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5319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邯郸三中高二下学期第一考语文考试命题人:杨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铜钱在秦代之后成为中国古代通

2、行两千多年的货币,而中国又是世界上首先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国家。十五世纪后半叶,即明代成化、弘治年间,中国社会内部涌动变革的潜流,白银货币化开始全面铺开。万历会计录的大量数据资料,清楚展现了货币与财政的紧密联系。白银货币化参与了新的财政体系的建构,以白银货币化为重要取向的财政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正面作用极为明显,直接导向了现代货币财政的开端。白银货币化一方面加速了传统社会的解体,另一方面促进了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有学者认为是海外白银拯救了中国市场,促成了明代一条鞭法的推行。这里存在一种自后向前的推演,并未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实证研究。考诸史实,明代赋役改革虽然改革名称多样,内容也不完全

3、一致,但是几乎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改革内容,一条鞭法是此前明代一系列赋役改革的延伸与总结。折银成为明代赋役改革的一条主线,说明赋役改革与白银货币化是同步的,赋役折银是明代白银货币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外在的表现,说明了内在的巨大需求。晚明中国面临重大变迁的同时,世界也正处于融为一体的全球化开端进程之中。十六世纪大规模海洋活动帷幕的揭开,世界性新航路的开通,代表了全球融为一体的历史发展总趋势。而中国社会内部白银货币化,奠定了白银在流通领域的主币地位,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国内矿产资源明显不足,因此海外贸易商品交换而得的外来资源成为白银的主要来源。在市场供求关系规律的作用下,全球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

4、中国。海外大量输入白银的主要源头,一是日本,一是美洲。从时间和动因上的研究证明,中国社会的白银需求曾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日本和美洲银矿的大开发。更重要的是,中国以社会自身发展的巨大白银需求为拉力,以享誉世界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为依托,市场经济萌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促使海上丝绸之路极大地扩展,与一个正在形成的世界市场体系连接起来。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印证了中国走向世界具有内部强劲的驱动力,晚明中国加入世界体系,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印证了中国从古代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是内生型的,而非外铄型的;也印证了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方式用于世界

5、贸易有着直接的影响,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明代中国与世界的近代化或者说现代化进程的趋向性发展是一致的,中国在与全球的互动中前行,为全球化开端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白银货币化参与建构新的财政体系,可视为现代货币财政的开端。B. 白银货币化加速了传统封建社会的解体,并在促进国家与社会转型方面作用尤为突出。C. 日本和美洲银矿的大开发受到明代社会白银需求的影响,符合市场供求关系的规律。D. 明代中国市场经济融入正在形成的世界市场体系,促使海上丝绸之路得到极大发展。2.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主要论述白银货币化的阐述背景及作用,并对有些学者的观点进行反驳。B. 文章第二段阐释明代中国为全球化开端做出重要历史贡献的具体原因和主要方式。C. 文章第三段揭示白银货币化研究的意义,指出明代中国在世界近代化中的引领作用。D. 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文章先阐述可供研究的主要视角,最后归纳若干基本结论。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介绍铜钱和纸币在中国的流通,凸显了明代白银货币化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性。B. 文章否认海外白银对明代赋役改革的作用,认为明代发端的近代化进程属于内生型。C. 晚明中国面临内部变革压力

7、和全球化趋势,但是这些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D. 研究白银货币化,主要是为了印证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方式受到中国的直接影响。【答案】1. C 2. C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张冠李藏,依据“财政改革直接导向了现代货币财政的开端”,可见“白银货币化可视为现代货币财政的开端”错,“财政改革”与“白银货币化”属于两个不同概念。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并列关系,“作用尤为突出”理解错误。D项,逻辑错误,“融入正在形成的世界市场体系,促使海上丝绸之路得到极大发展”次序颠倒

8、。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指出明代中国在世界近代化中的引领作用”不正确。原文为“明代中国与世界的近代化或者说现代化进程的趋向性发展是一致的,中国在与全球的互动中前行”。【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9、,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以偏概全,“主要是为了印证”错。(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草木恩典李丹崖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我追求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

10、些草木滋味。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味,就好像这些香味纠缠在一起,我置身其中,可以免除疾病的侵扰一样。遇到病人前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在滚沸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样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似一个男孩走向青年,一个女人发育完善。旧时,在乡间,我喜欢睡在小溪边的草甸子上,一边看蓝天白云,一边嚼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小时候,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确保它们只吃草,不

11、会啃食庄稼,我就往地上一躺,看着羊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白似雪,羊的嘴唇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所以,维生素多蕴含在很多青草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这个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成全人畜,又替人畜打扫垃圾,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

12、乎伟大。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诗性会逐渐泯灭,会写不出东西,这个时候,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蔬,这样,就能诗性重返。他说,他获奖最多的诗作,一般都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菜给予的。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披的是蓑衣,穿的是木屐或草鞋,这样,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现如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穿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我不是过激。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培育了高雅,就构建了和谐。草木的恩典,也许是它们自

