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1870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生物3月线上质量检查试题(一)(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是在生物膜上完成反应B. 都能生成三磷酸腺苷C. 都需要多种酶的催化D. 都能产生丙酮酸和H【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进行部位第一步在细胞质中,然后在线粒体始终在细胞质中是否需O2需氧不需氧最终产物CO2+H2O不彻底氧化物酒精、CO2或乳酸可利用能量1167kJ61.08KJ联系将C6H12O6分解成丙酮酸这一阶段相同,都在细胞质中进行【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A错误;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ATP,B正确;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所以需要多种酶的催化,C正确;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都是丙酮酸和H,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下列关于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相关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使用苏丹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B. 无水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既可作为提取液也可作为层析液C.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离液需

3、要用到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D.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酒精可使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成灰绿色【答案】B【解析】【分析】1、脂肪鉴定的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2、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3、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有丝分裂较旺盛;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变化不同,可用高倍显微镜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

4、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那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成深色。【详解】A、在使用苏丹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A正确;B、无水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只能作为提取液,不能作为层析液,B错误;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离液需要用到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15%的盐酸,C正确;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酒精可使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成灰绿色,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脂肪检测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

5、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3.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答案】D【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单体1或2发生突变可能,但不是最合理的,只有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基因B移到正常染色体

6、上后代才会出现红色性状,BC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单体无论如何变化,产生的花粉都不可育,所以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4.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B.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递质结合发挥作用后受体即被灭活C. 电位2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K+大量外流所致D. 电位1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Na+大量内流导致的【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电位1突触后膜电位增加逐渐变成正值,然后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兴奋;电位2突触后膜电位进一步降低

7、,然后又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抑制。【详解】A、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A错误;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刻被灭活,而不是受体被灭活,B错误;C、发生电位2很可能是突触后膜接受抑制性神经递质后引起阴离子内流的结果,可能是Cl-大量内流所致,C错误;D、电位1为动作电位,是突触后膜受体接受兴奋性神经递质后,引起膜上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导致的,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重点是理解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所发生的生理变化过程。5.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在特异的结合并切割特定的mRNA后,核酶可以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

8、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酶具有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不受温度的影响B. 向含有核酶的溶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可以发生紫色反应C. 核酶发挥作用时有氢键的形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D. 与不加酶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由此可以反映酶的高效性【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

9、)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核酶的活性也受温度的影响,A错误;B、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不属于蛋白质,所以向核酶中滴加双缩脲试剂,不会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C、核酶与催化底物特异性结合时,核酶和mRNA之间有氢键形成,而切割mRNA分子也有磷酸二酯键断裂,C正确;D、酶的高效性是和无机催化剂进行比较,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以核酶为素材,考查了酶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蛋白质鉴定的原理,掌握酶的特性,能够根据题干信息中催化过程确定催化过程中的氢键的形成和磷

10、酸二酯键的断裂。6.如图为某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发生着丝点分裂B. 过程可发生交叉互换C. 细胞A是次级卵母细胞D. 细胞B中的细胞质基因只能传给后代中的雌性个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其中过程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是减数第二次分裂。A为次级卵母细胞,B为卵细胞。【详解】A、过程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A错误;B、过程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而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错误;C、细胞A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而来的,是次级卵母细胞,C正确;D、细胞B中的细胞质基因是传给后代所有个体,而不只是雌

11、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7.在充满N2与CO2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某种植物。测得植株的呼吸速率和总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适宜且CO2充足。横轴表示实验所用的时间)。回答下列问题:(1)第5-7 h呼吸作用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第9-10h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_(2)与第8h相比,第10h时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 _成为细

12、胞中合成ATP的唯一场所。(3)该植物积累有机物速率最快的时刻是第_ h时,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时刻在第 _ h之间。(4)在第8h,植物体释放到密闭容器中的氧气量_(大于等于小于)植物体消耗的氧气量。【答案】 (1). 氧气浓度升高 (2). 光照强度减弱直至无光照 (3). 叶绿体 (4). 细胞质基质 (5). 2 (6). 810 (7). 小于【解析】【分析】试验一、曲线表示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在实验时间内的变化,68h间,光合速率线高于呼吸速率线,910时光合作用突然降为0。【详解】(1)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密闭容器中氧气浓度不断增加,所以呼吸作用加快,根据题干“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

13、适宜且CO2充足”,所以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可能是光照强度减弱直至无光照。(2)第8h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第10h只有呼吸作用,所以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如果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只有细胞质基质才产生ATP。(3)积累有机物速率是净光合作用,等于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所以最大的是2h,在第8-10h光合作用不断下降直至与呼吸作用相等,速率为0,所以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时刻在第810h之间。(4)植物体释放到密闭容器中的氧气量是净光合作用,植物体消耗的氧气量是呼吸作用,从图中看出第8h呼吸作用为10,净光合作用小于10。【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

