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种一片太阳花 鄂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2269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种一片太阳花 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种一片太阳花 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种一片太阳花 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种一片太阳花 鄂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种一片太阳花 鄂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种一片太阳花 鄂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种一片太阳花 鄂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2、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种一片太阳花说课稿一、说教材 种一片太阳花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花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辞优美、意境隽永的文章。课文写的是住在机关四合院的“劳动者们”种太阳花的事。全文共四个部分,先交代了种太阳花的原因,接着写太阳花从种子落地到一齐开放的过程,再写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生命极其短促,最后写来年还种太阳花,表现了人对花的爱恋,花对人的启迪。二、说学情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且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不难。但文章表达的不只是对花的爱

3、恋,还表达花对人的启迪,运用了借花喻人的手法,学生对于这层内涵的体会还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读文体验并展开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设定如下教学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太阳花的特点描述的方法,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太阳花的特点描述的方法,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

4、科的基本特点。”因此为了让学生通过文本学习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文情怀,所以我采用“读思议悟”的教学方法以及创设情境法,力求凸显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亲身经历,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读思结合法讨论交流法五、说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请同学们回忆 一下课文围绕“太阳花”写了哪几部分内容?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旨在加强知识间的过渡和连接。(二)自主学习(一)学习种太阳花的原因。1.自然界里有很多美丽的花儿,可为什么我们要选择种太阳花呢?读课文13自然段找原因。

5、(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2)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要种太阳花呢?板书:渴望色彩,好服侍,色彩美2.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第一自然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劳动者们”种太阳花的原因,为体会下文太阳花的灿烂多姿做好铺垫。(二)抓重点词句感受太阳花的美。 太阳花的美体现在外表美和精神每两个方面,本环节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太阳花的外形美,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1.请你默读课文47自然段,用“ ”曲线画出描写太阳花美的句子。 (1)在小组中交流画出的句子。 (2)学生回答,哪些句子写出了太阳花的美。 (3)你还能体会到太阳花美在哪里?(板书:经久不衰) 2.谁能读出太阳花的美

6、?(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太阳花开的情景。3.师生评价朗读情况。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还想读? 4.太阳花生命力顽强而且经久不衰,但你们知道一朵太阳花的寿命是多长时间?(只有一天)(三)感悟太阳花的活力,勃勃的生机。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们感悟太阳花的内在精神美,实现难点的突破,体会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太阳花的特点描述的方法,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1.仔细默读8、9、10自然段,看看它为什么能做到经久不衰、灿烂多姿呢?你能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吗?指名回答,读句子,谈感受。2.思考:为什么要重点写单独的一朵花呢?如果去掉这一段,对课文表

7、情达意会产生什么影响?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朗读第9自然段。4.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让我们带着赞颂、欣赏的语气齐读第9自然段。5.正是因为太阳花善于抓住机会,喜爱阳光,又能主动让位,所以,它能经久不衰,总是生机勃勃!那你面对生命如此短促,却能做到灿烂多姿的太阳花,有何感想呢?6.指名说。(学生可根据板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由此揭示课文“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7.小结: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深深打动了老师,是的,太阳花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它能经久不衰,流芳百世,就像那些奋力进取的人,像那些默默无闻做好事的人,像那些惜时如金的人所以,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向太阳花学习,人

8、的一生也是很短暂的,但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所以只要好好地把握,就能让生命更精彩。(四)感悟精神、给人启迪1、为什么我们院里的劳动者来年还要种太阳花呢?2、.正是因为太阳花有它独特的美,作者爱上了太阳花,你们喜欢吗?3、.齐读第10、11自然段。三、拓展延伸1、生活中有哪些人具有“太阳花”的精神?2、小结:美丽的太阳花有着美好的品格,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太阳花的这种美好的品格。设计意图:为了加强学生学习和生活间的联系,体现“语文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全课总

9、结美丽的太阳花具有美好的品格,我们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可是文章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会一直延续,我们的心灵受到了熏陶,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太阳花的这种美好的品格。五、布置作业1摘抄文中优美句段。2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借鉴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本着简洁、清晰、明了,凸显本课重难点的原则,板书设计如下:种一片太阳花生机勃勃 兴旺发达 灿烂多姿 生命力强 追求光明 繁荣昌盛 (借物喻人)种一片太阳花教学反思种一片太阳花这篇课文写的是住在机关四合院里的“劳动者们”种太阳花的事。文章虽然短小,却很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生物对人们精神的抚慰和灵魂的启迪,寄寓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10、。种一片太阳花第二课时教学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路,按照“为什么要种太阳花太阳花开得灿烂多姿单独一朵花生命短促来年还种太阳花”这一线索,理请课文条理。6-8小节作者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把太阳花的艳丽多姿、生命力旺盛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找到相关的语句,结合朗读,体会字里行间表现出的“我们院里的劳动者们”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9、10两节以开放性讨论的方式引导形式体会个体太阳花生命短促,整体太阳花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原因,最后感悟寓意,升华主题。在课堂上,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自读自悟,探究交流的方式,整节课让学生

11、有感情地读描写太阳花美的语句,从中感悟太阳花的色彩美、形态美和经久不衰的顽强美的原因,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顺理成章地达到学习目的。另外,我希望学生能从语文课堂中,获得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积淀,充分体现新课改的大语文观,我很重视写作方法的积累。学生很快就能从文中,找出与写作方法相关的知识点,如比喻、对比、侧面描写、拟人、借花喻人等多种写作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不足之处:1、当学生学习太阳花的色彩美时,在出示课件展示太阳花的美丽的同时,如能再为学生配上优美的音乐,对学生美美地读有关句子一定会起到很好的作用。2、语言文字的训练还不是很到位,课堂中老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还很严重,还不敢完全放手。

12、3、因为课堂容量大,教师引导学习还是比较流于形式,评价语言缺少指向性,对于文章寓意的理解的引导浮于表面,没有深入下去,所以学生感受的只是表象太阳花的美,而没有真正体会太阳花的精神实质。4、为了让学生能由太阳花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质的人,我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学习课文后所受到的启示,再将内心的感受写下来。他们想到了交警、白医天使、教师、清洁工等一些像太阳花一样美丽的人。虽然孩子们都将自己的心里想的写出来了,但没有体现个性化。 上完这节课后引起了我的思考,那就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怎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提升? 语言训练贵在实践,让孩子大声说出来,说出心中想说的话。这是艰巨而又长久的重任,它对孩子以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努力把这项重任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得到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