13、己都不知晓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们一直在照做。也多亏了草木的这份坚守,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食草,刷新自己;闻香,愉悦心智;观色,养眼醒神。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草木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时会散发出奇特的香,这种香有一种用生命换来的美。B. 文中关于羊吃草的描写,色彩鲜明,用词精准,比喻形象,具有一种艺术美。C. 作者借古人亲近自然草木,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情怀,抨击今人远离自然。D. 全文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由实而虚逐步揭示了草木恩典的内涵。5. 文章是以“草木”为核心谋篇布局的。请简要说明。6. 结合全文,说说“草木恩典

14、”的具体内涵。【答案】4. C 5. 闻草木香:铡青草或熬草药时闻其香;观色悟意:放羊时尝草根、看草色,继而联想到草木的一生,感受草木的伟大;受恩忆古:朋友亲近草木,诗性重返,古人亲近自然,情怀潇洒;赞草本品:揭示草木恩典的内涵。 6. 滋养健康:草药治病,食草充饥,替人畜打扫垃圾,还世界天蓝水碧;培养情趣:愉悦心智,养眼醒神,使诗性重返,培养“任平生”的潇洒情怀;构建和谐:生态系统的循环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启迪人性:草水养人而不知晓,坚守却不居功。【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D“抨击今人远离自然”错。原文说“我不是过激。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

15、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培育了高雅,就构建了和谐”,可见作者并无此意。【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谋篇布局,题干问:文章是以“草木”为核心谋篇布局的。请简要说明,可先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然后再判断哪些段落与“草木”有关,写了与“草木”有关的哪些内容,即可得出答案了。第一至三段,主要是写“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铡青草或熬草药时闻草木香。第四至七段,主要是写放羊时尝草根、看草色,继而联想到草木的一生,感受草木的伟大。第八至十段,写朋友亲近草木,诗性重返,古人亲近自然,情怀潇洒。最后一段主要是赞美草本品质,揭示草木恩典的内涵。【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内涵的能力

16、。“草木恩典”重点应该落在“恩典”上,“恩典”就是指“恩惠”,“草木恩典”就是指草木给人类、社会、自然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恩惠。文章中有一些段落有明显的论述,如第六、七、九、十一这些段落写到“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成全人畜,又替人畜打扫垃圾,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培育了高雅,就构建了和谐。也多亏了草木的这份坚守,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食草,刷新自已;闻香,偷悦心智;观色,养眼醒神”。

17、然后提取关键词进行整合,把相同内容放一起,最后可概括为四点:滋养健康;培养情趣;构建和谐;启迪人性。(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表1:近三年国家旅游局关于春节假日期间国内旅游市场的统计表年份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单位:元)2016年3.02亿3651亿2017年3.44亿4233亿2018年3.85亿4760亿表2:2018年春节旅游出行方式材料二:2018年2月8日,国家旅游局发布2018年春节假日旅游指南,对春节假日旅游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和引导。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成为广大群众欢度春节的重要方式,今年春节旅游市场持续红火。调查显示,2018年第一

18、季度,我国居民出游意愿为83%,其中48.9%的游客选择在春节期间出行。从出游内容来看,研学游、海岛游、游轮游、冰雪游、乡村游等以家庭游客为服务对象的主题旅游休闲市场热度较高。而越来越多的游客更看重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对价格的敏感度趋低。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调查还显示,春节期间具有出游意愿的居民中,有65.9%选择了国内中长线旅游,比例最高。游客选择排名前十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三亚、哈尔滨、杭州、厦门、张家界、北京、上海、昆明、成都和重庆。可见,南下避寒、北上玩雪仍是广大游客春节出行的重要动机。选择近郊旅游的居民比例达34.5%,表明春节期间探亲团聚、家庭短途游将升温,结合返乡客流高

19、峰,二、三线城市商业街区、博物馆、主题公园、游乐场、动物园、庙会等将迎来大量游客。(节选自2018年2月南方周末,有删改)材料三:春节假期虽刚结束,但各地返程客流高峰依旧持续。在最近几天,关于海南离岛“天价机票”的新闻与大量游客被“困”海南岛,相继刷爆朋友圈,引起网友们的广泛热议。从相关票务网站查询可知,未来几天,三亚飞往哈尔滨的直飞航班最低票价为12114元;三亚、海口飞往北京的直飞航班全部售罄从票面价格的数字上来看,被称为“天价机票”无可厚非。所以,很多网友对于动辄万元的离岛机票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航空公司因自驾游客无法离岛而坐地起价。但“天价机票”存在的根本原因,只是因为经济舱机