14、作用的有关知识,重点是根据曲线判断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8.I型糖尿病表现为胰岛素依赖,II型糖尿病早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即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敏感)。甲乙两人禁食6小时后,服用等量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后每隔30min检测体内血糖浓度,结果如下表。时间/min0306090120甲(血糖浓度单位: mmol/L)7213712311 911 3乙(血糖浓度单位: mmol/L)4169615243血糖范围参考值:正常人糖尿病人空腹血糖浓度(单位:mmol/L)39-6 170服用定量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后2小时血糖浓度(单位: mmol/L)78l1 1回答下列问题:(1)甲

15、、乙两人可能患糖尿病的是_;判断的理由是 _。(2)下列因素可促进正常人体内胰岛B细胞分泌作用增强的是_(填序号)血糖浓度升高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血糖浓度降低(3)1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某些抗体会损伤自身的某些胰岛B细胞,这类疾病属于_。II型糖尿病早期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 _(偏高偏低正常),对这类患者_(能不能)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答案】 (1). 甲 (2). 甲的空腹血糖浓度为72mmol/L,服用定量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后2h的血糖浓度为113mmol/L均超过糖尿病人的最低标准 (3). (4). 自身免疫病 (5). 偏高 (6). 不能【解析】【分析】1、激素调节过程中

16、,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进而调节生命活动;2、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详解】(1)人体正常的血糖浓度为3.9-6.1mmol/L,甲的空腹血糖浓度为7.2mmol/L,服用定量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后2h的血糖浓度为11.3mmol/L均达到糖尿病人的最低标准,因此,甲是糖尿病患者。(2)血糖浓度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使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正确;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可以使血糖升高,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正确;血糖浓度降

17、低会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错误。故选。(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某些抗体可以损伤自身胰岛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这属于自身免疫病;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即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敏感),胰岛素浓度偏高,而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难点是分析清楚两种糖尿病产生的原因。9.生态专家把某一废弃池塘改造成新型池塘,并对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该新型池塘生态系统中有香莲、芦蒿、多种藻类、水草,还有多种鱼类、虫类,塘边建有猪舍和蘑菇房。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池塘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

18、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该生态系统中的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底植物及生活在水体中的其他生物形成了群落的_结构。(2)改造后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增多,食物网变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消费者的新陈代谢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的功能,图中的分解者有_【答案】 (1). 次生演替 (2). 标志重捕法 (3). 垂直 (4).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5). 水草虫类鲤鱼(或鲫鱼)人 (6).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7). 物质循环 (8). 蘑菇、细菌【解析】【分析】1、群落

19、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例如,在森林中,在乔木的基部和其他被树冠遮住的地方,光线较暗,适于苔藓植物生存,而属管辖的间隙或其他光照较充足的地方,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在森林里,高大的乔木占据森林的上层,往下一次是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在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

20、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详解】(1)在该池塘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草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该生态系统中的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底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抵抗力稳定性和物种丰富度成正相关,改造后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增多,食物网变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水草虫类鲤鱼(或鲫鱼)人,共四个营养级。(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消费者的新陈代谢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这体

21、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图中蘑菇、细菌属于分解者。【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农业中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分析清楚图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同时理解该生态系统的意义。10.果蝇的灰身(A)与黑身(a)、直毛(B)与分叉毛(b)是两对相对性状。两只雌雄果蝇杂交,F1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灰身黑身直毛分叉毛雌蝇(只)75261010雄蝇(只)74255049回答下列问题:(l)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 定律。(2)F1灰身直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种,杂合子的比例为_。(3)若F1中的灰身雄果蝇与黑身雌果蝇杂交,则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_。(4)为测定F1中某只雄蝇(甲)的基因型,可将其与基因型为_的果蝇测

22、交,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_,则雄果蝇(甲)的基因型为AaXBY。【答案】 (1). 基因自由组合 (2). 4 (3). 5/6 (4). 1/3 (5). aaXbXb (6). 灰身直毛雌蝇:黑身直毛雌蝇:灰身分叉毛雄蝇:黑身分叉毛雄蝇=1:1:1:1【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雌果蝇中灰身黑身31,黑身果蝇与灰身果蝇的比例在雌雄果蝇之间的比例没有差异,因此控制黑身和灰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是AaAa;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雌果蝇中没有分叉毛,只有直毛,因此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直毛是显性性状,亲

23、本基因型是XBXbXBY,对于两对相对性状来说,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详解】(1)由分析可知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亲本基因型AaXBXbAaXBY,所以F1灰身直毛雌果蝇的基因型及AAXBXBAaXBXBAAXBXbAaXBXb=1212,共4种,杂合子比例为5/6。(3)F1中的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AAAa=12,所以与黑身雌果蝇杂交,后代黑身果蝇=2/31/2=1/3。(4)测交是和隐性纯合子交配,即和基因型aaXbXb的雌果蝇测交,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直毛雌蝇黑身直毛雌蝇灰身分叉毛雄蝇黑身分叉毛雄蝇=1111,则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

24、点睛】本题需要考生从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出基因在染色上的位置及传递方式,在结合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解答。【生物一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酵母菌的蛋白质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有些酵母菌能以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可利用工业废甲醇的酵母菌,这样既能减少污染又可变废为宝。下图为主要操作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_,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在加热排除高压锅内原有的_后,将高压锅密闭,继续加热,通常在_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可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2)取步骤中梯度稀释后的适量液

