“岁”,表达才会顺畅。再如,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说)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原句并没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这一内容,这属于随意增添而造成的失误。5省略成分没译出。如,把“然

28、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译成“可是力气足够达到那里,对别人来说是一件可以讥笑的事,而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值得后悔的事”,于事理不通,应该在“力气足够达到那里”后补出“却没到达”。6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如,把“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有把原句中表舒缓语气的“也”删去,造成了表意错误。7不理解互文见义。如,把“秦时明月汉时关”译成“秦代时的明月和汉代时的关隘”,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应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8需要意译的硬要直译。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是同义迭句,不能直译,只能

29、意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的野心”。9译句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汉语中,倒装句,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有的学生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就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10误译原句语气。如,“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有的考生把它误译成“学写文章的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才罢休吗”,其实根据上文“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和下文“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要求翻译的句子当是欧阳修对韩氏文章的赞叹之辞,应该是感叹语气,这句话应译为“学写文章的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才罢休啊”,译为反问语气,便否定了韩氏文章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