20、票售罄。以流传最广的三亚飞哈尔滨的单程价格为例,由票务网站查询可知,动辄万元的票价均为全价头等舱、商务舱,且这一航段无论从飞行时间还是飞行距离均相近于北京飞往东南亚城市的航班,这类航班的全价头等舱价格常年处于万元左右。从政策角度来说,此番被媒体报道的“天价机票”也符合市场价格。从2010年6月1日起,为适应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发展,民航局、国家发改委研究决定,民航国内航线头等舱、公务舱票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各运输航空公司自主定价。因此,航空公司在春节海南旺季售卖全价头等舱、商务舱机票也并无问题,这也符合经济学最基本的规律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节选自2018年2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今年春节

21、返程最堵的地方无疑是海南的海口。到目前为止仍有超过万辆外地车辆滞留海口。从大年初三开始,受十年未遇的罕见大雾天气影响,琼州海峡出现反复停航。自2015年以来,无论是旅客还是车辆运输,每年以15%以上的增幅增长,其中春节假期更是繁忙无比。交通部门根据今年节前进岛车流增量测算,海南需要出岛的车辆达到近10万辆。本次万辆私家车滞留海南,由极端天气引发,确实事出有因。海南省相关部门紧急启动一级预案,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全体公务员临时调休为游客车辆让路,尤其是在疏导游客的过程中,海南岛的众多居民和志愿者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为疏导工作献力出策,与政府部门一道投入到服务保障工作当中,让人感到温暖。事实上,

22、前些年春节期间,在海南的一些热门景点游客蜂拥而至,在一些通往景区的交通要道上,大堵车的现象也频频出现。依道理而言,海南是离岛,有多少车辆进入海南,港口方面能够充分掌握,这也为限流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优势。特别是,根据气象特点,琼州海峡每年12月至3月雾较多,且多为平流雾,是否应该为极端天气的可能发生留足运力余量,根据运力的余裕程度来考虑接待游客的数量,这些课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旅游开发虽然短期内能够带来比较大的旅游消费增量,但是不是符合海南岛的长远发展?要注意到海南作为一个岛屿,生态容量是有限的。保护海南独特的生态环境是公众的期待,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和产品同样是公众的期待。有话说得好,凡

23、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节选自2018年2月央视新闻,有删改)7. 下面关于旅游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随着时代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选择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有不少于一半比例的民众选择了家庭自助游和国内游。B. 春节期间外出旅游的中国民众更加注重旅游的质量,对旅游消费则毫不介意。C. 春节期间中国民众的出游内容极为丰富,旅游目的既有南下避寒,也有北上玩雪,当然还有探亲团聚的。D. 近三年的国内旅游市场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业发展呈升温趋势,而且旅游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8. 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谓的天价机票从票面数字来看的确是价格昂贵,这是因

24、为许多自驾游的乘客无法正常离岛,给了航空公司借机涨价的机会。B. 海南是春节期间国内游客比较喜欢前往的旅游目的地,这的确为当地带来了比较大的旅游消费增量,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C. 极端天气致使万辆私家车滞留海南,海南省相关部门紧急启动一级预案,为滞留车辆让路,海南岛的众多居民和志愿者也给滞留的游客送去了温暖。D. 游客既希望能够尽情观赏到海南岛独特的旅游风景,也希望海南政府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来岛旅游的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9. 请指出海南岛在春节期间出现交通困难的主要原因。【答案】7. B 8. A 9. 春节期间来海南旅游尤其是自驾游的游客过多,致使一些景点游客蜂拥而至 (或:海南

25、政府没有解决好旅游消费增量与这里的生态容量的矛盾)。海南的相关部门(交通部门)没能为可能发生极端天气后留足运力余量,根据运力的余裕程度来考虑接待游客的数量。极端天气引发游客滞留。【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面关于旅游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B项,“对旅游消费则毫不介意”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而越来越多的游客更看重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对价格的敏感度趋低”,文中说的是“敏感度趋低”,但并非“毫不介意”。故选B。【8题详

26、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A项,“给了航空公司借机涨价的机会”中“借机涨价”一说错误,材料三第二段说“所以,很多网友对于动辄万元的离岛机票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航空公司因自驾游客无法离岛而坐地起价”,“坐地起价”是一些网友的观点,而从材料三的后文来看,并非如此。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筛选要求,如本题“请指出海南

27、岛在春节期间出现交通困难的主观原因”,题干要求回答的是“主观原因”,这是相对于“客观原因”而言的,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材料四中。如第三段“事实上,前些年春节期间,在海南的一些热门景点游客蜂拥而至,在一些通往景区的交通要道上,大堵车的现象也频频出现”“有多少车辆进入海南,港口方面能够充分掌握,这也为限流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优势。特别是,根据气象特点,琼州海峡每年12月至3月雾较多,且多为平流雾,是否应该为极端天气的可能发生留足运力余量,根据运力的余裕程度来考虑接待游客的数量”,第四段“旅游开发虽然短期内能够带来比较大的旅游消费增量,但是不是符合海南岛的长远发展?要注意到海南作为一个岛屿,