25、体加入无菌培养皿,然后将高压蒸汽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_(25/50/80)左右时倒入培养皿混匀(步骤),冷凝后将培养皿倒置,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3)挑取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按步骤所示进行划线纯化,下列叙述合理的是_。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b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c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表面,以确保能正常形成菌落d第二区以后的划线起始端要与上一区的划线的末端相连接,最后一区的划线末端不能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4)步骤的培养中,应加入 _作为碳源,并加入适量的氮源、无机盐和水等成分。为监测发酵罐中酵母菌活细胞的密度,取2mL发酵液稀

26、释1000倍后,加入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如图所示的计数室规格为25x16型的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要达到每毫升4x109个活酵母菌细胞的预期密度,理论上,图中标号五个中格里的呈_色的酵母菌细胞总数应不少于_个。【答案】 (1). pH (2). 冷空气 (3). (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 (4). 50 (5). a、c、d (6). 工业废甲醇 (7). 无 (8). 40【解析】【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

27、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分析题图:称量土样,里面含有需要分离的酵母菌;表示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表示平板划线法,进行纯化培养;表示扩大培养,获得更多的酵母菌。【详解】(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溶化,调节培养基的pH,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高压蒸汽灭菌。在加热排除高压锅内原有的冷空气后,将高压锅密闭,继续加热,通常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可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2)倒平板需要将培养基冷却至50进行。(3)a、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做到无菌操作,

28、a正确;b、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培养液中,而不是细胞内甲醇的含量,b错误;c、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否则大量酵母菌聚集,不能形成正常菌落,c正确;d、第二区域以后的划线区域的菌种来源于上一区域的末端,所以第二区以后的划线起始端要与上一区的划线的末端相连接,并且最后一区的划线末端不能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d正确,以便于分离菌落。故选acd。(4)本实验的目的是分离出可利用工业废甲醇的酵母菌,所以应该以甲醇作为碳源,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无色细胞才计数;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计

29、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达到每毫升4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则n80400(0.1103)2000=4109,则5个中方格中无色酵母菌不少于4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食用菌菌种扩大培养并保存的过程中涉及的培养基配制、灭菌及菌种转移和保藏的一些基础知识,考生需注意归纳总结,才能减少犯错。【生物一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人体内的t-PA蛋白能高效降解由纤维蛋白凝聚而成的血栓,是心梗和脑血栓的急救药。然而,为心梗患者注射大剂量的基因工程t-PA会诱发颅内出血,其原因在于t-PA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特异性不高。研究证实,将t-PA第84位的半胱氨酸换成丝氨酸,能显著降低出血副作用。据此,先对天

30、然的t-PA基因进行序列改造,然后再采取传统的基因工程方法表达该改造后的基因,可制造出性能优异的改良t-PA蛋白。(注:下图表示相关的目的基因、载体及限制酶。pCLY11为质粒,新霉素为抗生素。)回答下列问题:(1)己知人t-PA基因第84位半胱氨酸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CA,而丝氨酸的密码子为UCU,因此改造后的基因决定第84位丝氨酸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应设计为_。(2)若t-PA改良基因的粘性末端如图所示,那么需选用限制酶_和_切开质粒pCLY11,才能与t-PA改良基因高效连接,在连接时需要用到 _酶。(3)应选择_(能不能)在加入新霉素的培养基中生存并形成菌落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目的是

31、_。在加入新霉素的培养基中形成菌落的受体细胞并非都是目的菌株,需选择呈_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检测和鉴定,以选育出能生产改良t-PA蛋白的工程菌株。(4)以上制造性能优异的改良t-PA蛋白的过程称为_工程。【答案】 (1). AGA (2). Xm (3). Bgl (4). DNA连接酶 (5). 不能 (6). 以便筛选出导入质粒pCLY1I的大肠杆菌 (7). 白 (8). 蛋白质【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得到转基因生物目的基因检测与鉴定。蛋白质工程可以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

32、生活的需求。【详解】(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丝氨酸的密码子为UCU,则其编码序列为TCT,所以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AGA。(2)若要质粒pCLY11与t-PA突变基因高效连接,需质粒和突变基因切割后产生黏性末端能碱基互补配对,t-PA突变基因切割后的黏性末端分别为:-GGCC和-CTAG,故质粒pCLY11需要用XmaI和Bg/II切割,连接时需要应DNA连接酶。(3)由于质粒上以新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所以选择不能再加入新霉素的培养基中生存并形成菌落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以便筛选出导入质粒pCLY1I的大肠杆菌。重组质粒的mlacZ序列被破坏,表达产物使细胞呈白色,故在加入新霉素的培养基中形成菌落的受体细胞需选择呈白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检测和鉴定,以选育出能生产改良t-PA蛋白的工程菌株。(4)通过对基因的改造实现对蛋白质的改造,称为蛋白质工程。【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知识,识记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操作步骤,难点是对运载体结构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