28、生态容量是有限的”,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瞻,字思范,琅邪临沂人,宋太保弘从孙也。祖柳,光禄大夫、东亭侯。父猷,廷尉卿。瞻年数岁,尝从师受业,时有伎经其门,同学皆出观,瞻独不视,习诵如初,从父尚书仆射僧达闻而异之,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及长,颇折节有士操,涉猎书记,于棋射尤善。起家著作佐郎,累迁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太子洗马。顷之,出为鄱阳内史,秩满,授太子中舍人。又为齐南海王友,寻转司徒竟陵王从事中郎,王甚相宾礼。南海王为护军将军,

29、瞻为长史。又出补徐州别驾从事史,迁骠骑将军王晏长史。晏诛,出为晋陵太守。瞻洁己为政,妻子不免饥寒。时大司马王敬则举兵作乱,路经晋陵,郡民多附敬则。军败,台军讨贼党,瞻言于朝曰:“愚人易动,不足穷法。”明帝许之,所全活者万数。征拜给事黄门侍郎、抚军建安王长史、御史中丞。高祖霸府开,以瞻为大司马相国谘议参军,领录事。梁台建,为侍中,迁左民尚书,俄转吏部尚书。瞻性率亮,居选部,所举多行其意。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高祖每称瞻有三术,射、棋、酒也。寻加左军将军,以疾不拜,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卒,时年四十九。谥康侯。子长玄,著作佐郎,早卒。(节选自梁书王瞻传)10. 下列对文

30、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B. 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C. 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D. 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父,指祖父亲兄弟的儿子,长于父者为从伯,幼于父者为从叔;又

31、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B. 阕,多义词,此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用于装饰、瞭望。C. 闾里,“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群聚居处;“里”指居住的地方,如“故里”;“闾里”指乡里。D. 秩满,官吏任期届满。文中写王瞻出京担任鄱阳内史,任期届满以后,被朝廷授任为太子中舍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瞻做事专注。他几岁时,曾拜师读书,当时有艺人从门口经过,同学都出去观看,唯独他不看,如起初一样温习诵读。B. 王瞻廉洁奉公。他为官期间,两袖清风,不管职位如何变迁,廉洁之习不变。家人跟着他也不能免除饥寒。C. 王瞻仁慈宽厚

32、。大司马王敬则起兵作乱失败后,朝廷军队要讨伐贼党时,他的建议保全了数以万计的郡中民众。D. 王瞻性格正直。他处于任免官员的部门,不曲意逢迎,多按自己的心意行事。终因饮酒伤身,一病不起,不久去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晏诛,出为晋陵太守。瞻洁己为政,妻子不免饥寒。(2)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答案】10. B 11. B 12. D 13. (1) 王晏被杀,王瞻出京任晋陵太守。王瞻廉洁行政,妻子儿女也不能免除饥寒。(2)(王瞻)很爱饮酒,常常饮酒一整日,而精神更加清朗充足,不耽误文书事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

33、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这句话的含义是“对王瞻的父亲说:我们家族不衰微,希望就寄托在这孩子身上了。王瞻十二岁,为父亲服丧,以孝道闻名。服丧期满,继承爵位东亭侯。王瞻年幼时轻浮刻薄,喜好放纵游玩,被乡里人憎恶”,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瞻父”“吾宗”“此子”“东亭侯”“瞻”“闾里”等,根据表对话的词语“曰”断开一处,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曰”意思是“说”,可见后面应是对话的内容,而“年十二”是说“王瞻”的年龄,故“曰”的内容应是“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应在“年”前面断开,排除AD两项;

34、“闻”的原因是“孝”,故“孝”与“闻”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阕,多义词,此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用于装饰、瞭望”错误,“阕”,终了。“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

35、较分析。D项,“终因饮酒伤身,一病不起,不久去世”与选文不符,文章最后说“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高祖每称瞻有三术,射、棋、酒也。寻加左军将军,以疾不拜,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卒,时年四十九”,这是说王瞻很爱饮酒,常常饮酒一整日,而精神更加清朗充足,不耽误文书事务,并没有说是因为饮酒伤身而一病不起。故选D。【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晏诛”被动句,“王晏被杀”,“出”,出京任职;“妻子”,古今异

36、义词,妻子儿女。第二句中,“颇”,很;“竟日”,整日;“赡”,富足,充足;“废”,耽误。【点睛】参考译文:王瞻,字思范,是琅邪郡临沂县人,是宋朝太保王弘的堂孙。祖父王柳,担任光禄大夫、东亭侯。父亲王猷,担任廷尉卿。王瞻几岁时,曾拜师读书,当时有艺人从门口经过,同学都出去观看,唯独王瞻不看,如起初一样温习诵读。伯父尚书仆射王僧达听说后就另眼看待他,对王瞻的父亲说:“我们家族不衰微,希望就寄托在这孩子身上了。”王瞻十二岁,为父亲服丧,以孝道闻名。服丧期满,继承爵位东亭侯。王瞻年幼时轻浮刻薄,喜好放纵游玩,被乡里人憎恶。等到(王瞻)成人,便强自克制而有读书人的操守,涉猎书籍、奏记,对下棋射箭尤为擅长

37、。王瞻出仕为著作佐郎,屡经升迁为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太子洗马。不久,王瞻出京任鄱阳内史,任职期满,授任太子中舍人。王瞻又是齐南海王的朋友,不久改任司徒竞陵王从事中郎,竞陵王对他十分尊敬。南海王担任护军将军,王瞻任长史。王瞻又出京补任徐州别驾从事史,调任骠骑将军王晏的长史。王晏被杀,王瞻出京任晋陵太守。王瞻廉洁行政,妻子儿女也不能免除饥寒。当时大司马王敬则起兵作乱,途经晋陵,郡中民众很多人依附王敬则。后军队失败,朝廷军队要讨伐贼党,王瞻上报朝廷说:“愚蠢的人容易骚动,不值得追根求源去处治。”明帝准许他的意见,所保全的人以万计数。朝廷征召王瞻为给事黄门侍郎、抚军建安王长史、御史中丞。高祖的藩王府邸

38、设立,任命王瞻为大司马相国谘议参军,兼任录事参军。梁朝台阁建立,王瞻任侍中,调任左民尚书,不久改任吏部尚书。王瞻性格正直,处于任免官员的部门,所推举多按自己的心意行事。(王瞻)很爱饮酒,常常饮酒一整日,而精神更加清朗充足,不耽误文书事务。高祖经常称说王瞻有三种技术,就是射击、下棋、饮酒。不久加授王瞻左军将军,因患病没有就任,仍旧担任侍中,兼骁骑将军,没有就任,就去世了,时年四十九岁。谥号为康侯。儿子王长玄,担任著作佐郎,早早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南乡子陆游早岁入皇州,尊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蓬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

39、羞。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词写出了作者年轻时的胸襟抱负和交游名人雅士的繁华热闹的生活情景。B. 三十年来像梦一样,一个“梦”字,写出了作者无尽的心酸和世事无常的不尽慨叹。C. “客路萧萧两鬓秋”,写出了作者为国事日夜操劳,以致两鬓发白的情况。D. 故地重游,不待人嘲,自感羞愧,写出作者年老体衰、事业无成,愁苦不堪的形象。15. 词中作者把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对比,试做具体分析。【答案】14. C 15. 早年青春年少,而今年老体衰。早年广交名流雅士,而今孤独重游。早年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而今功业无成

40、,万事皆休。【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 C项,“为国事日夜操劳,以致两鬓发白的情况”错,原因很多。比如“世事无常”“年老体衰、事业无成”。故选C【

41、15题详解】本题考核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求回答“作者把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对比”的内容和作用,从诗中的“尽胜流”“堪愁”“两鬓秋”“俱已矣”“万事休”分析“早年青春年少,而今年老体衰”“早年广交名流雅士,而今孤独重游”“早年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而今功业无成,万事皆休”的对比。【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

42、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1)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 _,_。” (2) 李煜的虞美人中,以水为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现愁绪的缠绵不断的句子是:“_,_。” (3) 周邦彦的苏幕遮中,得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精髓的句子是:“_,_。”【答案】 (1).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2). 大块假我以文章 (3). 问君能有几多愁 (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 水面清圆 (6). 一一风荷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

43、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召”“假”“清”“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漏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更有当头的棒喝,_,让你心生敬畏。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

44、临渊处戛然而止?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失足的_顿然醒悟,岂不惊出一身冷汗?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度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山梁便是桥面,()。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_。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_的传说消费。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

45、主人,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B. 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C.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D.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B. 脚下便是滔滔流水,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C. 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滔滔流水便在脚下D. 滔滔流水在脚下,桥侧宽敞到让

46、你放心地忘记了万丈深渊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醍醐灌顶 危在旦夕 唾手可得 牵强附会B. 振聋发聩 危在旦夕 触手可及 穿凿附会C. 醍醐灌顶 千钧一发 触手可及 牵强附会D. 振聋发聩 千钧一发 唾手可得 穿凿附会【答案】17. C 18. A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缺少关联词,“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和“人关出现也只在

47、最后一天”之间应是假设关系。A项,“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语序不当,“主人”前面有两个修饰语,“真正”、“时空”,“时空”表领域性,应放在“真正”的前面,多重定语的排列顺序是:“领域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名词中心词”;“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错误,“如果”应放在“地球史”的前面,且把被动句改为把字句。B项,前一句分析同A;“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缺少与“那么”搭配的关联词“如果”。D项,“把地球史如果被浓成一年的话”语序不当,且结构混乱,应把“如果放在“把”前面,该句把把字句与被动句杂糅到意起,故错误。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

48、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文段大意,理清结构层次,然后根据前后语境,推测空句的内容和句式,注意关联词和标点符号。括号前“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山梁便是桥面”,主语是“山梁”,从语句连贯的角度来看,后面应顺着“山梁”往下说,BD项都转换了话题,这就导致语意不连贯,排除;“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都是“忘记”的内容,“脚下便是滔滔流水”与前面的“桥侧便是万丈深渊”结构一致,C项,“滔滔流水便在脚下与前句的句式不一致,故排除,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答题时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因为词语必须符合

49、一定的语言环境,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成语的意思必须与句意相合,否则会错误。“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新适,第一处,由“更有当头的棒喝”,“让你心生敬畏可知,应使用“醍醐灌顶”。“千钧一发”,比暗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危在旦夕”,形容危就在眼前。第二处,“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失足的顿然醒悟”,句中形容紧急要紧的关头,应使用“千钧一发”。“唾手可得”,比喻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第三处说“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此处应是说可以

50、“接触到”,而不是“得到”,故应使用“触手可及”。“穿凿附会”把讲不通的道理硬要讲通或不相干的事情硬扯在起进行解释,“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址在一起,勉强比附。第四处,“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的传说消费”,句中是说关系不大的传说,应使用“牵强附会”。故选C20.请参照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_?

51、材料三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_?【答案】 (1). 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吗 (2). 那么你那伟大的科学著作将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作呢【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参照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这是一道逻辑推断的题目,要求对所给出的观点进行反驳,这就要求考生在反驳之前要先明确对方的观点,即注意针对给出的观点,然后以一个反例进行反驳,如材料二中“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这里就得出一个错误的观点,即“作品的水平越高,

52、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如材料三中说“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该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却想要写成伟大的科学著作。明确了这些错误所在之后,就要分析的推断方式,“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这是采取假设的方式进行反问,考生可以模仿这种方式拟写答案。21.下面是某中学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字(含标点符号)。【答案】活动分为前期教育和成人宣誓仪式两部分。前期是对1618岁中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并完成48小时预备期志愿者服务活动。完成前

53、期教育后举行宣誓仪式,仪式依次安排三项活动:升国旗、唱国歌,师生代表发言,集体宣誓。【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采用图表分析的形式,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图表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来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提取、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进而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其特点在于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成直观的信息,以展示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解答此类题,首先应该看懂图表,总结图表中传递出来的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作深入地思考。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

54、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轻与重,大与小,冷与暖,美与丑,刚与柔,善与恶,真与假,内与外,空与满,有与无,收与放,虚与实,同与异,是与非,难与易,勤与懒,先与后,快与慢,义与利,达与穷,新与旧,平凡与伟大等,汉语中有那么多相反相成的词语牵动人心,惹人深思。 请从中任选一对词语发表看法,展开写作。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把握生活的“轻”与“重”生活于我们不是一片平原,它时而重峦叠嶂,时而小桥流水,正如一些事物对我们重若泰山,另一些则风轻云淡。唯有把握好生活的轻重,理性面对,我们才能自由徜徉于山水之间。 学会“看重”,人生才有可能获得境界的飞跃,

55、登上高峰。“看重”是重些什么?对爱因斯坦而言,是对科学之美的深入挖掘;对塞林格而言,是对文学麦田的守望;对梵高而言,是让艺术散发向日葵般的光芒。看重的事物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在它们的身上都体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而最终他们也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一块里程碑。可见,唯有对理想倾注身心之“重”才有可能让人生站上新的高峰,而这条道路是充满着艰险与负重的。“我担心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到了,他将他的苦难与其一生都倾注在了书写底层的命运之中,他的人生因而完满。面对生活之“重”,我们若想达到理想的高度,必要背负与之相应之“重”,而结果必会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光彩。 同时,学会“看轻”,人生才能变

56、得自由。人生而不自由,生活赋予了我们许多枷锁,世俗的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这些往往都成了通往理想之路的绊脚石,学会看轻,我们才能自由前进。王维行到路穷时,坐看云起时;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一骑白鹿游访青崖;托尔斯泰放下贵族身份,来到林间回归自然本真。他们放下了牵绊自己的事物,在理想之路上自由前行,如此这般的洒脱,人生怎不叫大自由呢?雨果有言:“心灵是人类的枷锁。”若要解开这束缚,我们还得学会一份看轻,让心灵真切地看到比起那些琐碎的事物,真正的重要的事物在何方,如此一来,人生之路将更加清明。 说到底,看重与看轻终究是统一的,看轻一些事物,看重一些事物,都是为了人生能行到更远处,更高处。孟子的舍生

57、取义便是这个道理,为了生命活出其应有的价值,我们必得舍去一些事物,才有可能获得更珍贵的事物,而其中的评判标准,是我们的人生理想与追求,把握了这般轻与重的关系,何愁人生不能更高、更远? 孰轻?孰重?用一颗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心去看清,让风景洒满人生之路! 快与慢兵法云“兵贵神速”,谈交战用兵的快;谚语说“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显慢的真谛。“快”与“慢”似一对冤家,各据半壁江山,互不相让。而我说,快慢各有长,把快与慢结合在一起,才是上上策。 快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时代的步伐。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在快节奏的今天,这是我们必须的行走方式。我们追求快,追求速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然对此时而

58、无奈,却也享受其乐。看改革开放以来,如雷贯耳的“深圳速度”,激励着多少的昂扬斗志;看高潮迭起的奥运会赛场,博尔特、菲尔普斯一次次用速度征服对手,征服观众,书写历史。快,是一种进步,一种能力,一门艺术。我们紧跟其后,一步步感受快的气息与魅力。我们需要快,我们必须快。 而慢是一份豁达。不再去回首因慢而挨打的中国近代史,无需去担心“快”将人间的温情冷却。走过千山玩水,慢早已沉淀一份淡然,成就一份豁达。细嚼慢咽,精雕细琢,用慢创造的往往是永恒的精品,仅要文火足矣。李时珍一本本草纲目用二十年的光阴;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走过十九年,司马迁著史记耗时十三载,曹雪芹一部红楼梦梦过十年精品,是这样炼出来的。慢中的豁

59、达与智慧,早已渗透在点滴之中。慢,慢慢的享受,慢慢的酝酿,收获一份从容的生命姿态。 殊不知,快与慢的完美融合则是一种智慧。在享受快与慢的同时,更应该找到它们的交集。 楚河汉界,仕相炮马,各显神通。是“卒”厉害还是“車”凶悍?小卒一步一个脚印,却也勇往直前,绝不回头,无所畏惧。深入腹地,你将仕能奈何几分!車来势汹汹,横冲直撞,了无障碍便直闯无忌,谁见了都怕三分。可是,烽火战场,它们谁都少不得,谁又能说清是快車好还是慢卒好呢。此时的战场,正是联合車与卒的力量,快慢相辅,冲锋陷阵。 捧起一本好书,是一目十行还是咬文嚼字?快读一气呵成,掌握文本主旨,领悟精髓;慢读品字赏词,感受字里行间的细腻。显然,二

60、者皆不可少,各有其妙。这便是联合的智慧。生活中的许许多多都是快慢并行的。而控制节奏,驾驭快慢则是一门高超的学问,一种智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或是慢节拍,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要知道,快慢相宜才是真正的境界。 我们的生活需要快与慢的结合,人生亦然。把握快与慢的平衡,你便是真正的赢家。【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要看清材料要求,把握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材料中列举了许多组相反相成的词语。轻与重,大与小,冷与暖,美与丑,刚与柔,善与恶,真与假,内与外,空与满,有与无,收与放,虚与实,同与异,是与非,难与易,勤与懒,先与后,快与慢,义与利,达与穷,新

61、与旧,平凡与伟大”,作文要求“请从中任选一对词语发表看法,展开写作”, 辨别清楚构成题目的词或短语彼此之间的特定关系。关系辨别清楚了,审题任务基本上就完成了。这类议论文的论点或分论点一般就应该是构成题目的词或短语彼此之间的特定关系, 对立统一关系:两个概念表面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甚至互相转换。(如:美与丑,刚与柔,真与假,收与放,虚与实,难与易,勤与懒,平凡与伟大”等,两类概念在“辩证统一”之下最终会推动个体、社会、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向前发展。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必须有所取舍选择。(如“轻与重,冷

62、与暖,同与异,是与非,义与利,达与穷,内与外、有与无、先与后,快与慢,善与恶,大与小,新与旧)还可以从其它角度立论,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从哪个角度立论,都离不开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立意:1.一颗平凡心,彰显大境界 2.平凡心,做超常事3.平凡铸就伟大4. 正视美与丑5.权,然后知轻重素材:1.作家安徒生,当过学徒,干过剧院杂工。诗人惠特曼成名前是木匠、排字工、小学教员、编辑。作家狄更斯成名前是鞋坊学徒、缮写工、记者。马克吐温曾经当过排字工、领航员、矿工。高尔基干得更多,他干过面包店伙计、学徒、厨工、码头苦力、铁路工人。正如左拉所说的那样:“没有平凡的经历,就不能产生伟大的业绩。”2.还记得

63、“曳尾于涂中”的庄子吗?当时人们都疑惑庄子宁愿放弃做楚国的宰相,而只愿做个平凡人。庄子说自己是一棵树,一棵坚守自己心灵的树。还不明白吗?庄子唯有做个平凡人才能坚守自己的心灵,如果他不平凡地当上宰相,环境允许他做一棵坚守心灵的树吗?3. 人们都渴望美,不管是心灵美还是外表美。可是丑呢,所有人都认为丑这个字眼是代表外表丑。可没有一个人认为丑实际上指的是品质和心灵。美与丑之间的区别,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艾斯米拉达拥有着另不少女孩羡慕的美貌与才艺,但有些朋友也许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另一个人身上,他就是卡西莫多。他天生畸形,相貌奇丑,再加上是个聋子,他似乎和美沾不上一点边,然而,雨果似乎

64、更倾爱这个小丑,他打破了白雪公主配白马王子的俗套,卡西莫多爱上了艾斯米拉达,多么令人震撼的情节,从那一刻起,美与丑有了交点,不再是两条平行线。也许大家没注意,往往是那些相貌奇丑的人,往往最真实,而有些相貌倾国倾城,长的无比漂亮的人,往往最虚伪,狡猾。我想大家读过灰姑娘吧,文中灰姑娘的继母是一个长的非常漂亮,却蛇蝎心肠的人。由此可以证明,相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那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品质啊。4. 一个人,外表美与丑其实不是特别重要,只要他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有美丽的心灵就是美丽的人。清朝宰相刘罗锅,虽然其帽不扬,但却满腹经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妻子赞美他说:“背负一乾坤,腹中满经纶。”刘罗锅虽然

65、没有外在的美丽,但他渊博的学识弥补了他外表的缺憾,他的才能过人,他的心灵美,才是在他身上体现的闪光点。外在美并不是十分重要,只要有智慧和善良构成的心灵,就是美丽的人。5.楚汉之争”,一名游荡于市井之中的“平民”在屠户让他选择“刺我”或“出我胯下”时,选择了后者.“市人以为怯”,而他忍辱负重,多年之后,承受了“胯下之辱”的懦夫终在十万大军面前指挥若定,从容不迫. 轻重缓急,成大事者也.淮阴候韩信如是说. 倘使韩信不分轻重,将其倒置而选择“刺之”,他一剑下去必使自己身首异处,那么恐怕历史记载的只是一个宁死不受辱的无名小卒.更有甚者,当历史的车辙辗过之后他也将随之灰飞烟灭. 6.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位

66、清瘦的读书人正忍受着十载寒窗、悬梁刺股之苦,为的是分得琼林宴上的一角席位,然而,他落榜了,在月明星疏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静静的江水,支离破碎的雄心,此时远处传来寒山寺缥缈的钟声,心中的万千感慨让他轻而易举地谱出了一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层次:拟一个隐含观点的题目,比如生命,难以承受之轻开头段,简引材料或者名言,亮明观点。“四斤棉花,四斤铁,哪个重?”昔日的智力测验或智力游戏中,有这样一道题。孩子们往往不假思索,脱口便答道:“铁重。”在人们的感觉中,铁代表重,棉花代表轻,这是由物质的质地给予人的经验。世界上的诸多事物中,轻与重的对立和两极对比,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稍加审视,便能得到颇堪玩味的话题。主

67、体部分,分析问题: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死亡本身也有轻重之分.一个人受不住酷刑折磨和精神摧残,在生比死还痛苦的境况下,“引刀成一快”,自杀了,便找到了解脱之道,这时,死便转化为“轻”了.再如饥饿,腹中空空,就其物质状态而言,是轻,但是饿了三天,精神上受不住了,便又成为沉重负担了,只有饱餐一顿,使体力恢复,心情才会舒畅,就又轻松起来.由此可见,轻与重的话题,大有文章可做.一组排例(三个以上的概括事例),首尾部分要有总结升华的中心句或观点句;3个左右详写的新颖典型的事例(点例),也要有总领或总结的议论性文字,谨记,画龙还要点睛。典型段落:“无职一身轻”的下岗职工,是轻

68、了还是重了?“告别”劳动,无所事事,身体轻快了,心情却不轻松,这个话题沉重了些,不说也罢.当今社会更普遍的现象,不是“不能承受之重”,而是“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有一部小说,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它的深刻含义,我不是一下子便理解了的。直至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接触到当代人尤其某些“新新人类”的生存状态,我才读懂了这句话。一组排例,不能简单重复上文事例的角度或内容,力求多角度多侧面举例,正反假设对比以突出观点。联系现实生活解决问题,提出方法措施,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结尾段,照应材料以及题目和开头,总结全文,明确或升华深化观点,发出号召,提出希望。使用祈使句或者呼告修辞。典型段落: “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身而毫无意义。”昆德拉这样说。虽然,人各有志,有选择自由。但作为社会,或许也负有提醒之责吧。文化载体,大众传媒,应起到循循善诱还是推波助澜的作用,便值得想一想了。毕竟,到处滋生“轻如云烟”飘飘然的人群,终非一个健康的欣欣向荣的社会之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